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奈保尔是谁?他是“英国文化的养子”,是“一个道德上有瑕疵的人”,更重要的,他是文学大师,是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在了解奈保尔之前,我真心没有想过,一个笔触如此细腻,观察如此深刻,情感如此深邃的人,文学地位如此之高的人,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的。

身为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得主,英国文坛“移民三杰”之一, 无论是闭门创作还是面对媒体,奈保尔给人的印象却始终是“不随和,不完美,也不怎么在乎有没有人喜欢”。

才华、成就——诺贝尔文学奖

“我是为这个叫文学的东西服务的”。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奈保尔的一生笔耕不辍,出版过30余部文学著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结合其人生经历,奈保尔以后殖民时代为背景的文学题材见长。

早在1959年,随着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的出版,奈保尔获得了最初的声誉;1962年该书获得毛姆文学奖;

1971年凭《自由国度》获布克奖;

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他身上最重要的标签。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纽约时报》称赞他“以天赋和才华而论,奈保尔当居在世作家之首。”他的小说作品《大河湾》和《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一。

因为写作上的巨大成就,他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也因为写作上的无可替代,他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受到了全世界的悼念。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不管生前是非争议如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奈保尔是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之一,他的文学成就无可置疑。

文学巨匠的“人设”崩塌——“阴暗面”

虽然身为杰出的文学巨匠,但奈保尔性格中的“阴暗面”却让他的整个“人设”崩塌。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他自私、小气,嫖妓、种族歧视、折磨妻子、奴役情妇,甚至,无所顾忌地透露自己迷恋性虐游戏的怪癖。

奈保尔曾有过两段婚姻,但在婚姻之外却还同时有着数不清的两性关系。与第一任妻子结婚后,奈保尔从不与妻子发生性关系,反而总是通过嫖娼、找情妇来排解性欲,他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有问题,而是说“性欲是羞耻的,不该与真爱挂钩。”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对妻子如此,对情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奈保尔曾与一位女子有过长达20年的情人关系,奈保尔对她却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经常把她打得鼻青脸肿,甚至还让情妇三次为他堕胎,后两次连打胎费都不愿意出,要么装聋作哑要么骂她想敲诈勒索。

......

奈保尔这样混乱不堪的私生活也导致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审一直犹豫不敢颁奖给他。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好不容易在70岁的时候终于拿到了诺奖,结果奈保尔仍旧口无遮拦,在采访中对带给他慰藉、拯救他于婚姻危机水火中的妓女们表示了感谢......

这操作,就问你服不服?

除了私生活混乱,奈保尔其他方面的人设也是碎成了渣渣。

他对于时事政治、宗教信仰等事物长期高度质疑,经常发表极富冒犯性的言论,且以自己的“坦率”为荣。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在媒体盘点的“雷人”语录中,他不但把印度称为“奴隶国度”、认为“非洲没有未来”;他甚至歧视女性作家,还说印度女性额头上的红点代表“我脑子里空无一物”。

这些言论如果放在今天,早就要被喷成筛子了吧?

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极易紧张和愤怒的人,除了抨击政客,对记者不买账、动辄和出版社闹翻之外,他在《看,这个世界》中对作家同行的褒贬,在《巴黎作家访谈录》中与采访者的对谈,都充满了火药味。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他敏感、善辩、粗鲁、思维活跃、咄咄逼人,他时时想要展现自己思维的肌肉和智力的胸毛,让人发怵。

才华衍生了风流,还是风流造就了才华

人们常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但也有人说“脱掉衣服的历史才是最吸引人的。”

同样的道理,相比大人物漂亮的历史业绩,他们脱掉衣服后的生活才是吃瓜群众最喜闻乐见的。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风流,似乎是世界男作家或艺术家一脉相承的传统。

作为风流作家代表的奈保尔,在拿了诺奖,誉享全球的同时又生性潇洒,一生花边新闻不断,这如果不是在文学领域,绝对会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顶级明星,有一群狂热的粉丝。

实际上,奈保尔的才情与风流个性的养成,与他的出身、文化环境、生活遭遇不可谓不紧密相连。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出生于殖民地的他,在成名之前一直饱受身份困扰,印度婆罗门后裔家庭以及肤色给青少年时期的奈保尔带来了一生难以摆脱的噩梦。

这种困扰体现在文学成就上,就是他长期对印度进行毫不留情的嘲讽与精准犀利的批评。

这种困扰体现在情感上,就是孤独、焦虑、不安,尽管帕特、玛格丽特以不同的方式给了他巨大的帮助与安慰,但奈保尔仍然像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只有通过对身边的女人永不停歇地索取、压榨、虐待,才能获得一些暂时的安全感。

通过暴力建立的亲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疏解了奈保尔的慌张与虚弱。

才华在左,风流在右

可见,正是这些成就奈保尔“风流成性”的女人们给了他无从无尽的写作源泉,终究“造就”了他的才华。

正如他自己所认为的:“是欲念而不是能力,促使我成为作家。”

但是,可以肯定的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在所谓“欲念”的推动下,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而大多数人却会被“欲念”的烈火所毁灭。

奈保尔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成功的天才,同样也会是一个勤奋的天才,自以为可以在声色犬马、浮光掠影之中轻松获得成功,那不是风流,而是侮辱个人天赋和社会智商的“下流”。

今日互动

你怎么看待奈保尔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