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前言:关于此次滴滴事件,我不想过多赘述该事情本身的经过,我想大家也早已知晓。关于滴滴,我想分为两篇来讨论一下这个事件,其一是事件本身,我带你用新的角度看滴滴;其二是我的事发后的历程。本篇第一篇。

一、滴滴:从众矢之到众尸之地

曾经的滴滴,风光无两,各方都不吝赞赏,美誉脱口而来,人们津津乐道的都是柳传志之女的奋斗之路、滴滴平台打破出租模式的创新。

一夜之间,繁华落尽,恶名来袭。

最开始是小的讨伐,从杀熟、涨价,再到司机服务态度。

再到后来是全民声讨,以空姐被害案为第一个顶点,此次温州女士被害案为顶峰。

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这个转变背后,滴滴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垄断地位了。据统计,滴滴已然达到市场占有率百分之九十二。这在出租车时代都无法想象的全国性高垄断地位,滴滴做到了。

垄断之后,一家独大,恶名也开始产生。

那么,滴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

出租车公司?互联网公司?社交平台公司?甚至是努力迈向的无人驾驶智能公司?

都是。或者都想成为是。

滴滴很努力的在转型,但它一直没有摆脱成为众矢之的的命运。而且占据着垄断霸主地位,它永远无法不成为众矢之的。

二、关闭:能解决问题?

截至发稿时,滴滴已经宣布全面下线顺风车服务,目前还不知道是否滴滴还会上线顺风车。但是从目前对顺风车服务的认知看,滴滴是希望将顺风车打造为社交性的板块,但事实上却沦为了车主“性解放的窗口”,着实令人反感。

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黄洁莉产品设计构思

顺风车的社交功能,过去已经引起过容易导致性骚扰的诟病。对这一产品功能的诟病,在上一次空姐遇害后达到顶峰。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顺风车在滴滴的总利润中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十,滴滴是否能放得下这块肥肉,也未可知。

对于滴滴道歉声明中说到3倍赔偿,看上去是挑起责任,实际上是先亮最后的结果与标准。这本账,滴滴算得门儿清。如果钱可以偿命,滴滴有大把的资本可以消费用户的生命。然而别说3倍,3万倍的补偿,滴滴给得起。但是滴滴给不起的是这条生命,以及每个用户对滴滴亡羊一次次补不牢的恐惧与失望,给不起的是对法治要求与整改到位的基本期待。

我想引用一些学者、媒体人的的观点,为大家打开一些新角度。

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王志安的观点

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胡锡进的观点

同时我引用一下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讲师魏武挥对于顺风车的看法,仅代表发言人自身观点。

现在有个问题是:如果永久关闭了顺风车,这一大块需求该怎么办。

我首先要说,顺风车不是需求。需求是出行,或者说比较舒适的出行才是需求。顺风车只是满足需求的手段。

我以为,整个针对互联网叫车用车的政策是错的。这个是政府的锅,不是滴滴的锅。

其实政策是严控专车/快车,而对顺风车持放任态度——他们甚至并不把顺风车归入网约车范畴。而对于网约车所谓本地户口本地牌照,所谓排量要求,都是极为莫名其妙的管制措施。

这种措施下,只会让本可以成为网约车的车辆,成为变相的顺风车,或者索性就是黑车。

放开对所谓网约车那种不当的限制,才会使得供给能增加,才能将车资予以降低。而不是用顺风车的方式,来完成“比较舒适的出行”。

当然,我知道,可能放开限制后的专车/快车,价格比顺风车还是要高。但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当公共交通都是摆设么?而公共交通不完善,显然就又是政府的锅。

如今的滴滴,像极了百度,都作为行业垄断者,都经过各自的绯闻。

经历过魏则西事件、竞价排名等一系列极其恶劣的事件后,百度还是挺过来了,虽然依旧带着极差的口碑。但对用习惯了百度的国人来说,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能代替了的公司。

百度依旧有着富有粘合力的市场受众以及较为成熟的搜索引擎,国内的挑战者们还是很难分得一份羹,国外跃跃欲试的谷歌能否被广大“非公知”们接受还是一个不明了的前景。

但滴滴是否会凉凉,这点仿佛有着极大的未知数。滴滴的技术并不具备非可替代性,用户粘合度也并不像百度那样高,而更恶劣的舆论生态更是迎头一击。

滴滴未来能走多远,还要看日后的公关之路与市场选择了。

四、出圈:更多的了解

滴滴的事和平时的新闻不太一样,它很出圈。

出圈即为破出原来所熟知、所了解的圈子、圈层。因为笔者行业相关,在此处,我特指新闻传媒这个圈子。

其实单单讨论事件本身来说,滴滴本次事件没比前几日学诚法师性侵案、寿光被淹农民损失惨重等事件在新闻本身更为重要,但它却取得了更大的传播效果以及更大的社会舆论影响力。

这个事件究竟有多火,近日的热搜可见一二。

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微博热搜

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为什么这个事件能取得如此出圈的效果,为全国各行各业的人所震撼。

关键是它具有了像疫苗案一样的痛点——民生相关。一旦触及自身利益后,民众才会自发的关注。

在大街随机问一些人,没几个人知道娱乐圈的税务地震,没几个人会知道学诚法师怎么了,没几个人会知道寿光怎么被淹了,更没几个人关心广东怎么了,虽然这些事件在我们看来,都具有里程碑般的地位。但是当你说起滴滴,他们便脑海第一个相关的就是滴滴的恶名,而且众人皆知,众人喊打。

这就是出圈。

新闻传媒界的人,不应只是关心于自己圈内的那些新闻事件,因为大多数普通人并不关心那些我们认为看似重要的。多去倾听普通人的声音以及关注点,新闻的本身并不是也不应该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

五、对全民讨伐滴滴的焦虑

首先说,我从来都不是滴滴的支持者。通过这两次杀人案爆出的滴滴客服羸弱以及监管漏洞、程序漏洞都非常严重。

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滴滴,从众矢之的到众尸之地

一位民警的看法

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现在全民声讨滴滴的形势下,把滴滴打倒了,真的对我们有好处吗?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问题根本没有解决,下面列出我对于其的几点思考。

1、网约车市场规模已然庞大,无法一刀切的砍掉,那么滴滴被打倒后,也会有其他的平台补充,

其他平台是否也会做到垄断性的地位进而不思创新?

2、问题是出于人身上,也是出于司机资质审核漏洞身上。打掉滴滴,其他网约车平台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3、在出租车时代,难道就没有司机杀人?换个行业来说,外卖小哥都曾爆出过对收餐人的不正当行为。因此,只是讨伐滴滴,认为滴滴是造成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当真客观

4、滴滴的自我革新、自我反省,能做到多好?

5、网络舆论的引导是否会促成行政力量扳倒滴滴?

以上仅是我的个人思考。但未来的滴滴,会何去何从?它能否依旧屹立不倒?

这些我们都未可知。

但我衷心希望,不要用生命的代价去做出改变,这样未免太过于沉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