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年为了印度洋的出海口发动阿富汗战争,为什么不从伊朗方向进攻?

昨思今明未武


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苏联,为了解放全人类,成为蓝星上最富侵略性的国家

1970年代,美苏争霸还在各条战线上角逐,苏联全面处于攻势,美国则渐入守势。

苏联传统的四大扩张方向:芬兰方向、东欧方向、远东方向基本在苏联控制范围内,唯有中东方向苏联没有突破。

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但由于阿拉伯国家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屡战屡败,作为后台的苏联影响力也日渐衰弱。

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下决心与以色列、美国交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并把苏联势力赶出了埃及

眼瞅着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断式微,苏联已深感忧虑,而阿富汗方向的变故,对苏联来说打击尤其严重。

1970年代的阿富汗和伊朗,一个苏联小弟,一个美国小弟。

二战前的阿富汗,长期是英国的实力范围,从沙俄到苏联,对阿富汗一直没敢下手。

二战后,英国没落,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因为普什图人的问题准备大打出手时,苏联迅速抓住机会介入。

苏联宣布支持阿富汗,以打击亲美的巴基斯坦,并迅速把阿富汗拉入苏联的怀抱。

二战后,阿富汗一直由查希尔国王统治,但内政外交颇受苏联影响。

随着勃列日涅夫全球扩张的野心不断加剧,1973年到1979年,苏联在阿富汗搞了2次政变,原因也很简单,被推翻的人不是很听话了。第三次政变是阿明搞的。

第一次:国王的表弟达乌德推翻了国王,第二次:塔拉基推翻了达乌德,第三次:阿明又推翻了塔拉基,

而同期的伊朗处于巴列维国王统治下,此时的伊朗是美国在中东最铁杆的盟友,关系极其密切,甚至不低于以色列和美国的亲密程度。

阿明的再一次自立门户,催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念头。

苏联几次扶持新的代理人,但最终都与苏联渐行渐远。

阿明因为不满塔拉基的极端亲苏,于1979年9月14日发动政变,杀死了塔拉基上台执政。

阿明清洗了政府内的亲苏势力,并向美国伸出橄榄枝,要求苏联势力从阿富汗撤出。

随后,阿明与苏联的关系迅速恶化,在经过2个多月的“外交战”后,苏联终于撕下了和平的面具。

苏联不愿意阿富汗成为下一个“萨达特”,勃列日涅夫决定,除掉阿明,用苏联的军事力量来亲自扶持一个亲苏政权。

从1979年11月初至12月底,苏联驻阿富汗军队就开始大规模调兵遣将,在开战前就基本控制了局面。

12月27日,大批苏军全面围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重点目标,并向阿富汗全国进军,1周左右即全面控制阿富汗。

而阿明在总统府指挥卫队与苏军激战3个多小时后战死,他的4个妻子和24个子女,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其余全部被杀。

而1979年的伊朗在干嘛呢?

1979年,巴列维国王倒台,霍梅尼在全国的欢呼声中回国并掌握最高权力,伊朗全国人民的宗教情绪非常狂热。

由于和伊拉克存在教派、领土等矛盾,两国的关系剑拔弩张,磨刀霍霍,全力备战,再加上狂热的国民,两国都是个火药桶。

这个时候苏联如果去碰伊朗,没有任何意义,伊朗的武器装备不逊于苏联(作为美国亲密盟友,伊朗获得的美国装备都是最先进的),伊朗的体量是阿富汗的好几倍,历史上苏联对伊朗也没什么经营,很突兀地进攻伊朗,胜算太低了。

当然,最终结果还是教训了苏联人:阿富汗是一个帝国坟场。


云中史记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根据教科书的记载,苏联为了取得印度洋的出海口,于1979年12月27日大举入侵阿富汗,掀开了十年阿富汗战争的序幕。

不过有意思的是,阿富汗并不是一个印度洋沿海国家,而是一个内陆国。换句话说,即使苏联拿下了阿富汗,距离印度洋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这段距离就是巴基斯坦。

那么,既然苏联直奔印度出海口而去,为什么要大举入侵阿富汗,而不是大举进攻邻国加印度洋沿海国家伊朗?难道勃列日涅夫的地理概念如此之差?

