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博通勾搭高通,能否牽手成功

劉興亮|博通勾搭高通,能否牽手成功

01

幼時讀三國,很喜歡開篇的那句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部中國古代史,這八個字足以概括全篇。

這八個字,同樣適用於當前的科技行業。

近日,科技界有一個小故事。一家新加坡富商向一名美國名媛發出一封求愛信,信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美麗的Q,我是B,我們非常的有緣,名字裡面都有「com」。我對你仰慕已久,你知書達理有內涵(專利),四海之內皆播種你的愛心(芯),我也有愛心(芯),亦有財,想與你牽手,共創幸福,現奉上彩禮1000億+美金,請笑納。

此信迅速佔領各大科技媒體頭條,一時轟動全世界。

沒想到,名媛Q回了一封拒絕信:

對不起,B,我拒絕以你提供的一千億美金嫁給你。

故事就講到這裡,你懂的,B博通碰了一鼻子灰,Q高通則捉摸不透,愈顯高冷。

作為吃瓜群眾,我們非常的好奇:高帥富博通為何對女神高通情有獨鍾?

02

先讓我們看看博通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博通早先是主營業務為數據芯片的公司,該公司在數據芯片這一塊有核心的競爭力。數據通信產品,比如交換機,路由器紅火的年代,博通可謂「春風得意馬疾蹄」,日子過得是相當的紅火。數據通信產品的一哥思科獨領風騷之日,也是博通悶聲發大財之時。

劉興亮|博通勾搭高通,能否牽手成功

然而世界風雲變幻,隨著市場上數據通信產品需求的減少,思科的日子也沒那麼好過,博通也跟著倒黴。

博通後來在wifi方面發力,一度成為最大的wifi製造商。然而,畢竟wifi非核心芯片。

然後,博通在2015年被安華高(Avago),一家新加坡公司收購。當然了,名字仍然叫博通。

安華高的出身名門,源於惠普,主營業務為工業芯片。

所以,由此看來,今日之博通,已非昔日之博通。當然了,業務範圍已經覆蓋了數據通信和工業級芯片。

博通所垂青的移動芯片業務,仍然缺乏。

再來看看高通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高通的發家是依賴於CDMA的專利,包括後面的3G,4G專利,高通在專利這一塊就收銀子無數。無論是基站,還是手機,只要是用到了他的專利,就得給錢,而且是基站和手機數量越多,交的錢越多。我形容高通真的是「躺著掙錢」。

高通還有一個利器是移動芯片,比如我們熟知的驍龍處理器。君不見手機廠商曬手機配置的時候,總會把驍龍處理器拿來炫耀一番。高通在移動的核心處理器方面,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劉興亮|博通勾搭高通,能否牽手成功

03

前面說過,博通一直對移動芯片業務垂涎已久,想進入這一塊業務,最快的方式,就是收購。那收購誰呢?可供選擇的對象最好的就是是高通。

博通收購高通,我認為主要是基於三點原因:

第一點:優勢互補。博通在數據通信和工業兩個方面的業務的地位還是很強勢的,而高通在移動通信方面的專利和核心芯片方面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收購的模式要麼是大魚吃小魚,要麼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博通如果收購成功,那麼,業務將覆蓋無線、數據通信(有線)、工業芯片三個領域。有了這三個,無論在企業網,移動網,還是未來的物聯網,等於是通吃。

第二點:高通今非昔比。高通曾經是如日中天,可謂移動通信的霸主,但是今年來頻繁遭遇到挑戰。先是被訴專利壟斷,後是其他公司如華為,蘋果等移動廠商都建立了自己的專利,慢慢的通過專利交換來減少支付高通高額的專利費。

還有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像華為,蘋果,甚至於小米都研發自己的移動核心芯片,減少對於高通核心移動芯片的依賴。華為的麒麟,蘋果的A系列芯片,都向高通發起了赤裸裸的挑戰。當這些大廠商慢慢不跟高通玩的時候,高通就難辦了。

正是在這種局面下,博通出手,可能性最大。否則,如果是在高通最好的年代,難度勢必高很多。

第三點:博通的有利時機。新博通成立以後,其CEO Hock Tan交出了不錯的業績答卷。2015年博通在被收購前毛利率僅僅約55%,而2017年第三季底毛利率則已達到63%。

今年以來,博通股價累計已經上漲50%。由此看來,新博通被投資人和資本市場都非常看好,其CEO得到充分的認可和信任。

截止寫稿時為止,博通總市值1080億美金,而高通總市值981億美金。收購消息一出,兩家股價都漲了不少。從這一點,還可以看出市場的期望。

04

說了半天,博通勾搭高通這事靠譜嗎?

