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紅人計劃,看微博的賦能化垂直運營

從校園紅人計劃,看微博的賦能化垂直運營

12月5日,2017年V影響力峰會在京召開,歷時三天。在大會上,微博公佈了最新的驕人成績:

2017年自媒體通過微博賦能而獲得的收入超過207億元,較去年增長77%;其中內容付費收入13.3億元,較去年增長183%。隨著啟動於2017年5月份的“垂直MCN合作計劃”的落地開花,微博合作機構總量已達1200家,覆蓋了1.6萬個帳號和53個垂直領域。

從校園紅人計劃,看微博的賦能化垂直運營

實際上,微博生態已經頗為複雜,在“全媒體化、平臺化”戰略全面開花的背景下,今年的V影響力峰會足足開了三天才結束。而最令攤主驚訝的是,微博對下一代用戶和意見領袖的培養,以及前瞻性的佈局和眼光。

垂直深耕 賦能校園

在這三天之中,除了主論壇的官方發言內容之外,自媒體、電商、職場、母嬰、體育、影視……各垂直領域的火爆分論壇成為了本屆V影響力峰會的重頭戲。而與其他媒體舉辦的垂直論壇不同,V影響力峰會分論壇的火爆,不只是因為垂直內容生產的互動討論熱烈,參會者更關注的是在微博這個賦能平臺上的變現通道。“全媒體化、平臺化”戰略下的微博生態,為內容生產者提供的生產工具與變現工具,是目前國內任何一家內容平臺都無法比擬的。

在V影響力峰會結束後緊鑼密鼓舉辦的“微博校園第二屆中國校園紅人盛典”,其實是對微博深耕垂直領域,高速推進賦能化的最佳詮釋。

從校園紅人計劃,看微博的賦能化垂直運營

在2016年V影響力峰會之微博校園紅人論壇上,成立了“微博校園紅人學院”。之所以成立這個學院,是基於微博管理團隊的一個行業認知:

“在這個時代,任何一種個人與品牌影響力的打造,都需要極大的前瞻性和戰略眼光,從內容產出到傳播節奏已經不是一場產品戰,而是一場認知戰。這個時代,紅人的價值等同於一個品牌或者一個市場,未來,微博校園紅人學院會成為互聯網紅人資源引擎,是高校學子新方向的一個重要窗口。”

實際上,從新世紀伊始的電信運營商時代起,校園市場一直是各大公司搶佔的一塊重要市場,包括趣店等在2017年火爆的現金貸公司,都是從這個市場攫取的第一桶金。

但是,仔細盤點,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把學生當作簡單的消費者來賺取利潤,而微博卻通過在校園這一垂直領域的深耕,為學生提供了挖掘自我價值的生產工具,是第一個賦能校園學生群體的互聯網公司。

根據《2016中國校園市場發展報告》數據顯示,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當代大學生在媒介使用習慣方面,微博以61.2%的使用率高居第一,成為大學生首選的資訊信息獲取的平臺。如果想要抓住用戶,首先要迎合年輕人的習慣。

實際上,作為一家天然巨頭媒體屬性的內容平臺,微博在中國校園市場早就有了多年的資源積累。

從2010年開始,微博已經深耕校園市場7年,覆蓋5200萬學生群體,1400所高校、大中專院校超過600餘所,同時在各大院校發展合作社團3000餘個。正是基於對校園市場的深度覆蓋,微博校園紅人學院成立1年以來,已經在北京、上海、陝西、四川、重慶、山東六地開設分院,在提供校園大數據研究、專業課程培訓、定製化人才培養等服務的基礎上,真正做到打破行業邊界,連接高校,政府及專業機構,為大學生群體提供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累積覆蓋500萬高校大學生。

方向確定之後,微博在這一垂直藍海領域的投入不可謂不大。

我們看到,微博校園宣佈聯合120家MCN機構,正式啟動“校園新星成長計劃”。微博未來將投入數億資源,聚焦校園群體,打造集潛力紅人發掘、影響力權威評價、頂級娛樂公司推薦、專業電商及自媒體人才培育、創意內容IP孵化等服務為一體的校園紅人全產業鏈服務平臺。

而“校園新星成長計劃”起飛的助跑工作,其實已經提前完成。

自從微博校園紅人學院在2016年V影響力峰上會誕生之後,作為該學院的線上品牌IP,今年的“微博校園紅人季”相關主話題閱讀量已經突破30億,較去年增長7倍;短視頻播放量7500萬,較去年增長6.5倍。此外,微博故事累計發佈量840萬,觀看次數累計達到5.6億次。

今年的校園紅人季,將領域場景化作為一個重要策略貫穿整個活動,通過操場、食堂、宿舍、教室四大場景,貼近校園用戶生活,並通過半命題式的競賽模式激發大學生群體創作熱情,重點培養、挖掘更加多元化的校園紅人,累計吸引超過2萬人報名。

左手娛樂右手電商,社交關係變現藍海

堅持在“社交關係變現”路線圖上行進的微博,在校園這個垂直領域捕捉的機會非常精準。

高校其實是新娛樂元素流行最廣的地方,也將是新自媒體發展的一片沃土和藍海。而且,高校學生的優勢是可塑性強,擁有可持續性學習的能力,具備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品牌、一個IP的最強烈願望。

也就是說,高校是微博“內容-粉絲-用戶-變現”方法論的最佳實踐藍海。

互聯網下半場的基本約束條件是人口紅利結束,流量稀缺。在這個大背景之下,互聯網公司有兩個辦法去開源——第一,通過把垂直業務(頻道)做重、做精,迎合消費升級大潮打造子業務線;第二,渠道下沉。

顯然,在流量緊缺的互聯網下半場,泛娛樂內容是產生新流量最有效率的互聯網產品,可以說是新流量製造機。於是,對泛娛樂元素最為敏感的高校學生群體,就成為了微博最為重視的垂直領域之一。

最關鍵的是,在泛娛樂內容的另一側,是三大變現方式——廣告代言、電商、內容付費——微博正在提供越來越多的變現工具,供紅人和大V使用。就在2017年V影響力峰會召開當天,微博還公測了微博內容導購平臺,旨在使更多的紅人都有機會能分到電商紅利。

從校園紅人計劃,看微博的賦能化垂直運營

於是,左手娛樂,右手電商,基於社交關係變現的藍海前景無比廣闊。校園紅人計劃正式這個商業邏輯下的優質試驗田。

在今年雙11,淘寶銷售額前30名裡面紅人店鋪有22席,跟微博合作的紅人店鋪有18席,前十名全部來自與微博合作的機構。

而像校園紅人魏好涵那樣,被微博強力賦能之後,個人影響力疾速變現——開店2個月零10天,店鋪就被14萬人關注,雙11一個小時銷售額破200萬,當天銷售額305萬——也不再是細分領域專業人士才能享受的人生開掛體驗了。

結語

套用下胡適先生那句經典的話,如何看一家互聯網平臺的前景和潛能,就要看它如何看待校園用戶。正如微博所提到的,微博未來將致力於校園紅人全產業鏈服務平臺的打造,我們可以拭目以待這條校園賦能之路的前景。

從校園紅人計劃,看微博的賦能化垂直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