一個本地人聽外省精英們聊成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寫在前面的話:

昨日我認真的參與了第二屆全球風格論壇的活動有感。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第一次參與這樣以藝術城市時尚命題的大活動,切記要洗頭化妝!昨日犯了這個基礎錯誤,難受了一天。2、相信逼格,不要因為害怕外語不過關,無法記錄報道,而焦慮一整晚,現場有實時翻譯的耳機,太土。3、別人參與是去social,而我是去搬磚,所以為何坐太遠,拍照拍到脖子都脫臼了。4、早知道去年首屆是李易峰作為明星大使而來,就該早點換工作,跪地痛哭。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井柏然和周冬雨是第二屆全球風格論壇的形象大使,昨天入場後,我艱難的一邊守住自己高冷的形象,一邊假裝為了工作而舉起手機拍了這樣的他。井柏然真的很瘦。

如果你要問作為一枚土著牌的成都人,和一群外國精英以及外省精英,相聚在成都一下午,聽他們聊成都,是怎樣的體驗?沒差的,還是挺驕傲的。除此之外,我個人對成都的熱愛,沒有被分走絲毫。

提前打個總結。

藝術和城市,實在是個太大的命題,我無從以自身的小角度進行更大的描繪。因為藝術確是早已根植於這座城市的基因裡,而成都作為城市藝術浪潮推動的先行者之一,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助力藝術公眾普及化。畢竟在我心裡,成都還是別具一格的藝術腹地。

“我在紐約生活的每一天,其實和你們是一樣的。工作、回家、坐地鐵、外出聚會、看展等等...但在所有的這些日常活動裡,我還是能清晰的感受到,藝術和公共空間在不斷髮揮好的作用。之所以城市是有力量的,那是因為,城市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來創造的。”———Anita Patil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好意思,在第二屆全球風格論壇的開幕致辭上,唯獨Anita Patil的這席話,讓我印象深刻。

的確,回想起來,成都已經和我同步成長27年。而我在這個城市裡最多的日常片段,也許和你們的軌跡,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城市是有力量的,我特別認同。只是我們需要更多的交流,以彼此最大的誠意,來面對這個社會,你所在的城市。

關鍵詞一:變遷

本次論壇首輪主題演講,由UCCA 集團聯合創始⼈及 CEO、尤倫斯當代藝術中⼼(UCCA)館⻓田霏宇帶來「美術館與城市公共空間的變遷」。作為一個在北京紮根了十多年的外國人,不用驚奇,館長的普通話可能比80%的四川人還要穩。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30多年前,第一場展覽叫做星星美展,在北京;而後直到08年前的北京,就已經有大大小小無數展覽誕生。我們說藝術好像是從地下來到了大眾身邊。”你看,時代和環境的變遷,其實並非偶然現象。美術館與城市公共空間的關聯,從極具隱秘到對外開放,我認為,是大眾對藝術、對文化的需求產生了質的變化。所有的改建和增設,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提供給大家一個思考生活,瞭解全球文化藝術中自己的位置,這一點,歸根結底是變遷帶來的福利。

城市與藝術之間難以分割的內在關聯,也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二:共生邏輯

現階段,我們該如何梳理藝術與城市間的共生邏輯?藝術還能以哪些形式,進一步滲透至城市生活?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本屆論壇的第一場對談上,中國當代雕塑界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隋建國,中國當代藝術家鄔建安 ,聖⽇耳曼 Parcours 藝術節主席、獨立策展⼈ Anne-Pierre d’Albis,歌⼿、跨界聲音藝術家、獨⽴製作人、「看見造物」創始⼈朱哲琴,以及本輪對談主持人、信都國際董事⻓總經理、青年收藏家、藝術基金職業經理⼈周大為,就以上兩個問題展開了討論。

“雕塑其實是走在人類前邊的。就像先有廟後有城一樣。所謂共生邏輯,如今看來,我認為是先有了藝術才有了城市。“雕塑藝術家隋建國說道。

聖⽇耳曼 Parcours 藝術節主席、獨立策展⼈ Anne-Pierre d’Albis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藝術和城市當然是可以結合並且已經在共生的階段了,我們需要做的,就如同此次的Parcours藝術節一般,面向大眾做藝術的傳達,而不僅僅只是服務精英群體。“

關鍵詞三:城市即展場

“十幾年前的深圳,我們還是別提藝術了,那裡根本就是藝術的沙漠。”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都市實踐 URBANUS 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建合夥人、主持建築師劉曉都帶來主題演講「城市即展場」;他以深圳為例,向我們講述了這座新興城市裡建築發展和藝術介入的軌跡。

深圳的發展有多快,這些年從傳統商業到互聯網企業相繼扎堆入駐不難看出。這座城市只用了40年,就發展建造成如今的城市格局,但對於文化和藝術,深圳卻是經歷了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

“我是建築師,但我同樣關注這座城市的文化藝術追求。所以從2005年開始,我們一‘城市開門’為主題,用建築的方式,讓藝術介入,舉辦了第一屆雙年展。”與成都隔幾年才舉辦一次的雙年展不同,劉曉都與團隊堅持每一年以新命題的形式舉辦深圳雙年展。到了07年隨著展覽的推動,城市的變化,慢慢就聚集了很多藝術、文化人才。