在我看來,牽手成功,是大概率事件。為什麼這麼講,請讓我來亮三點:

▣ 左一點:高通的態度。看起來,高通是拒絕了博通,但是仔細一琢磨,高通只是拒絕了博通的收購價格而已。我們來看看兩個對話先:

「你願意嗎?」「我不願意。」

「你願意嗎?」「我不願意就那點彩禮就嫁給你。」

同樣的求婚,同樣的「不願意」,但是回答的內容多了幾個字,言下之意就完全不同。

看了這兩個對話,不言而喻,高通的潛臺詞是「我不能這麼便宜就賣了」,這是真的拒絕嗎?

這個容易了,料想博通早就想到這一招,菜場買菜都要討價還價呢,何況是併購這麼大的case。

不就是錢嗎?那不是個事。博通估計早就準備好了提價了,問題是提多少。

▣ 右一點:博通的決心。不得不承認,新博通CEO Hock Tan是一個資本高手。

2013年至2015年Hock Tan先後以4億美金收購了InP激光器和探測器製造商CyOptics公司,66億美金收購了存儲芯片製造商LSI公司,以370億美金收購了當時的博通Broadcom. 以致於業界稱其掌管的Avago為「收購」狂魔。

Hock Tan收購的特點是「快,狠,準」。相信此次對於高通的收購也是「蓄謀已久」的,而且是「志在必得」。

▣ 下一點:高通的股東。高通的前25個大股東,有17家機構投資者,同時也投資了博通。這個就很微妙了。

所以,看起來高通是拒絕的,但是這種拒絕僅僅表現的權力者的意志。如果17家機構投資者聯合起來,董事會也不管用了。

站在這些共同的機構投資者的角度,這筆收購能實現優勢互補,還能實現規模效應,自然是利大於弊了,何樂而不為呢?

05

當然了,這麼大規模的併購,遇到的阻力肯定不小。

不說兩家還沒有談攏,還存在另外一個巨大的阻力是監管部門的審核。

首先是美國監管部門的審核。就博通收購高通這個案例來說,博通已經主動把總部從新加坡搬回美國,積極響應特朗普的號召,明顯即使主動示好。兩家美國公司之間的併購,相對於跨國併購,還是容易很多。

其次,還面臨著其他國家比如我國的監管部門的審核。之前博通收購博科的case裡面,業界就為是否能夠通過我國監管部門的審核沒有把握,這次併購的規模更大,顯然更加艱鉅。

一般來說,審核通過都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通過的條件。考慮到我國也在大力發展芯片產業,國家積極支持想清華紫光等發展核心芯片,不排除博通通過專利授權或者差異化競爭的方式,付出一些代價。

這忽然使我想起一個電影,它的名字叫《漫長的婚約》。

如果博通和高通宣佈達成一致,到最後的整合成功,估計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06

聯想到去年美國芯片巨頭ADI以148億美金收購模擬芯片製造商 Linear,還有很多10億級,億級的收購,完全印證了「分久必合」的道理。

芯片行業非常特殊,研發週期長,前期投入高,需要一定的規模才能賺錢。

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進入的門檻非常高,即使進入了,活下來也很不容易。

過得好的時候也不能忘了將來,一部留神,市場需求減少,或者競爭對手的崛起,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這個適用於當今世界霸主英特爾。近幾年來,隨著PC和服務器市場需求的減少,英特爾的日子也沒那麼好過了。

那麼,問題來了,下一個大筆收購的主角會是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