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各有創新,當前縣級媒體融合平台跨域建設案例透視

縣級媒體融合建設業已上升為國家宣傳思想工作的戰略任務之一,目前縣級媒體融合工作正在轟轟烈烈展開。當下出現了哪些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案例?各有什麼特色?其中,浙江廣電中國藍雲平臺,不止定位於縣級媒體融合平臺領域,還著眼於省市縣媒體融合領域,又有哪些獨特優勢?中廣互聯專家林起勁總結探討探討了當前“日報系”和“廣電系”跨域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案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剖析」各有创新,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平台跨域建设案例透视

縣級融媒體平臺是唐僧肉還是起點?

從5、6月份北京大力推進區縣級媒體融合工作開始,縣級媒體融合就成為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尤其是2018年8月21-22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之後,縣級媒體融合工作就以席捲全國的態勢鋪開。今天(9月11日)下午,南方某省的一位業內人士告知:“這幾天省裡要開縣級融媒體現場會,省臺、日報、人民網、地市報紙已經都搶開了(捂臉哭笑狀)”。這裡所謂的“搶”,就是各方力量爭搶對應區域的縣級融媒體平臺(即所謂“中央廚房”)——估計主要是以省為單位(也不排除以地級市為單位)的跨區域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運營權。

這確實是中國媒體領域的“特色”國情。在2014年8月媒體融合政策確定之後,很快中央在2017年初就確定將“中央廚房”建設作為媒體融合工作的“龍頭工程”,筆者認為就是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資源和能力整合。但在過去一年,除了人民日報中國融合媒體雲平臺(即所謂“中央廚房”)與一些市級臺達成協作,跨域的融媒體平臺很少見諸報道。但是,在一年多之後的今天,融媒體平臺的建設情況卻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確實有點讓人感嘆其中國家意志的推動與區域權益的爭奪。

這其中,2017年初,央視推出了“央視新聞網”,並與37家省級、計劃單列市廣電機構簽署了《央視新聞移動網合作框架協議》,宣稱要合力打造全國廣電系統融媒體“聯合艦隊”。但筆者認為:既然是“聯合艦隊”,只標以“央視”的名號,按照中國的國情和央視去年的地位貌似不妥,至少不像人民日報中國融合媒體雲平臺將自身置於後臺這麼低調而契合。

不管如何,排除平臺建設中的權益、名分等因由,筆者是完全支持雲平臺真正落實到廣電與傳媒行業,希望廣電傳媒行業的人更多應用先進而有效的IT網絡技術;並且,更重要的是通過融媒體的工作推動傳統媒體資源的整合與集約化運營管理,真正改變傳統行業零散分裂的局面。從根本上說,平臺建設是起到技術支撐作用而非引領作用,還需要與頂層設計、機制體制變革等工作的配合才能推動媒體融合實踐。

「剖析」各有创新,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平台跨域建设案例透视

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中的“日報系”案例

從具體的實踐來看,在各地跨域縣級融媒體平臺推進中,聲響最大非日報系莫屬,以下是其中部分案例:

A、湖南日報之“新湖南雲”

2015年12月10日,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我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方案確定要抓好省直三大傳媒集團融合項目,其中湖南日報報業集團要“建設成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紅網出的目標是打造成出版投資控股集團融合發展的主流數字媒體集群。而湖南廣電按照目前情形看,主要是要打造成廣電影視領域的市場化主體。

2018年湖南省委宣傳部此專門下發《通知》(湘宣電【2018】8號文),要求全省各市州委宣傳部督促各縣市區委宣傳部抓緊做好入駐“新湖南雲”工作。2018年7月6日,瀏陽市、江永縣、汨羅市和屈原管理區等4名新夥伴齊齊入駐“新湖南雲”。7月18日下午,新湖南湘潭五區縣(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雨湖區、嶽塘區)兩高校(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頻道舉行新湖南客戶端集中上線儀式。7月27日,新湖南懷化十三縣市區頻道舉行新湖南客戶端集中上線活動。截至2018年9月初,“新湖南雲”的成員已達102個。

【評論】早在2015年就確定三大區域媒體集團的目標,並在此前後逐步確定區分事業服務與市場服務、推動全省傳統媒體資源統一對接,湖南人民繼續領先全國傳媒領域,厲害!

