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快遞巨頭布局後有外賣大軍「攪局」 同城配送爲何如此熱鬧?

前有快遞巨頭佈局後有外賣大軍“攪局” 同城配送為何如此熱鬧?

新零售、新業態的快速發展,為同城配送帶來巨大增量的同時,也不斷促使企業開拓新的市場空間。當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強勢介入城配領域,如順豐、蘇寧等。可以預見,新城配時代已來。

較量伊始

7月10日,“順豐急了”的消息瞬間傳遍物流圈,“攪動”了同城配送領域。據悉,“順豐同城急送”官微當天對外宣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5城同步上線順豐同城急送業務,由順豐專職人員進行配送。自營配送團隊在安全性方面有所保障,並承諾30分鐘上門,最快1小時送達,同時還會陸續完成所有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的覆蓋。

為何順豐看重同城即時配送市場?據順豐同城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同城業務意味著新的業務增長點,即時物流市場3~4年就做到了快遞20年做到的業務體量的一半,潛力很大。也更意味著是在構建“護城河”,客戶的需求如果滿足不了,就會給競爭對手製造滲透客戶的機會。據瞭解,同城配送是順豐2017年增長最快遞的業務。2017年財報顯示,順豐同城配送同比增長636.18%,收入佔比也從2016年的0.09%上升至0.51%,收入達到3.66億元。

不難看出,傳統快遞企業在同城要開始一顯身手了。快服務創始人兼CEO馮勇在接受接著採訪時表示,一旦這些傳統快遞企業把以往從發件人到各個分撥中心再到收件人的多層次派送模式改變,整個同城配送格局將被改變。

除了傳統快遞企業從事同城業務,其實不少跑腿企業、外賣企業早已深耕這一領域,“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也開始“攪局”。目前,同城配送領域的競爭主體大致分為3類:一是以順豐推出同城急送,韻達研發雲遞配等為代表的傳統快遞企業;二是以蘇寧物流推出“冰淇淋指數”,京東物流上線閃電送等為代表的電商企業;三是以閃送推出專人直送,易貨嘀提供網約貨車同城貨運服務,美團的專送和跑腿代購等為代表的“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前有快遞企業、電商企業佈局,後有眾包物流、外賣大軍“攪局”,同城配送領域著實熱鬧,也相當誘人。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1—5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78.5億件,其中同城業務量累計完成41.1億件,同比增長27.1%。

針對同城配送領域的競爭格局,易貨嘀CEO秦愉認為,同城配送市場的迅速崛起離不開新零售的發展,在新零售的場景中,物流需求的呼叫者不再是C端而是B端。因為物流也是產品,物流服務作為產品的一部分,統一由B端打包提供給C端。也就是說,對於新零售,消費場景在C端,物流場景在B端。由市場端引發的倒逼機制促使同時服務於B端、C端的物流企業的相關領域隨之發生變化,這就需要企業不斷提供高批次、少批量、高時效的同城配送服務。

環球物流諮詢首席顧問黃堯笛則從兩端需求談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同城配送領域存在服務於B端和C端兩種業務形態,兩者的服務需求區別比較大,B端的業務強調配載和調度,儘量對車輛資源整合利用,計劃性相對強,而C端的業務對時效性要求高,訂單發生的隨機性也更強。在新零售的發展趨勢下,物流場景由“場—貨—人”改變到“人—貨—場”,用戶需求呈現多樣化特徵。而同城配送的發展是以客戶訴求為中心,是以粉絲經濟的用戶需求驅動、產品定製化、渠道扁平化、大數據化、人工智能為基礎快速響應的物流網絡,這就為同城配送的發展提供了“土壤”。

爭搶罅隙

在傳統快遞配送模式中,無論路程遠近都需要將貨物放到中轉倉分撥然後再配送。如果一個物品需要送到馬路對面,按照快遞模式去派送的話,這就需要從取貨點送到快遞網點,然後再回大倉進行分撥,隨後再進行派送,這樣一套流程下來,實際上浪費了許多時間,難以確保時效。

與其他“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外賣企業等提供專人直送即時配送服務的企業相比而言,傳統快遞企業這一配送模式顯示在時效方面不具優勢。為數不多的傳統快遞企業派用專人進行同城配送服務,但是價格也隨之上升。在競爭中,傳統快遞企業還失去了低價的優勢。但是,有數據顯示,傳統快遞企業卻掌握了同城配送領域90%的市場份額。儘管如此,這一細分領域並未引起快遞企業的重視,當然也並沒有放棄。更有業內專家指出,各大傳統快遞企業在同城配送領域中都沒有形成規模效益,也沒有成熟的發展模式。

以順豐為例,其早在2016年8月就開始做同城配送業務,名為“即刻送”,目標用戶主要是商超和連鎖快餐,為其提供圍繞店鋪周邊3或5公里內的同城專人即拿即送服務。雖然早有涉及,但是從順豐近幾年的發展中可以看出,其同城配送業務並沒有過多佈局,也沒有形成一定規模。此次,順豐又將同城急送的服務品類擴充至商務文件、客戶訂單、私人物品等,鎖定高端消費人群。但這類服務價格普遍高於普通快遞服務。然而,在馮勇看來,廣大消費者對於專人直送的訴求並不高,只有在急需的時候會選擇該服務,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價格沒有那麼高的普通快遞。