很多人说是因为此时的伊朗在1979年2月爆发了“伊朗伊斯兰革命”,霍梅尼推翻了巴列维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代之以伊斯兰共和国制度,这使得伊朗和美国的关系迅速恶化。

但是霍梅尼在和美国关系恶化后,提出了“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中立口号,在驱逐美国势力的同时,也驱逐了苏联势力,这使得对伊朗革命满怀期待的苏联大失所望。

看样子苏联更有趁伊朗革命出兵干涉的理由,但是苏联还是选择了阿富汗。静夜史认为,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这样选择,主要有以下考虑。

1、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70年代,美苏争霸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国战略收缩,而苏联则四面扩张,看起来苏联已经完全压制了苏联。但是美苏的碰撞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在阿富汗这样的小国。

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随即苏联开始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使阿富汗严重依赖苏联,成为苏联在西亚地区的马前卒。虽然阿富汗高层有意摆脱苏联控制,但是无能为力。

1978年,人民民主党推翻阿富汗政府,成立了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的新政府。但塔拉基和二号人物阿明关系日益恶化,1979年9月哈菲佐拉·阿明发动政变取代塔拉基,塔拉基随后被杀。

和塔拉基的亲苏立场不同,阿明是亲美派,因此阿富汗开始转变国家方向。苏联随即派出代表对阿明兴师问罪,结果特使被错杀,阿明有口难辩。12月27日,愤怒的苏联高层派出特种部队,前往阿富汗处决阿明,推翻阿明政权。

阿明死后,苏联支持的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上台,卡尔迈勒推行苏联化政策,遭到武装反抗,随即卡尔迈勒邀请苏联出兵支援,随即8万多苏军大举入侵阿富汗。

从阿富汗的摇摆中,苏联不仅没有体会到干涉别国内政的快感。相反,勃列日涅夫非常害怕,怕阿富汗有朝一日再出现一个阿明,让阿富汗再次成为美国的跳板。

相比于伊朗,阿富汗距离苏联的腹心地区更近。如果将苏联比做一只北极熊,那么中亚地区就是苏联的柔软腹心部。

英国地缘政治学学者麦金德曾说:“谁能掌控高加索地区和中亚,谁就能霸占整个世界

苏联时代,中亚是苏联的一部分,当然,也是苏联最为薄弱的软腹部。美国等西方国家做梦都想影响这里,所以包括扶持代理人影响阿富汗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认为:与其扶持代理人,不如直接控制来得利索,省得夜长梦多。

为本国的薄弱部寻找缓冲是苏联的一贯作风,比如:

1939年9月17日,苏联为增加纵深,出兵波兰东部,夺取了西白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

1939年11月,苏联借口列宁格勒靠近苏芬边境不够安全而对芬兰发动大举进攻,史称“苏芬战争”。苏联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夺取芬兰卡累利阿地峡;

1941年8月,苏联和英国联合入侵伊朗,驱逐纳粹德国势力。随即苏联在阿塞拜疆人和库尔德人聚居的地区扶植了“阿塞拜疆民主党”和“库尔德斯坦民主党”两个傀儡政党,两党在1945年12月先后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脱离伊朗政府,这也是长久以来伊朗不信任俄国的原因之一。

1945年,斯大林胁迫宋子文签订准许外蒙古保持现状的条约,最后蒋经国签字。

所以,入侵阿富汗可以说是苏联保证领土安全的管用伎俩,只不过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处于下风。而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占据主动后,苏联又恢复了依靠夺取邻国土地提高自身安全性的无耻道路。

所以与其说苏联出兵阿富汗是在进攻,倒不如说苏联在防守!

2、阿富汗比伊朗更加靠近东亚南亚

伊朗是传统意义上的西亚国家,而阿富汗虽然一度被认为是西亚国家,但是在地理上更接近南亚。

不管是西亚还是南亚,阿富汗都比伊朗更靠东。阿富汗的东边是谁,地球人都知道!

1958年以后,两个共产主义大国的关系逐步恶化,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是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1969年,两国在珍宝岛爆发直接的冲突。其后在铁列克提也爆发了激烈战斗,双方开始了全方面的对抗。

两国关系恶化后,苏联扶持印度挑衅东北邻国,不过收到了邻国的迎头痛击。

1978年,苏联和越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开始将触角伸向东南亚地区。

由于两国关系的恶化,我国在多领域对苏联进行了一系列反击: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1月,总设计师访美,两国建交。

1979年2月,我国出兵教训东南亚小霸,苏联猝不及防。随后我国和小霸之间进行了长达10年的轮战,小霸和盟友苏联筋疲力竭。

我国发起进攻的时,距离苏联入侵阿富汗还有10个月时间,苏联虽然在东南亚的战争中没有反应过来,但是苏联明白,谁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

所以,苏联选择出兵阿富汗。对于苏联而言,出兵阿富汗有几大好处:

一是距离印度洋更近;

二是威胁东部的大国,在东南亚事件中找回面子;

三是和老相好印度一起威胁巴基斯坦;

而这些,是进攻伊朗无法达成的目标!