B、廣西日報之“廣西雲”

2017年2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召開了全區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工作座談會,廣西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範曉莉同志提出了建設覆蓋全區的媒體雲,帶動全區各級新聞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路。2018年1月12日,範曉莉常委到廣西日報“廣西雲”中央廚房調研,充分肯定“廣西雲”取得階段性成果。隨後,廣西14市及縣區宣傳系統領導、媒體同行和社會各行各業人士紛紛到“廣西雲”參觀交流,洽談合作。2018年3月份,範曉莉常委主持召開自治區主要新聞單位工作座談會,特別指示廣西日報社要對子報子刊和下屬公司進行整合,把力量集中到見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平臺上來。廣西日報社現在應該把主要的力量整合到廣西雲客戶端、南國早報客戶端等移動新媒體上來。

2018年4月27日,廣西雲客戶端升級上線。廣西雲客戶端從“廣西新聞第一發布平臺”廣西日報客戶端升級而來。線當日就有24個縣級(橫縣、青秀區、賓陽、馬山、鹿寨、融安、平樂等)代表簽訂縣級分端建設意向書。同日開通的,還有搭載於廣西雲客戶端上的“廣西號”平臺。廣西號入駐單位包括各級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主流媒體。目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廣西發佈”、自治區“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等已入駐廣西號。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廣西政府APP”、自治區政協的“政協之窗”、廣西軍區的“八桂國防”、自治區遠程辦的“八桂先鋒”等也正在積極推進入駐“廣西號”。按計劃,2018年底前廣西雲客戶端縣級分端將實現廣西全覆蓋。

【評論】不管如何,廣西區領導在2017年就明確提出覆蓋全區的媒體雲,還是很有見地的;而其初步落實也足足耗費了一年多時間,足見傳統媒體之“合”(跨區合營)是多麼艱難。

江西的情況大概與之類似,也是在2018年初(2月)明確“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加快‘贛鄱雲’融媒體智慧平臺建設”責任單位為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日報社。

而在福建,早在2016年6月福建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福建省“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專項規劃》就提出推動“一報一臺一網”(福建日報、東南衛視、東南網)建設,並組織實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重點扶持項目管理辦法》。而當年9月公佈的2016年度福建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扶持項目就包括“福建日報社融媒體中央廚房項目”、“東南衛視臺海資訊節目全媒體融合傳播”、(福建廣電網絡集團)用戶行為大數據採集及分析系統、(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媒體融合技術平臺、(泉州廣播電視臺)海絲國際傳播雲平臺等項目。筆者估計福建日報或許會在縣級媒體融合平臺中“搶”得先發優勢,而廈門廣電或許在廈門地區也有應用實踐可能。

C、河南日報與鄭州日報

2018年6月15日,河南120多個縣市區宣傳網信系統相關負責人齊聚鄭州,參加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網絡傳媒集團主辦的縣域融媒體中心建設研討會。當日,大河網旗下的新媒體內容聚合平臺——“大河號”重磅上線。2018年4月13日,大河網與安陽縣委宣傳部簽署協議,聯手打造河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而在前期試運行期間,河南省人大辦公廳、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河南省工商局、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發改委、駐馬店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漯河網信辦、濮陽網信辦等數十家黨政機關已經入駐“大河號”。

2018年8月31日,鄭州市16個縣級融媒體中心簽約暨啟動儀式在鄭州市政府新聞發佈廳舉行,鄭州報業集團與鄭州市5市1縣、6個市轄區、4個開發區集中籤署框架協議,按照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要求合力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鄭州報業集團與縣(市)區、開發區將按照中央“採編經營兩分開”的要求,按照市場化、公司化的原則,創新體制機制,與各縣(市)區、開發區合資成立融媒體產業公司,鄭州報業集團佔51%的股份,縣(市)區、開發區佔49%。

【評論】鄭州日報以股份制形式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這不得不說是個重大創新。而這種情形在廣電有線網絡當初的“一省一網”的整合中,貌似也曾發生。

不知四川的情況是否與之類似的情況。7月4日,四川日報旗下的“四川雲·縣區觀察”首批集體上線儀式”在成都舉行“四川雲21183+N”作為省級移動新媒體平臺,將對接縣市融媒體中心,提供移動端內容生產和分發全流程服務。而7月6日,四川省市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會在達州市召開,與會人員參觀了達州市廣播電視臺、(達州市委宣傳部旗下)鳳凰山下傳媒與達州宣漢縣融媒體中心。

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中的“廣電系”案例

在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中,除了日報系之外,當然也缺少不了廣電系的身影,總的來說電視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主力機構(請注意“主力”和“主流”是不一樣的),在各地跨域縣級融媒體平臺推進中,也必然不乏舉措。以下是其中部分案例。

A、浙江廣電之“中國藍雲”