“時至今日,我依舊在做這件事。通過對建築的改造,讓藝術介入並融合,用雙年展的形式,定時呈現給公眾。傳播是有時效性,但記憶一旦形成期盼,城市的文化藝術力量,自然而然也就不可取代了。”

關鍵詞四:在地性

我們的城市,由不同的建築、圖像甚至功能景觀構成。也許是商業性質的公共空間,也許是藝術街區,是不同階層活動聚集的軌跡線,如此這般,每一個城市都有獨特的因地制宜的景觀。“在地性”則是指在城市創作中,我們將多種元素融入空間建築的設計中,而誕生的獨一份的城市經典烙印。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第二場對談中,直造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合夥⼈,同濟⼤大學客座教授水雁飛, 德國知名塗鴉藝術家、壁畫家 MadC,知名四川藝術家楊冕,成都 IFS 設計師、LWK 建築事務所董事張嘉豪與對談主持人、卷宗 Wallpaper*中國版編輯總監鄧圓也就「重新審視城市、圖像與人的關係:今天的城市需要怎樣的在地性設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川籍知名藝術家楊冕表示:“也許今日探討在地性依然無果,但我還是想說,在地性其實也是媒介上出了問題。我們究竟要怎麼把真實的好的文化傳播出去,讓外界感受真正的成都?如果中國的城市,不以修房子為主的話,他的在地性就會很強烈了。”MadC則表示:“我去過很多地方,也接觸了不同的城市文化,我發現很多事物看似想象,但細緻觀察差別又很明顯,所以很多東西的呈現,不能夠只憑借一個視角去描述,要知道內部的差異性或許才是真正的樣子。”

我不確定這一次針對在地性的討論是否無果,畢竟這個詞彙伴隨的城市意義,是在不斷生長的,被解讀,轉化甚至演變的。也許目前看來,在地性對於中國而言是個有難度的命題,但始終相信,人才是重要的角色,你怎樣選擇你的生活,可能就是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五:自然就是理念

“Nature is an idea”是Jacob Walker上臺開始演講後,第一份深刻的記憶。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BAM 建築事務所的聯合創始人,專注於中國城市景觀設計的 Jacob Walker 也為我們帶來了主題演講。

BAM作為來到中國的西方事務所之一,在創始人的表達中,不難看出他們對中國城市景觀的細緻瞭解和喜愛。在Jacob Walker看來,中國的大多數城市景觀使用率高,能夠集中公眾活動範圍,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良好的交流娛樂休閒的程度,這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是從未見到的。

“我不認為每一個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的,中西方本身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我熱愛建築藝術,也一直在研究,我發現建築本身是不能鑑定一個城市風格的。唯有城市的景觀,才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所在。”

綜上所述相較於建築,Jacob Walker認為景觀的創造更能提升城市的競爭力。

關鍵詞六:演繹城市

在經歷了第二屆全球風格論壇的形象大使井柏然和周冬雨的“發言滑鐵盧”之後,我異常期待最後一位林嘉欣的對談板塊。還好,除了美得有點嚇到我,一切發揮正常。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本屆論壇最終場對談中,論壇藝術大使、香港著名演員、第5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林嘉欣;中國內地導演編劇代表作《八月》、曾獲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張大磊;作家、英語文學翻譯、《基本美》短篇小說家周嘉寧;時尚鞋履品牌BING XU創始人兼創意總監、本場對談主持人Bing Xu,共同就「文藝作品如何觀照藝術對一座城市的演繹?」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一開篇的時候,我就引用了Anita Patil的一席話,人才是決定這座城市好壞的關鍵因素。而最終場的對談中,感謝導演、作家、演員、設計師的組合,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印證了這一觀點的重要性。

林嘉欣說:”大家對香港的印象一定是繁華擁擠的,鮮有人知香港也有很鄉土的那一面。我有一個朋友是平面設計師,他就是在城市呆久了,現在常年留在鄉下,屬於自己耕種的那種生活狀態。我很仰慕他,在眾多朋友裡面,我認真的覺得,只有他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樣的生活。所以如果要通過電影作品來演繹我熱愛的城市,我希望是最原本的那部分生活和人群。“

當主持人問及各位對成都的印象時,大多因為工作原因,都只是匆匆相見便離開。周嘉寧則表示,如果不能面對面,就特別期待有描述成都的好的作品能夠出現。不去一味尋求共性,而忽視了這個城市有生命力、一直在生長的東西。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第二屆全球風格論壇主辦方及嘉賓在 Lawrence Argent 於2014年為成都 IFS 創作的“I AM HERE”大熊貓戶外藝術裝置前合影

第二屆全球風格論壇中來自中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超過30位全球頂尖創意人,跨越了藝術、建築、設計、文學、時尚、商業等多個相關領域,以主題演講、對談結合的形式,面向大眾分享了他們對「有藝先行」的理解,以藝術為契機,探討城市的過去、當下與未來,從而共同推動成都這座城市的多維度發展。

9月13日-10月7日期間,“城市印記 藝動雙城”為主題的首屆成都Parcours藝術節,將在成都IFS及紅星路向公眾免費開放,讓成都市民可以在城市的公共空間裡探索藝術。

最後,終於搬完磚,祝大家週末愉快,擁抱藝術。

#今日互動話題

“你對成都的印象是什麼”

留言區和t+聊一聊

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一个本地人听外省精英们聊成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冷幽默偏執狂”

內文部分圖片由老王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