3、伊朗并不好惹

今天的伊朗,是中东出了名的硬骨头,即使美国在全世界耀武扬威,在伊朗的地盘,也不敢太过放肆。

历史上的伊朗曾经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辉煌一时。虽然在近代殖民化的浪潮中,伊朗一度没落,但是依靠二战和二战后美国的大量援助,伊朗的国家实力迅速膨胀。

在国王巴列维执政期间,伊朗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农业与工业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给予妇女选举权、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参加分红并限制宗教势力等措施。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伊朗在中东地区率先崛起,成为中东国家发展的典范。

不过,随着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重新成为什叶派掌权,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发展全面衰退。好在伊朗经过了几十年的告诉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衰退经济实力也比周边国家强,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伊朗一度保持了强大的军事力量。1980年,美国扶持伊拉克以40万大军入侵伊朗,于伊朗进行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果断反击,在战争的前两年就将伊拉克侵占的国土全部夺回。

即使冷战后,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挑衅,伊朗也全力反击,甚至发展核武器,迫使美国坐到谈判桌前。

可以说,伊朗作为中东的大国,有“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资本,而且伊朗比阿富汗体量要大很多,不可能轻易妥协,这是苏联不敢轻易对伊朗下手的原因。

再有就是,一直以来,伊朗都是美国的紧密伙伴,虽然爆发了伊斯兰革命,但是美国还没有彻底放弃伊朗,所以如果苏联从伊朗进兵,就等于是在向美国等西方国家挑衅,这会可能再次引发两大阵营局部的激烈对抗,这是苏联不愿意看到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首先我们来看看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时间: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再来看看同期伊朗在干什么?

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宗教领袖霍梅尼领导伊朗人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

美国不甘失去了中东这一巨大的蛋糕,于是扶植伊拉克萨达姆在边境挑衅伊朗。

第二年就爆发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都打成一锅粥了,你说苏联咋通过伊朗来南下到达印度洋呢?

而且比起之前和美国眉来眼去打的火热的伊朗,阿富汗才是苏联自己深耕细作,独立经营的地盘。

可惜苏联大使馆自己扶植的傀儡不给力,想设计抓住发对派领导人阿明,反而被阿明识破,提前发动政变,用枕头闷死了苏联傀儡,赶走了苏联大使,声称要和美国建交。

这样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叔能忍,婶婶不能忍。于是开启了十年之久的苏军入侵阿富汗战争。

以史为鉴经常说:读历史要会纵向读,也要会横向读。

纵向读透深历史,可以了解问题发生层次的根源。

横向读懂历史,可以了解同期各国环境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苏联入侵阿富汗明显是要横向读历史。与大家共勉。

我是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想法是好的,战略发展方向也是对了,就算伊朗和美国关系那么差,美国都不敢动伊朗。何况苏联。如果苏联对伊朗的动武。势必影响整个国际石油供给。就此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这个不仅美国无法答应,整个西欧也必将团结一致抵抗苏联,这是苏联无论如何也无法承受的。

伊朗所地处的中东地区本身就是世界的火药桶,伊朗又是中东地区第一军事大国。就地形来看。伊朗高原被四周高大的山脉所环绕:扎格罗斯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科佩特山脉、兴都库什山脉、苏莱曼山脉、莫克兰山脉。整个国家易守难攻。

再就是当时伊朗已经和美国闹翻,伊朗已经有亲苏倾向,如果苏联在此时进攻伊朗,难免有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之感。大国的颜面毕竟还是要的。再就是伊朗当时虽然刚刚政变,但国家政局稳定。人心高涨。内部既然无法动摇,外部就更无法采取非军事手段推翻伊朗政权了。当时伊朗虽然和美国闹翻了,但伊朗跟西欧国家,尤其和德国,跟法国等都保持了很好的外交关系。如果苏联敢打伊朗,美国势必捐弃前嫌,承认伊朗宗教政府。而一旦美国,德国大国参与和介入,苏联真不敢冒这个战略危险。

