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互聯網力量在生長

劉興亮 | 疫情下,互聯網力量在生長


01

半個多月前,大家都在積極準備過年回家大團圓,氣氛一片祥和。但短短几天后,新冠狀病毒的疫情讓濃厚的春節團圓氣氛被緊張的疫情救援所取代。誰也沒想到,2020年會是這樣一個開頭。

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企業都鼓勵員工在家辦公,以期在不延誤工作進程的同時,阻斷疫情進一步傳播。

今天是我在家裡辦公的第四天,每天我都在糾結三件事:


  • 是穿著睡衣工作呢,還是換身衣服再工作?
  • 開電話會議的時候,我是就躺在床上說呢,還是坐在書桌前說?
  • 每工作一會我就在想,接下來是去床上躺會呢,還是去沙發上葛優躺?

曾經有一個經典的問題:假如給你一間房屋,溫度適中,食物充足,且配有手機,WiFi和充電器,你能待多久?是天荒地老,還是終日難熬?

如今在疫情肆虐下,全國人民都在用親身實踐回答上述問題,但與直覺相悖,不少人感受到的卻並非是閒暇時光帶來的愉悅,而是無聊和空虛,以及對上班某種淡淡的渴望。

這不難理解,畢竟說到底,人類是社會化動物,人類的群體協作需求,是一種底層心理訴求。

那在疫情肆虐的當下,我們要怎麼協作呢?

02

面臨如此「剛需」,網上甚至有了「非典造就電商,疫情成就遠程辦公」的論調。

為保證復工、復課之後人們工作、學習的順利開展,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等企業免費開放遠程協作相關辦公產品,以平臺與流量優勢,全面佈局辦公SaaS服務。

在開工第一天,就有數百萬企業使用企業微信,是去年同期的3倍;數千萬用戶使用企業微信遠程辦公,同時幾十萬場會議在企業微信召開。

除了企業微信,騰訊推出的雲辦公全家桶還包括QQ、騰訊會議、騰訊文檔、TAPD、樂享、CODING等辦公協同產品。我瞭解到,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的8000多名員工就在採用騰訊會議進行遠程辦公。

還記得2018年930架構調整時,很多人質疑騰訊沒有To B的基因,而在這次疫情的數字化辦公方面,我看到了這兩年騰訊積澱的力量。

其實追溯歷史,遠程辦公並非一種新生事物。早在1979年,IBM就曾提出這一概念,但如此大範圍的使用和協作是第一次。

這一次的體驗可能並不完美,有掉線、網絡延遲、程序崩潰等問題的存在。但隨著5G、AR等技術的發展,遠程辦公將更加流暢,有更為出色的「臨場感」,或許能幫助人們解決不斷上漲的住房成本、人口稠密的城市管理,以及地理因素造成的機會不平等現象等社會問題,這也是遠程辦公最光明的未來。

03

除了對遠程辦公的支持,在抗擊疫情的全部過程中,沒有一個人成為信息孤島,網絡世界成為防疫知識學習高地。在這一點上,互聯網企業也是功不可沒。

隨著疫情發展,相關信息入口一直在增加。百度App、一點資訊、新浪等上線「抗擊肺炎」頻道聚合報道疫情資訊,微信也在「看一看」開設「肺炎疫情動態」專區;隨著謠言增多,騰訊、百度、丁香醫生等立馬上線闢謠專區。

前幾天,因為一則「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雙黃連口服液一夜賣斷貨,大家都在瘋狂搶購。騰訊醫典是第一個闢謠的,3分鐘時間,騰訊醫典就有1200萬的訪問量。


劉興亮 | 疫情下,互聯網力量在生長

​正如白巖松在央視直播時說,「在沒有特效藥的時候,信息公開是最好的疫苗。」其實,應對「疫情焦慮」,基於科學理性的認知和判斷,亦是規避謠言、凝聚共識、增益信心的「疫苗」。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調集防控疫情急需物資,精準馳援。幾乎都是在第一時間,騰訊、京東、阿里、美團、滴滴、百度、字節跳動等互聯網頭部平臺扮演著雪中送炭的「急先鋒」。比如,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贈3億元,設立第一期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基金, 從全球購買物資。

真金白銀、馳援前線,紓困當前、籌謀長遠,千言萬語一句話,皆因「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還有在線診療、免費課堂、快遞服務、無憂退票、線上諮詢等服務……朔風再冽撲不滅國人援助武漢的同胞情誼,擋不住互聯網集結防疫的硬核力量。

04

對於在此次疫情中的互聯網企業,且看我來亮三點:

  • 左一點:實不相瞞,我是我們公司的「顏值」擔當;而在疫情面前,這屆互聯網企業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擔當。
  • 右一點:這次疫情對科技互聯網企業來說也是一場「大考」,企業在社會應急事件中的貢獻和影響力越大,也就說明其社會價值越大,這不僅僅是公益價值的體現,還有全民公共基礎設施的服務能力的比拼,擁有高社會價值的互聯網產品不僅平時是必需品,危難時刻更是剛需。
  • 下一點:整體上來看,除了宏觀經濟下行以外,新冠狀病毒疫情給互聯網行業帶來的更多是機遇(當然,對攜程等OTA企業來說並不是),讓那些真正擁有好的技術與產品、內容的公司獲得展現機會。

比如,在一二線城市生活的互聯網人,因為春節假期的延長,也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更多的互聯網應用(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生鮮電商、智慧政務等)帶到三四線等下沉市場,讓更多網民有了更直接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將會帶來更多的商機。

在智慧醫療方面,互聯網企業也可以有一番作為。比如,以發熱門診候診減少交叉感染的目標為切入點,通過微信「醫療健康」通道等平臺,推動國家預約候診的改革;還可推出 「智能諮詢」,為在線科普、諮詢服務提效;更可搭建遠程醫療平臺,線上解決患者問題,分流和調節線下就診流量。

再來說說智能化辦公。目前來看,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是中小企業。雖然通過企業微信、騰訊會議等工具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遠程協作,但對於互聯網化程度不高的企業,企業服務數字化仍然只能替代部分場景。比如一些企業由於在線辦公,無法採購、無法籤合同、無法組織生產、無法交付等等。在未來,爭奪這些細分場景,逐漸實現工作流程數字化會是必然趨勢。

今年春季是小企業最難熬的,至於夏季嘛,很多小企業可能就沒有夏季了。所以互聯網巨頭們還需要積極探索,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05

這次疫情,互聯網企業做出了很多貢獻,特別是騰訊,在物資保障馳援、信息傳播、大數據與技術、互聯網服務、互聯網安全等全方面展現了自己的能力,讓我們看到了

科技向善的力量。

相信疫情過後,經歷過大動盪的互聯網企業或許可以有一片更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