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王勃没有英年早逝,凭他的“才华”,能否进入“唐宋八大家”

谈及王勃,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初唐四杰之首,非常有才华,据说6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并且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16岁时,就考取了功名,授职朝散郎。

我们对王勃文学成就的了解,最熟知的莫过于一诗一序。一诗,是指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尤其是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谓是家喻户晓。

一序,说的是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序》。这篇序文,据说是王勃24岁时,回家省亲,路过滕王阁赶上都督颜公的宴会,在席间挥就而成。这篇序文,可以说通篇文采飞扬,引经据典如数家珍,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极品佳作之一。

假如王勃没有英年早逝,凭他的“才华”,能否进入“唐宋八大家”

可不幸的是,在王勃做完这篇序文没多久,就渡海不幸身亡。这位天才才子的陨落,无疑是大唐文学史上的晦暗时刻。这时候很多后世的文学评论家就在猜测,要是天才级的王勃不是英年早逝的话,肯定能够进入“唐宋八大家”。

凡事没有绝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假设,要是王勃没有英年早逝,是否能够进入“唐宋八大家”?

所谓“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说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宋时期顶级的散文大家。其中唐朝的散文大家,大家公认的也只有韩愈和柳宗元两位人物。

假如王勃没有英年早逝,凭他的“才华”,能否进入“唐宋八大家”

众所周知,唐朝的诗人非常众多,人才辈出,可谓灿若星辰。像大家熟知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王维、白居易等诗人,也多是学富五车、文学成就很高,为何都没有入选“唐宋八大家”?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八大家评选,不是论“诗词”,而是论“散文”。

而唐朝以来,承袭魏晋建安风骨,大家多崇尚诗词和骈文,而很少有人研究古文化。只到韩愈和柳宗元的出现,两人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古文革新的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和柳宗元主张散文,反对骈体文单纯的追求词藻华美,而要文以载道,宣扬儒家教化。

假如王勃没有英年早逝,凭他的“才华”,能否进入“唐宋八大家”

而王勃最广为人知的《滕王阁序》,却是“骈文”的代表作。虽然文章华彩飞扬,字字珠玑;或者对偶工整,排比流畅自然;以至于格律严整、大气磅礴、读来荡气回肠,但是越是这种精彩绝伦的“骈文”,就越不可能入选“唐宋八大家”。

由此,作者之见,即使王勃没有英年早逝,他要进入“唐宋八大家”还是很困难的,甚至毫无机会。因为一个人的文风即成,一般很难改变。此类情况,写文章的人应该都会知道。

到了宋朝,同样出现了这样一篇文辞华美的骈文,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文辞和境界也是非常之高,但是同样范仲淹没有被入选“八大家”。

假如王勃没有英年早逝,凭他的“才华”,能否进入“唐宋八大家”

要说到王勃的文风,唐朝还有一个人和王勃非常相似,他就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杜牧。杜牧无论在诗词上,还是古文上,都非常接近王勃。清丽自然,柔柔处有甜言蜜语。比如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就可见一斑。

另外他的骈文《阿房宫赋》,也是和《滕王阁序》有几分神似,可谓是唐朝最相近的两位诗人。

读者们,关于“王勃和唐宋八大家”,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记得转发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