由于历史上俄国对波斯一直都有野心,相应地伊朗对苏联也有深深的戒备和防范之心,如果苏联逼迫过甚,伊朗额只有和美国讲和,而伊朗和美国一旦媾和,最大的“媒人”就是苏联。伊朗当时与美国严重对立,这其实就是对苏联的最大支持和帮助,苏联又不缺石油。只要伊朗在外交战略上只要偏向于苏联。苏联就受益不尽了。在伊朗和美国对立期间、苏联支持一下伊朗。不仅能获得大义上的支持。还能换取部分伊斯兰世界的支持。这即就远比武力进攻强多了。

再就是,当时无论苏联和美国在对外武力侵占的时候,都是捡软柿子捏,在你最衰弱的时候给致命一击。苏联打阿富汗。美国打巴拿马等国莫不如此。这样既可以练兵,也可以震慑他国,但比较大的国家,就是当时伊朗的三流国家都不敢打。可见美苏当时也是欺负人啊。

也就是说,当入侵伊朗的益处不如何伊朗交好的益处的时候,苏联是不会入侵伊朗的,再说,伊朗强大的军事力量也让苏联不敢轻举妄动。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1979年12月28日苏联大举进军阿富汗。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攻陷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这时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力劝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苏军从阿富汗出发进军巴基斯坦西部夺取卡拉奇等港口。从而为苏联获得印度洋的出海口,并且使西方失去向阿富汗的渗透基地,以此全面控制中亚。但是勃列日涅夫最终并没有同意。

由于其同伊朗的密切关系,近年来,俄罗斯一直在冒失去西方国家很多投资的风险。因此,尽管目前俄伊关系处于发展最好的阶段,但对这种关系的远景进行准确评估很难。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没有同意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的这一建议,要知道当时苏联正处于冷战期间的苏攻美守阶段,错过了这一宝贵的时机苏联就失去了获得印度洋出海口最后一次机会。仅仅10年之后的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就因为不堪阿富汗的山地游击战而撤出了这一帝国坟场。


帅帅帅帅帅咖


这是一张南亚地图,阿富汗位于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之间,向东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南穿过巴基斯坦就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阿拉伯海和印度洋。70年代,中东的石油是控制全球经济命脉的重要战略资源,谁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通往波斯湾的重要石油通道。对于冷战时期的苏联和美国来讲,阿富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题主认为,既然苏联是为了夺取南亚出海口,为什么不从离港口更近的伊朗进攻,而从苏阿边境出兵。这个问题并不是太准确,主要有几种原因:

一、苏联出兵阿富汗首要目的是控制阿富汗,进而扼制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并非急着要夺取出海口。很多人认为,苏联进攻阿富汗是为了夺取南亚的出海口,实际上这种想法过于乐观。南亚的出海口对当时的苏联来讲并非是第一需要,因为从苏联边境越过阿富汗,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都是茫茫的沙漠戈壁,交通十分不便利。目前我国从新疆到瓜达尔港走中巴经济走廊尚有一千多公里,从当时的苏阿边境到巴基斯坦或伊朗的港口就更远了。从经济角度讲,苏联夺取该地的港口当时并没有很大的意义,最多只是作为军港体现军事存在。

二、从军事角度来讲,直接从苏联边境出兵,比在伊朗大动干戈更能出其不意,达到出奇兵的效果。阿富汗的北方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接壤,西边是亲苏联的伊朗。苏联想要出兵阿富汗,从自已国家直接出兵,各方面都十分有利。虽然伊朗是亲苏国家,但要从伊朗出兵阿富汗,苏联首先要进行大规模的战略空运,把主要兵力先送至伊朗。当时正是美苏争霸时期,苏军的一举一动都引起美国的高度关注,如果从伊朗边境发起攻击,还没打之前就把苏军的战略战术意图全暴露了。


三、伊朗当时的国内形势也不利于苏联从该国进攻阿富汗。1979年2月,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政变,什叶派穆斯林上台执政,标志着伊朗伊斯兰革命获得成功。伊朗的目标是在中东地区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恢复古波斯帝国的荣光,所以它的下一步革命目标瞄准了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的伊拉克。伊朗的意图与伊拉克称霸中东的想法起了严重冲突,倾向苏联的伊朗和美国支持的伊拉克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显然不愿意把自已陷进去,而影响了它全球称霸的战略,所以说苏联当时绝无可能借道伊朗进攻阿富汗的想法。

鉴于上述情况,苏军最终决定从苏阿边境出兵。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将5000多名装备精良的士兵投放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迅速占领阿富汗首都主要阵地,并打死了亲美的阿富汗总统阿明,将B.卡尔迈勒扶持上台。

