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捨得,是一種智慧

佛說:捨得,是一種智慧

世間萬物,有來就有往,有進就有出,正所謂“財法二施,等無差別”。來與往,進與出,同等重要。能夠有來有去,有去有來;收受同等,進出自如,這才是正常合理的。有位居士向禪師訴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嗇,不但對慈善事業毫不關心,甚至連親戚朋友遇到困難也不肯接濟。請禪師去我家開導,開導她。”禪師就和這位居士來到他家中。果然,居士的妻子十分摳門,僅僅給禪師倒了一杯白開水,連一點點的茶葉也捨不得放。禪師並在乎,依然一臉的微笑,可卻用兩個拳頭夾著杯子喝水。居士的妻子看到這裡,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起來。禪師奇怪地問她道:“你笑什麼?”居士的妻子說:“大師,你的手是不是有毛病?怎麼總是攥著拳頭呢?”禪師滿臉詫異地問:“攥著拳頭不好麼?我假如天天都是這樣呢?”“那就真的是有毛病了,長此以往,豈不就會變成了畸形。”“哦——”禪師像是恍然大悟般,連忙伸開手,五根指頭撐開,再也也不肯合攏。

佛說:捨得,是一種智慧

居士的妻子又被禪師的滑稽模樣逗樂了,笑著說:“大師哎——,你的手總是這樣撐開著,還是一樣的畸形啊!”禪師點了點頭,略有所思的說道:“女施主說的不錯,總是攥著拳頭是畸形,而總是伸開巴掌也是畸形呀。這就如同我們的錢財,若是隻知死死攥在手裡,總也不肯鬆開,天長日久,人的思想就成了畸形;若是大撒手,只知花用不知儲蓄,也是畸形。錢,是流通的,只有流轉起來,才能實現它的價值啊。”居士妻子聽禪師這麼一說,臉騰地就紅了。因為她這才明白,禪師所做的一切,都是變相在規勸自己要改正吝嗇慳貪的毛病。雖然她知道一毛不拔不是太好的道理,但養成的習慣,形成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尤其是禪師採取這種方式來勸說自己,讓她有一種挫折感,她不願意就這麼樣被禪師三言兩語給說服,很想給禪師出個難題,從而挽回一些面子來。恰在這時,她家養的一個小猴子跑了進來。她靈機一動,將小猴抱起來,對禪師說:“大師你看這小猴子多可愛呀,跟我們人類的模樣差不多。”禪師頗含深意地說:“它比人多了一身毛,若肯能捨棄,就可以做人了。”居士的妻子有意取笑說:“大師您法力無邊,就請您想方法把它變成人吧。”居士在旁見妻子口無遮攔,說話越來越不靠譜,邊訓斥妻子荒唐無理,同時向禪師道歉,請禪師不要理睬妻子的胡言亂語。出乎意料的是,這位禪師卻十分認真地說:“好吧,我可以試試看。不過,能不能變成人,主要看它自己了。”

佛說:捨得,是一種智慧

禪師說著伸手扯住一根猴毛,使力欲拔出來。小猴子痛得吱吱亂叫,從女主人懷裡猛地掙脫出來,逃之夭夭,不見蹤影。禪師長長嘆了一口氣,搖著頭說:“唉,這猴子它一毛不拔,又怎麼能做人呢?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絲毫不捨,如何能得?”要做一個佈施的智者,或是一毛不拔的猴子,就看你願不願意捨得!捨得利益分享,捨得患難相助,捨得隨手服務,捨得愛語讚美,捨得用身口意行善積德。其實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離不開舍與得:要想採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捨棄城市的舒適;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捨棄嬌嫩白淨的肌膚;要想穿越沙漠,就得舍放棄咖啡和可樂;要想獲得掌聲,就得捨棄眼前的虛榮。梅、菊捨棄安逸和舒適,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豔麗;大地捨棄絢麗斑斕的黃昏,才會迎來旭日東昇的曙光;春天捨棄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進碩果累累的金秋;船舶捨棄安全的港灣,才能在深海中收穫滿船魚蝦。今天的早課暫時告一段落,歡迎大家積極轉發分享平臺上的好文章、善知識給更多的人,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就是積德行善!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