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也能通過口腔異味辨疾病,記住了你就是半個中醫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個方面。前者是憑藉醫者的聽覺器官,從病人的語言、呼吸以及咳嗽等聲音中進行辨別;後者是憑藉醫者的嗅覺器官,來分辨從病人的體膚、口鼻氣息及大小便等各種排洩物中所散發的氣味。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診察,瞭解病情的寒熱虛實及病邪所在部位,並結合其他三診所取得的資料,加以綜合分析,即可得出較為全面、正確的診斷。

中醫也能通過口腔異味辨疾病,記住了你就是半個中醫

如語聲高亢而有力的,多為外感有餘之病;若語聲低微,少氣不足以息,多為內傷不足之證。如說話聲音粗壯、話多、有時怒罵叫號、奔走登高的叫做“狂言”;如症見神志昏迷,胡言亂語,前後顛倒而沒有次序,聲音粗壯的是為“譫語”。二者多為熱證,如高燒病人多見譫語。若神志不清,語言重複、時斷時續、聲行低微的叫做“鄭聲”,多屬於氣脫陽虛的虛證。所以,古人有“實則狂言、譫語,虛則鄭聲”的說法。說話多出差錯,亂無條理,過後自知,但再說又錯,這叫“錯語”,見於虛證。無人時自言自語,但人來即止,講話無對象而喃喃自語,謂之“獨語”,常見於癔病或老年性精神病等。

另外,通過患者語聲變異,如聲音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以瞭解病變的部位。如病人表現安靜,但不時發出驚呼的,多屬骨節間病;如病人失音或言不清徹的,多屬心膈間病;如病人語聲細小而長的,多為頭腦中病。這是從病人語聲中辨別疾病所在部位的幾個簡單例子。

中醫也能通過口腔異味辨疾病,記住了你就是半個中醫

比如:中醫可通過患者口腔中異常的味道來判斷你的身體狀況。

口甜:中醫認為多是脾胃溼熱、肝脾疾火內蘊所致。多見於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亂。

口酸:中醫認為是肝膽之熱乘脾所致。口酸多見於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

口苦:中醫認為是肝膽有熱、膽氣燻蒸所致。口苦常與膽汁代謝失常有關,多見於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和肝膽腫瘤等。

口鹹:中醫認為是腎陰不足,虛火上浮所致。多見於神經官能症、慢性腎炎、慢性咽炎、口腔潰瘍。

口淡:中醫認為是脾胃虛寒、運化無力所致。多見於消化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鋅缺乏症。

口臭:中醫認為是胃內飲食停滯、濁氣上逆所致。多見於口腔疾患及消化不良,如口腔炎、咽炎、牙齦炎、口腔潰瘍、齲齒、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

口辣:中醫認為是肺熱或胃火上炎所致。多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長期低熱。

當然,口中異味還與飲食、飲酒、吸菸、睡眠、藥物等有關,當口中出現異味時,要及時就醫,找出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