随后,苏联8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阿富汗,一路上基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一周内,苏军控制了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把战线推到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伊朗的边境。

从战术上来讲,苏联入侵阿富汗,在出兵地点和时机上是正确的,苏联强大的立体战能力得到了运用,特别是第一阶段占领阿富汗首都的“斩首行动”,动作流畅,行动迅速,体现了当时一流强国的综合战力。

然而,在接下来的10年里,在处处高原戈壁的阿富汗,苏军却陷入了欲罢不能的境地,它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华哥杂谈


这是因为,当时的伊朗,霍梅尼已经夺得政权,和西方的关系迅速恶化。而苏联虽以伊朗关系不咋个,但与西方对伊朗的关系对比,却也是天壤之别。再者,如果苏联贸然进攻伊朗,霍尔木兹海峡必然在苏联的掌控之中。这样的结果,对美欧日印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美欧日印所必需的石油,多数要从霍尔木兹海峡运输。苏联虽强,但架不住美欧日印对它的群殴。更何况,那时的我国与苏联的关系也极为紧张,苏联不得不对我国加以提防。如果苏联在拿下阿富汗后又拿下巴基斯坦,那么它所霸占的我外东北和外西北,必定受到我国的攻击。印夷及日本欧美也必然对苏联下手。权衡利弊之后,苏联武力扩张的脚步,被迫在阿富汗徘徊,并成为促使它在十二年后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的原因之一。(图片源于网络)




孤独的人209381559


阿富汗刚独立时,和巴基斯坦有领土纠纷,而巴基斯坦和美国友好,苏联厌恶巴基斯坦,于是苏联就把阿富汗拉入了自己势力范围,对抗巴基斯坦。

苏联在阿富汗投入了大量精力、金钱,已经扶持了一个亲苏联的政府,但后来因为一系列原因,比如苏联想严格控制阿富汗的经济、军队、警察、情报机构等,阿富汗和苏联反目,苏联的所有投入都白费了,苏联不能接受,于是入侵阿富汗。

而伊朗在1979年之前,是美国盟友,苏联打不得。1979年之后,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和美国闹翻了,还冲进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绑架了美国人。这样和美国做对的伊朗,苏联是希望越多越好,所以不会入侵伊朗。

也就是阿富汗对于苏联是已经煮熟的鸭子飞了,不能接受,要抢回来;伊朗从来都不属于自己,而且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苏联也要保留伊朗对付美国。


解忧时间


首先一点,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是否是为了印度洋的出海口不得而知,毕竟这句话来自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而不是国家档案,也就是说缺乏严谨的验证。

如果要分析苏联为什么不从伊朗方向进攻,以获取印度洋的出海口。我想可能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苏联在阿富汗经营多年,对阿富汗上层社会以及军方都有巨大的影响。与之相比,从二战结束后到1979年之前,伊朗巴列维王朝一直奉行亲美政策,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1979年初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整个国家都陷入革命狂热,霍梅尼的口号是“既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可以说,苏联在伊朗国内一点社会基础都没有,对伊朗的军事实力、布防情况及特点等都不了解。因此,与伊朗相比,如果从阿富汗方向进攻,无疑要容易的多。

其次,与阿富汗相比,无论是1979年还是现在,伊朗无论是领土面积、人口基数还是军队实力等,都比阿富汗要强大的多。当时的苏联虽然野心膨胀,但估计也忌惮伊朗的实力。如前所述,苏联在阿富汗经营多年,对阿富汗军队的实力、布防和特点等一清二楚。可以说,在苏联面前,阿富汗的军事力量可以说就是透明的,毫无威慑力。苏联1979年出兵阿富汗后,很快就拿下阿富汗全境,也证明了苏联对阿富汗情况的熟悉度。

第三,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当年,伊朗刚刚发生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此时的伊朗民众,革命热情高涨,万众一心,既反西方,也不要东方。若此时进攻伊朗,无异于去捅一个马蜂窝,很可能会陷入战争泥潭。


西域都护


苏联当时在实力上的确压美国一头,所以狂妄致极,对自己一手扶植的阿富汗阿明政权有些不满,就出兵攻打,还认为很短时间就能搞定。假若当时让毛子得手,至于以后会不会向巴基斯坦进军,那是肯定的。

当时苏联是个狂妄致极,目空一切的国家,印度洋出海口是它需要的,但是也已经满足不了它的胃口了,若不是阿富汉阻住了它的脚步,它会一直扩张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