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手、愛哭、愛玩水……孩子這些行爲背後的「祕密」,你知道嗎?

“為什麼孩子那麼喜歡吃手?”

“孩子總喜歡動不動就打人!”

“為什麼一見到水就走不開了?”

“孩子老是重複問同一個問題!”

......

相信為人父母,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都會遇到上面的這些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你是焦躁不安,還是泰然處之?

其實,嬰幼兒很多在成人看來“異常”的行為背後,都隱藏著其自然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常見行為背後潛藏的心理特徵。

愛吃手、愛哭、愛玩水……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1

孩子為什麼喜歡吃手?

幾乎每一個寶寶都有將手指,甚至整個小手塞進嘴裡的習慣,而且吃的是津津有味,露出很享受的表情,常常令媽媽們忍俊不禁。那孩子為什麼喜歡吃手?

精神分析派代表弗洛伊德就認為,

“吮吸拇指是處於口欲期的嬰兒性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嬰兒們沉湎於拇指吮吸,是為了尋求一種他所體驗並能記住的快感。”

愛吃手、愛哭、愛玩水……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當嬰兒長出牙齒,吮吸被咀嚼所替代後,就會漸漸放棄吮指行為,因為,此時的嬰兒可以藉助食物來滿足自己嘴唇這一快感區。

此外,兒童成長的早期,神經系統還不夠發達,寶寶是用嘴來感知這個世界的。比如,他會把眼前見到的玩具放入嘴裡品嚐,然後通過嘴裡的感覺來分辨出手與玩具的區別,這種品嚐行為其實也是一種學習行為。

所以,對於嬰兒來說,吮吸手指其實是一種本能,在吮吸指頭的過程中,來獲得愉悅感和安全感。如果強行將嬰兒的指頭從嘴裡拔出來,他們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還可能會降低對媽媽的信任感,變得煩躁、焦慮、難哄,甚至會更加頻繁地大哭。

2

孩子為什麼喜歡打人?

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可能會突然“愛”上打人,而且首打的對象往往是自己的親媽。那孩子為什麼會喜歡打人呢?

兩到三歲小孩的思維還處在“具象思維”和“直覺運動”階段,有很多孩子原本只是想通過“打人”來表達自己的一些小情緒,比如當寶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有可能就是用打人來表達情感與需求。

這個時期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當他有什麼需求的時候,就希望立馬能實現,比如想和媽媽玩、想聽故事、想吃糖果等等。當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想發脾氣,這是孩子在情緒發展過程中正常的表達方式。

愛吃手、愛哭、愛玩水……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3

孩子為什麼有時候會無休止的哭鬧?

哭鬧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本領,沒有哪個孩子不會,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們常常是鬥智鬥勇。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家長只能連哄帶騙,先讓孩子安靜了再說;對於大點的孩子,連吼帶打也是很常見。那孩子為什麼會無休止的哭鬧呢,尤其是2-4歲的兒童?

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容易哭鬧,甚至在家長看來是無緣無故的。因為這時候的他們都到了一個關鍵時期——秩序敏感期。

愛吃手、愛哭、愛玩水……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自己眼中的事物有著嚴格的秩序感,不允許別人有丁點的破壞。比如,

討厭客人來家的時候,穿著爸爸的拖鞋,因為那是爸爸的;

希望媽媽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因為覺得好看;

喝水的時候,如果不是自己以前經常使用的那個杯子,就會不喝甚至把杯子扔掉;

自己一個人在玩樂高時,如果家長跑過來指手畫腳,會變得不耐煩,甚至大喊大叫;

………

這些,其實都是他內心的秩序感。當寶寶發現,他心中的秩序感被成人打亂了,心理上會感到不適應、不舒服而哭鬧。所以,家長們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TA所面對的問題,不要總是去打破他內心的秩序感。

4

為什麼全世界的小孩都喜歡玩捉迷藏?