與傳統快遞企業不同的是,蘇寧、京東等既擁有商流又擁有物流的電商物流企業,可以依託其線下前置倉與門店,並聯手線下商場、便利店、超市等實體零售資源,縮小配送半徑,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綜合服務。

“在新商業生態驅動下,同城配送企業的鏈主地位和核心競爭力日益凸顯。”北京雲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韓毅認為,隨著新零售的爆發,一個圍繞“流量+場景體驗+交易+物流+供應鏈+支付+金融+大數據+智能智慧”的新商業生態順勢而成,誰離用戶越近、誰沉澱的物流運營數據和提供的供應鏈運營增值服務越多,誰就越具有價值。以蘇寧物流為例,其結合蘇寧整體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將長期積累的物流能力場景化輸出,轉化為全新的高品質同城即時配送產品。

打造全新的1小時社區生活服務圈,物流與小店緊密合作,利用無人快遞車等高科技的應用,提高配送時效,為用戶打造“智慧、準時、輕簡”的極致體驗。的確,大量與貼近消費者的前置倉是同城配送成敗的關鍵,這也恰恰是蘇寧物流的優勢所在。蘇寧有著極為豐富的線下門店資源,除了傳統提供社區生活服務的蘇鮮生精品超市、紅孩子、易購直營店等業態以外,今年全國還會新開1500家蘇寧小店。

此外,在同城配送領域,美團、餓了麼等“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也在訂單產生後的極短時間內作出響應。這是由O2O行業,特別是餐飲外賣行業的特徵帶來的。因為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就是30分鐘,這就需要“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在30分鐘至2小時內完成配送任務。從當前的配送品類結構看,外賣仍佔據主要市場,但各個配送平臺正在引導用戶的配送需求從外賣逐漸衍生到水果、生鮮、商超、藥物等生活消費的方方面面。

人人快送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本地生活服務的快速發展,除外賣外,蛋糕、鮮花、急需品、遺忘物品、加急文件等點對點快速配送需求大量出現。”並且,閃送、美團等“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消費需求的演變,瞄準商機,明確市場定位,推出專人直送、跑腿、幫買幫送等服務。在採訪中,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兼外賣和配送事業部總經理王莆向記者透露,未來,美團將通過橫向延伸接入更多品類,加快供應鏈響應速度,縱向拓展整合末端配送資源,提升城市物流效率。

城配的未來

同城配送在經歷了O2O、眾包物流等模式後,成為了又一個潛在的競爭市場模式,只是這個領域面對的是基數龐大的C端與需求多樣的B端,要如何把握這一機遇,值得身處其中的企業細細思量。有專家表示,未來同城配送領域會慢慢向更高效、更快速、更精細化的方向發展。究其服務本質來講,無論是資本青睞還是需求旺盛,都應把握服務這一本質。否則,市場空有需求,而自身卻後勁不足。

對於傳統快遞企業來講,企業前期投入成本較高,是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重資產行業。因此同城配送業務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於形成規模經濟。只有通過擴大規模,降低單位成本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在行業中取得一席之地。需要注意的是,服務的同質化只會使傳統快遞企業陷入價格戰的漩渦。在目前行業進入門檻低下、運營成本逐年升高、利潤緊縮的現狀下,誰能找到用戶的核心痛點,為之提供差異化的同城配送服務,誰就能夠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佔據鰲頭。

對於電商物流企業來講,目前,在資源共享發展趨勢下,電商物流企業之間可通過共享物流配送資源,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橫向聯合、集約協調、求同存異及效益共享,實現物流配送作業的規模化,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黃堯笛指出,這也意味著行業的標準化程度將越來越高,以實現運作銜接的通暢性,同時對全鏈條數字化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才能實現基於訂單需求快速精準調配物流運力資源。他認為,未來,同城配送將向著智慧共配方向發展。電商物流企業將通過大數據、互聯網和GPS相結合,實現即時集成區域內訂單需求,智慧生成最優共同配送路徑,做到實時共配,隨機共配,全面共享城市物流配送資源。

對於“互聯網+物流”平臺企業來講,無論B端企業還是C端用戶,需求大多都是長鏈條需求而非單點需求,是多元化深層次的需求。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未來,平臺將立足於本地生活服務,優化上游產業鏈,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這就需要平臺企業儘可能地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類似於蘇寧的線上訂單1小時生活圈的即時配送服務,以避免將消費者需求切割得“支離破碎”。需要指出的是,同城配送更多的是滿足廣大消費者時間換時間的訴求,即派送員和消費者的時間互換,這就需要平臺企業去幫助他們節省更多時間。當下市場的需求不斷倒逼物流企業去提供更加快速高效的服務,這也是企業未來需要重點發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