先內後外,技術支撐+業務聯動創新

浙江廣電集團在雲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筆者也業內也早有耳聞(可惜不能獲得系統的內部信息,所以以下信息主要來自公開材料)。

「剖析」各有创新,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平台跨域建设案例透视

圖為:中國藍雲架構

在業務層面,從2013年開始,浙江廣電集團將新媒體作為集團繼浙江衛視、好易購、浙江影視集團之後的“第四發展重點”。在技術層面,早在2015年1月,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就成立全網和雲平臺建設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正式啟動了中國藍雲平臺一期項目建設工作,為集團媒體融合戰略做準備。具體在媒體融合實踐方面,浙江廣電集團將自身的媒體融合探索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衛視新聞中心、新藍網、新媒體公司、好易購。最終形成了以中國藍云為依託,全業務融合解決方案,明確融合媒體中心的框架。

在實踐方面,2016年09月,中國藍雲IP備播系統順利完成了G20杭州峰會期間的浙江衛視播出安全保障工作。2017年4月,中國藍雲項目通過驗收,浙江廣電集團新藍網從浙江臺搬遷至浙江國際影視中心,後者的平臺正是應用混合雲架構的中國藍雲。技術遷建上,重點圍繞中國藍TV和中國藍新聞兩大核心產品的遷建,充分採用互聯網雲化設計理念和依託在建的中國藍雲混合雲平臺,遷建後的新技術平臺將成為新藍網新一輪發展的基礎和進一步加快推動集團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突破口。事實上,“中國藍雲”對外宣稱是中國第一個大規模投入節目生產的廣電混合雲。到2017年7月,中國藍雲先後完成了新藍網、好易購、浙江IPTV等多家單位的入駐。2017年12月,基於中國藍雲的中國藍融媒體中心開始試運行。也就是說,中國藍雲是伴隨浙江廣電5年多的媒體融合實踐探索而逐漸形成的,在廣電行業經過了重大業務實踐的驗證,並且是國內首次基於混合雲(私有云、場外專屬雲和公有云)全互通設計,適配全媒體融合業務的生產平臺。

目前,浙江廣電集團為探索省市縣廣播電視協作新模式、共建共享融合傳播協作體系而打造了“中國藍新聞•藍媒號”這一融合發展新平臺。2018年1月18日,浙江全省廣電新聞融合傳播協作會在杭州舉行。浙江廣電集團和全省15個市縣(區)廣電機構簽訂“全省廣電新聞融合傳播協作體系共建框架協議”,包括龍泉市廣播電視臺、嵊州市廣播電視總檯、安吉新聞集團、淳安縣廣播電視臺、寧波市北侖區廣播電視中心等全省首批15家市縣(區)臺正式入駐“中國藍新聞”客戶端“藍媒號”(提示一下,入駐藍媒號的安吉新聞集團可是縣級媒體融合的典範)。截至2018年6月13日,藍媒號已吸引浙江省內46家縣(市、區)級廣電機構入駐,並有效建立了直通基層一線記者的指揮系統與24小時快速反應機制,日均發佈縣(市、區)新聞近400條。

2018年7月26日,浙江廣電集團與麗水市青田縣青田傳媒集團達成融媒體中心建設戰略合作,這也是浙江廣電集團與縣域融媒體建設的首次合作。該項目的建設,也受到了金華、青田、臨海等省內多家市縣廣電媒體的高度關注。其中,青田廣電臺已於日前與集團簽訂了建設融媒體中心的合作協議。

在對外技術支撐方面,藍媒號在技術層面為入駐市縣廣電機構提供免費CDN流量服務、新聞拆條服務、全媒體採編移動直播設備,並全力扶持融媒體直播平臺、融媒記者指揮系統建設等重點項目。並且,藍媒號通過共享技術平臺、用戶自主維護、開展融媒通聯等工作,激發市縣臺參與藍媒號建設的積極性。更值得注意的是,藍媒號也積極推動入駐縣市機構的業務聯動及創新業務支撐。除了聚合全省基層一線鮮活素材、強化重大主題及熱點事件發佈傳播這樣的常規支撐外,藍媒號有效調動各地資源,聯動策劃、精準推動,積極構建立足本地的立體傳播體系。7月初左右,藍媒號全體成員共同入駐《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公共平臺,進一步豐富傳播渠道、擴大主流聲音。