捉迷藏應該是學齡前小朋友最喜歡玩的遊戲之一了,很多家長下班回到家,就會被孩子嚷嚷著要玩捉迷藏,那孩子們為什麼會喜歡這個遊戲呢?

孩子們喜歡玩捉迷藏,是因為他們對一些東西消失後又再次出現,會感到興奮和驚訝。通過這個遊戲,孩子們還會慢慢的認知一種規律,即當我聽到你的聲音,雖然我沒有見到你,但我能確信你就在我的不遠處,或者當我發現皮球滾到沙發背後,我能肯定皮球其實還在,並沒有消失,心理學上把這種規律稱為“物體恆存性”。

當孩子逐漸掌握了這種規律,有時候與媽媽短暫的分離後,知道媽媽一定會再次出現,就並不會覺得內心不安,進而幫助他克服分離焦慮。

愛吃手、愛哭、愛玩水……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有趣的是,家長們會發現,很多嬰幼兒在玩捉迷藏時,總會把身體暴露出來,或者只是捂住自己的眼睛,笨拙的躲藏方式會讓家長哭笑不得。那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認知模塊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孩子還無法完全區分“自己”和“他人”,會簡單的認為「只要我看不見,你就會看不見」,所以,捉迷藏的時候,只要自己眼前是一片黑黑的就可以了。

5

孩子為什麼都喜歡玩水和玩沙?

對於小孩子來說,哪裡有水就會往哪裡跑,有時候給他洗個澡,也能在水盆裡玩半天,並且因此愛上洗澡。而如果你把他放到哪個小沙堆裡,他能一個人在那玩上一整天。那小孩子為什麼那麼喜歡玩水和玩沙呢?

水是生命之源,孩子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整天待在有水的環境裡,像只小海馬一樣,在水裡游來游去,自由自在,所以對水有天然的親切感。

另外,水和沙一樣,都是無形的,是最天然的玩具。孩子在水裡能感受到水的溫度和變化,在沙堆裡能塑造出千變萬化的造型。這個過程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智慧,同時還能讓他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愛吃手、愛哭、愛玩水……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6

孩子為什麼喜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問同一個問題,做同一件事情?

很多家長會發現,嬰幼兒時期的小孩,一個故事會一遍又一遍的反覆聽,一個問題會一遍又一遍的反覆問,連語氣都不變,玩積木的時候會推倒了反覆重來。這些行為不僅讓父母們有時候有點抓狂,一些家長甚至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喜歡“重複”,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特徵,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

比如,喜歡重複聽同一個故事,是因為每一個故事從開始到結束,背後都有一個完整的邏輯。孩子對邏輯一致性的內在需求,促使孩子重複去閱讀同一個故事。

喜歡重複問同一個問題,可能是尋求關注的一種方式。並且孩子還能從大人說話的語氣、態度中感知到,父母是否有認真的回答自己的問題。當他們感覺到父母在敷衍自己,就會反覆提問,直到得到滿意的答案。

愛吃手、愛哭、愛玩水……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你知道嗎?

孩子成長的早期,知覺、思維、智力、思想等方面的發展,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並且需要多次反覆。教育家蒙特梭利就曾指出:“如果反覆進行練習,就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

其實,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和父母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父母的世界是現實的陸地,孩子的世界是充滿了夢幻色彩的天堂。一些在成人的眼中是錯誤的、可笑的行為,但在孩子的眼中卻是正常的、正確的。

為人父母,我們也需要去多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特徵,做一個有溫度的家長,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Lina姐姐: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碩士畢業,多年海外漢語言教學經歷,寓教於樂先行者。希望用最真的聲音,跟爸爸媽媽們一起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關注“Lina姐姐講故事”(ID:Linajiejiejianggushi),免費收聽益智生活脫口秀《萬萬沒想到》、《兒童成語故事》、《二十四節氣故事》等精彩內容。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一起做個好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