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袁天罡 (星象学家、相士、道士、风水大师、预言家)

袁天纲(俗写为“罡”,?一635),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隋时为资官令,唐武德年间为蜀郡火井县县令。贞观六年,唐太宗听闻其名声,诏入朝收纳为智囊。贞观八年(634年),在其请求下,唐太宗复任他为火井县县令,以让他返回家乡,同年袁天纲卒亡。

1、天罡断龙脉

在阆中古城东南郊,有一奇异的山脉绕古城蜿蜒向南,其山形地貌如一条游龙,故名“蟠龙山”。在其“龙颈”处有明显被人工挖凿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是被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纲“断龙脉”时“锯”断的。因为唐太宗接到报告,称西南千里之外有天子之气。袁天纲遂奉命测王气到了西南,在阆中见大小蟠龙山如两条蛟龙盘绕其后,凤凰山高举凤头,左右张开两翅,若揽若抱,形成龙凤之势,于是便命人将大小蟠龙山结合部砍断以破龙脉,以此确保阆中“方圆百里之内不出天子”。

2、推背图

传说《推背图》是李淳风和袁天纲共同编写的。李淳风用周易八卦进行推算,没想到一算起来就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纲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因此这本预言奇书得名《推背图》。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3、阆中天宫院

天宫院,位于阆中城南20千米的天宫乡。因阆中天文文化深厚,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晚年先后来阆定居,在这里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也都埋葬在这里,天宫院为纪念他们而建。原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等建筑,始建于唐,明天顺三年重建,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占地6亩。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明朝天顺年间,有人上白鹤山游山,意外发现了袁天纲墓的墓碑,确定了墓葬的位置。此时这里已经杂草重生,而天宫院除了寻找到一些石阶、石砖以外,也已踪迹全无。于是上表明英宗请求修缮袁天纲的墓地和重修天宫院用以祭祀,并得到明英宗同意,新的天宫院便开始在袁天罡墓附近破土修建,最终于天顺三年完工,建有正殿、观音殿、万年台、牛王亭等建筑,明英宗更驾临于此为天宫院亲笔提匾。天宫院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五间19.3米。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现两殿保存完好,占地六亩,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天宫乡也是因为此而得名。

4、袁天纲墓

袁天纲墓因时过境迁,最先已经显得破败,墓的前方曾立有长约一米的石碑,提笔为“袁天纲之墓”,文革时旁边修起了蓄水的池塘,因为地势低,石碑被池塘淹没,袁天纲墓就只剩下墓上那几乎快消失的坟包土。守墓人因此怀疑此墓可能不是袁天纲的墓地,于是挖开坟包土查看,发现墓中有一口“石棺”,“石棺”棺体已经被破坏,棺底又有一处石洞,伸出六米长的竹竿试探,居然触不见底,而将竹竿整个投入,直接就掉进去不见了,由此推断可能是墓室,有这样的规模,应该为袁天纲墓不假,才填埋了回去,放心为袁天纲守墓。因袁天纲富有盛名,当地经常有人上坟祭拜,守墓人靠香火钱和其他捐助,修缮了袁天纲墓,重新完整好墓上的坟包土,并修建了墓碑和其他附属建筑,在之旁又修了一座小祠堂,袁天纲墓这才有了模样。此外,除了阆中市天宫乡,其他地方也有几处袁天纲墓,但应该都不是真墓。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风水大师:袁天罡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