在業務創新方面,藍媒號通過發力視頻直播,並在中國藍新聞客戶端主頁進行推廣等方式,積極傳遞本地主流聲音。自藍媒號上線以來,截至2018年6月初,全省各地已有近百名記者參與移動視頻直播200餘場,內容涵蓋各地重點工作、重大工程、民生民俗、突發新聞等。其中,省市縣三級聯動,精心策劃組織的《“藍媒號”陪您看村晚》《和春天有個約會》等系列直播近80場,總點擊量超過500萬。

【評論】筆者一直認為,只有經過充分的而規模化的電視、視頻等業務實踐驗證的融媒體平臺,更有機會發展成為真正的全媒體平臺。而在區域性融媒體平臺建設方面,除了技術支撐、技術共享外,推動區域內傳媒機構開展平臺共建,推動業務協作與業務創新才是成熟融媒體平臺發力的重心。筆者期望中國藍雲平臺也能做出典範。此外,中國藍雲開始就不是隻定位在縣級媒體融合平臺領域,而是著眼於本省市縣媒體融合領域,這一點也非常值得稱讚;也就是說,對中國藍雲來說,政策是助力是催化劑,但云平臺本身的資源共享與資源集約特性才是融合平臺的本質。

除了浙江廣電的中國藍雲之外,江蘇廣電的荔枝雲也是行業典型。筆者也期望其能在江蘇當地媒體融合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B、廣西廣電雲

廣電臺網深度融合,推動後續創新

在廣西縣級媒體融合跨區域推動工作方面,除了此前廣西日報的“廣西雲”之外,廣西廣電的“廣電雲”舉措也很值得關注。此前,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辦公廳在下發的《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中,就明確廣西全區媒體融合發展工作將由廣電系和報社系各建一個雲)。並且,2017年廣西宣傳部就明確下文要“建設覆蓋區、市、縣三級主流新聞媒體的融合媒體雲平臺”(桂宣發[2017]15號)。在此背景下,廣西廣電局成立雲平臺建設工作小組;緊抓項目建設,落實平臺規劃,制定建設方案。2018年5月下旬,廣西廣電局統籌相關單位聯合搭建廣西廣電融合媒體雲平臺。廣西“廣電雲”是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的全程指導支持下、在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的統籌協調下,由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廣西電視臺、廣西廣電網絡公司三家單位,創新採用“媒體私有云+廣電專屬雲+互聯網公有云”的模式聯合開展建設的。即由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廣西電視臺負責製播私有云部分的建設,由廣西廣電網絡公司負責專屬雲、公有云部分的建設。目前,廣西“廣電雲”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初步具備了融合媒體指揮調度、APP定製、互聯網直播、大數據雲計算等服務能力。其中,作為上市公司的廣電網絡公司從大視頻發展趨勢出發,很早就意識到應該“積極爭取進入內容匯聚環節”;為此,2017年廣西廣電網絡主動向上彙報溝通並充分展開平臺建設相關地調研工作,設法把自己列進媒體融合工作中,最終爭取到負責廣電融合媒體專屬雲的建設這一任務。

「剖析」各有创新,当前县级媒体融合平台跨域建设案例透视

圖為:廣西“廣電雲”多元化建設主體

2018年7月26日,廣西廣電融合媒體雲平臺(廣西“廣電雲”)正式上線。廣西“廣電雲”的專屬雲平臺可支撐廣西各級電臺、電視臺的新媒體業務發展需求,有效避免各級政府、媒體單位在新媒體建設上分散重複的投資,為各級媒體機構的內容整合提供統一的平臺,實現聚沙成塔的效果,併為構建“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平臺”提供有力支撐。自治區副主席黃俊華出席上線儀式,為10家地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頒發“共建及入駐廣西廣電融合媒體雲平臺試點合作牌匾”。在當天的儀式中,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廣西電視臺、廣西廣電網絡公司分別發佈了基於廣西“廣電雲”的融媒產品。其中廣西廣電網絡公司推出的是廣西廣電雲的專屬雲平臺和“i廣西”客戶端。按照2018年試點、2019年推廣和2020年覆蓋三個階段,引導各級廣電媒體進駐平臺。該平臺充分體現廣電特色,重點打造“新聞+政務+服務”功能,全面覆蓋自治區、市、縣三級廣電媒體。

