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頻繁起火背後 主機廠的供應鏈危機

近期,接連不斷的起火事故,讓外界對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再次高度質疑。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國內發生的電動車起火事故超過30起,僅8月份曝出的電動汽車自燃起火事件就將近10起,涉及乘用車、客車、物流車等不同車型。

據統計,電動汽車自燃的場景主要有充電時、行駛或放置過程中、碰撞翻車引發和涉水浸泡後引起。有業內人士指出,2018年純電動車輛起火的事故率明顯上升,這背後折射出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對整車安全性、供應鏈選擇不夠重視與謹慎;為了降低成本,對電芯品控不嚴、BMS設計安全要求標準執行不夠嚴格、電池組的安全設計和保護缺失等等。

2018年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大幅調整,技術指標有了明顯提高,初衷是為了行業的整體技術和製造水平。

但目前市場上還存在較大部分企業的技術水平、品質管控和生產能力較為落後。不少企業為了達到國家的某項技術指標,卻在整體品控和製造方面顧此失彼。

例如2018年整個市場,政策指揮棒下,能量密度似乎成為了車企和電池企業的唯一追求,每年一變的政策補貼門檻,能量密度指標成為決定性的因素。

“為了達到能量密度的要求,不少企業正在忽視對於電池安全的防範和控制。”有業內人士坦言。

如此看來,在續航里程、能量密度等大幅提升下,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也需要進行同步升級。例如,車輛續航里程大幅提升下,電池系統安全性、技術等也需要同步提升,而與電池相關的熱管理系統、BMS系統也要同步提升。

不僅是動力電池領域,在電機電控領域同樣存在類似危機。在原材料上漲,價格卻持續下行的情況下,核心三電企業的生存壓力不斷加劇。不排除會出現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情況,尤其是純電動物流車市場,供應鏈的低價競爭尤其明顯,安全性很難保障。

頻繁發生的電動汽車自燃事件已經為行業敲響了警鐘,主機廠和供應鏈企業均需要重視這一危機。如果只重視短期的銷量,而忽略了長期發展和安全性,等於自掘墳墓。

對主機廠來說,因為選擇供應商不慎帶來巨大的麻煩已經上演。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車企業,面向的是廣大的終端消費市場,一起自燃事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謂巨大。

尤其是新造車企業,其供應體系的磨合與積累還處於初期,一旦到了產品交付集中期,這些車企的產品的品質和安全都可能面臨隱性的問題。

為了讓主機廠與供應鏈形成良好對接,同時也幫助主機廠更好地瞭解國內零部件企業的優質解決方案,幫助主機廠挖掘優質供應商,避免供應鏈選擇不慎帶來的危機。

高工電動車即將舉行“2018(第四屆)全國新能源車企巡迴技術研討會”,將耗時2個多月走訪全國各地超40家主流整車廠,覆蓋我國大型主流的乘用車企、新造車企業、專用車企業以及客車企業。

高工電動車多年來專注於終端、市場、主機廠、供應鏈體系,《走入主機廠全國新能源汽車巡迴研討會》主要是為了搭建一個有效聯繫主機廠和核心零部件的平臺,尤其是藉助高工鋰電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優勢資源,服務於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截止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2018年我們將再次帶領一批優質供應鏈企業,走入數十家乘用車和商用車企業,重點關注技術趨勢、技術應用、產品、供應鏈配套等領域。將與車企高管、車企技術研究院等進行面對面深入交流,主要交流內容涉及以下幾大板塊:

一是目前主流車企的新能源車型規劃等情況;

二是瞭解車企後續技術研發及產品涉及、開發、測試等環節的難點和需求;

三是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保障體系;

四是瞭解車企的供應鏈情況,例如車企後續產品開發設計中,涉及的電池、電驅動系統等供應鏈配套方面的痛點和需求;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路線、技術安全要求等等;

五是瞭解車企最新的供應商選擇標準、供應鏈的佈局以及現有核心供應鏈體系;

六是與車企高層交流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以及車企在市場開拓方面的具體規劃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