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频繁起火背后 主机厂的供应链危机

近期,接连不断的起火事故,让外界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再次高度质疑。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国内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故超过30起,仅8月份曝出的电动汽车自燃起火事件就将近10起,涉及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不同车型。

据统计,电动汽车自燃的场景主要有充电时、行驶或放置过程中、碰撞翻车引发和涉水浸泡后引起。有业内人士指出,2018年纯电动车辆起火的事故率明显上升,这背后折射出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对整车安全性、供应链选择不够重视与谨慎;为了降低成本,对电芯品控不严、BMS设计安全要求标准执行不够严格、电池组的安全设计和保护缺失等等。

2018年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大幅调整,技术指标有了明显提高,初衷是为了行业的整体技术和制造水平。

但目前市场上还存在较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品质管控和生产能力较为落后。不少企业为了达到国家的某项技术指标,却在整体品控和制造方面顾此失彼。

例如2018年整个市场,政策指挥棒下,能量密度似乎成为了车企和电池企业的唯一追求,每年一变的政策补贴门槛,能量密度指标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为了达到能量密度的要求,不少企业正在忽视对于电池安全的防范和控制。”有业内人士坦言。

如此看来,在续航里程、能量密度等大幅提升下,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也需要进行同步升级。例如,车辆续航里程大幅提升下,电池系统安全性、技术等也需要同步提升,而与电池相关的热管理系统、BMS系统也要同步提升。

不仅是动力电池领域,在电机电控领域同样存在类似危机。在原材料上涨,价格却持续下行的情况下,核心三电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剧。不排除会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尤其是纯电动物流车市场,供应链的低价竞争尤其明显,安全性很难保障。

频繁发生的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已经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主机厂和供应链企业均需要重视这一危机。如果只重视短期的销量,而忽略了长期发展和安全性,等于自掘坟墓。

对主机厂来说,因为选择供应商不慎带来巨大的麻烦已经上演。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面向的是广大的终端消费市场,一起自燃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谓巨大。

尤其是新造车企业,其供应体系的磨合与积累还处于初期,一旦到了产品交付集中期,这些车企的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都可能面临隐性的问题。

为了让主机厂与供应链形成良好对接,同时也帮助主机厂更好地了解国内零部件企业的优质解决方案,帮助主机厂挖掘优质供应商,避免供应链选择不慎带来的危机。

高工电动车即将举行“2018(第四届)全国新能源车企巡回技术研讨会”,将耗时2个多月走访全国各地超40家主流整车厂,覆盖我国大型主流的乘用车企、新造车企业、专用车企业以及客车企业。

高工电动车多年来专注于终端、市场、主机厂、供应链体系,《走入主机厂全国新能源汽车巡回研讨会》主要是为了搭建一个有效联系主机厂和核心零部件的平台,尤其是借助高工锂电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优势资源,服务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截止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2018年我们将再次带领一批优质供应链企业,走入数十家乘用车和商用车企业,重点关注技术趋势、技术应用、产品、供应链配套等领域。将与车企高管、车企技术研究院等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主要交流内容涉及以下几大板块:

一是目前主流车企的新能源车型规划等情况;

二是了解车企后续技术研发及产品涉及、开发、测试等环节的难点和需求;

三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保障体系;

四是了解车企的供应链情况,例如车企后续产品开发设计中,涉及的电池、电驱动系统等供应链配套方面的痛点和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路线、技术安全要求等等;

五是了解车企最新的供应商选择标准、供应链的布局以及现有核心供应链体系;

六是与车企高层交流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及车企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具体规划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