【評論】按照上海交大魏武揮老師的觀點,“只有用戶深入參與的媒體才是新媒體”。因此,從業務聯動與業務創新的角度,為什麼不推動廣電現有用戶的互動參與,為什麼一定要拋棄現有存量用戶?在這方面,廣西廣電網絡從整個視頻及傳媒行業的發展潮流看待自身發展,通過融媒體平臺建設機遇尋求與廣西各級電視臺的協作,併為後續的新型用戶互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是非常值得鼓勵。這一舉措,符合習近平在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以立為本,立破並舉”的戰略思路。如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臺網協作專委會所倡導的,尤其要改變廣電行業傳統上臺網分裂、網絡旁路化、用戶碎片化的情況,臺網雙方可以通過新技術手段推動“內容+用戶”的重聚合,把握媒體融合機遇構建新的廣電平臺,並通過新型“直播互動”、“線上+線下”及大數據創新等方式,共同向“智慧廣電”發展。

從用戶互動及大數據創新角度,筆者也注意到福建省此前的媒體融合重要扶持項目就包括了福建廣電網絡集團的“用戶行為大數據採集及分析系統”,而大數據系統正是媒體融合創新的關鍵之一。所以,筆者也希望福建廣電網絡能夠參與到福建省當地的媒體融合發展工作之中。

與之類似,陝西廣電正在依託旗下的“秦嶺雲”推動陝西縣級媒體融合工作,並在2018年7月初與延安富縣縣委簽訂了《陝西省富縣黨委政府集中宣傳平臺合作協議》,接下來將吸引更多縣級媒體入駐。

這方面,筆者一直關注的貴廣網絡在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終端等領域一直頗有建樹;同時,貴廣網絡與貴州電視臺也同屬廣電集團,在臺網協作方面也有深度探索。所以,筆者期望貴廣集團及貴廣網絡也能深入參與到貴州當地的各級融媒體建設工作。與之類似,重慶有線與重慶廣電或許也可以在重慶當地媒體融合工作中扮演關鍵角色。

總結:媒體融合評價是當下關鍵

總的來說,廣電系在縣級媒體融合工作的推進也非常積極主動,相關情況並非本系列文章所能總結。例如,2018年7月23日,吉林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現場會部署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和融媒體集群建設下一階段工作。會議總結了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吉林電視臺和前郭、農安、集安三家試點單位在融媒體集群建設工作上的經驗,會議要求“突出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和全省融媒體集群建設”。可見,吉林省正以吉林電視臺為主體建設省縣臺上下連通的融媒體平臺。由於筆者能力所限,難以一一覆蓋和探討。

輿論與信息服務高於技術平臺

“智慧無錫”創始人林剛認為,“關注於縣級融媒體中心,不如說是關注縣級區域的輿論傳播與信息服務市場”。在新媒體大打“空中戰爭”,通過“身份剝奪”實現對基層傳統媒體“降維”打擊的背景下。原有的廣播電視與報社無法適應如今縣域民眾需求,必須要樹立起新的主流聲音,有效傳播縣市領域的本地化主流聲音,而這個重擔目前就落在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身上。所以,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推動既是響應中央重要號召與指示之下的規定動作,也必然是順應媒體發展演變基本規律的必然自選動作與順應媒體發展、媒體演變最基本規律的自選動作。並且,如筆者在前文所言,縣級融媒體中線建設的關鍵不應該是技術平臺本身,而應該是傳統媒體資源的集約化整合與運營,是相關機制體制變革的落實,是跨區域的業務聯動與創新,是積極推動終端用戶的互動。

媒體融合力評價是關鍵

2010年,國務院正式頒發了三網融合政策。但直到目前為止,廣電與電信之間的各種不平等競爭、非常規競爭等問題依然處於糾纏難解的狀態。拋開各種微觀的因素,三網融合工作的系統性是無法避免的問題。這方面,筆者非常贊同業內人士曾會明的一個觀點:三網融合工作的落實應該有一套基礎的、可值得參考和借鑑的融合力評價體系。

與之類似,媒體融合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媒體融合工作也應該有一套基礎的、可值得參考和借鑑的,同時也是比較公正和權威的融合力評價體系。沒有了這樣的評價因素與指標,各級政府部門及媒體機構很容易在具體工作落實中出現各種偏差,衍生各種“人治”問題,最終導致資源難以優化,持續低效運轉的情況。

事實上,2016年下半年,筆者參與到由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及(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媒體融合推進委員會組織編撰的《2015-2016中國電視媒體融合發展報告》。在該報告中,經過多名學者及一線專家的多方討論,給出了一套媒體融合力評價指標體系,並在後續的系列報告中結合實踐做了更新與優化。該體系就非常重視體制機制創新、資源集約化整合、用戶參與等關鍵因素。

總之,如林剛所言,“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與發展,將會是中國傳統媒體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變革階段”。希望傳統媒體同行認清形勢,積極推動文化體制改革與踐行融合創新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