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鄭國雕像

陝西關中地區的鄭國渠,戰國時期秦國曆時十年修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偉大智慧的結晶,是至今仍在使用的一項規模宏大的水力灌溉工程,其在中國水利史歷史上的地位堪與成都的都江堰相媲美。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秦國為何要修這麼大的一項水利工程的修建?被稱之為“世界第一奇計”的水利工程背後有著令人嘆息的歷史故事。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韓恆王

一、韓國出“奇謀”,對秦國發動民疲財盡的“特殊戰爭”

緊鄰秦國的韓國,在不斷割地、獻城後,仍然面臨被秦國滅亡的危險。

公元前246年,韓惠王派出有名的水工鄭國為間諜,到秦國去幫助秦國興修水利工程,執行“疲秦之計”。鄭國到了秦王政大力遊說,極力主張去一條引涇水到關中平原150公里長乾渠,這項工程在當時是浩大灌溉工程。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鄭國

秦王政不知道是計,欣然同意並開工了這項工程。在工程修到一半的時候,因為工程浩大,既要開山又要劈石,按照當時的生產力水平,簡直就是和現在登月工程難度一樣,所耗費的財力和物力使秦國有點吃不消了,此時,秦王政才回過味來,感覺到韓國來的鄭國其正真目要用浩大的工程拖垮秦國。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二、“陰謀敗露”,鄭國面臨殺頭

在工程半途中,韓王計謀洩露,秦王政怒氣沖天,叫人把鄭國綁來,對他說:“你的身份我已經知道了,今天就是你死期。”說完讓武士把鄭國推出去砍頭。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秦王政

此時,鄭國漸漸冷靜下來,對秦王政說:“秦王,聽我一言,再殺也不遲。”

秦王政強壓怒火,喊了一句:“說。”

鄭國道:“當初韓王是派我來做間諜時,我就沒打算或者回去,但是,水渠修成所用的時間,只不過‘為韓延數歲之命’,而是‘為秦建萬世之功,這個水渠一旦建成,將有助於秦王統一霸業”。

秦王政想了想,覺得鄭國說的有點道理,這個浩大勞民傷財的工程修了一半,如果中途放棄了,那不是等於竹籃打水一場空嗎?索性不如搏一把,如果水渠修成功了,說不定能使關中平原沃野千里,這樣也為秦國滅六國,提供經濟支柱。

秦王政對鄭國說:“先暫時留你一條命,如果水渠修不好,我殺你三族”。然後,讓鄭國繼續主持這項工作。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三、建立“萬世之功”

鄭國帶領水工們晝夜查看地形,繪製圖冊,為保證灌溉用的水源,鄭國採用了獨特的“橫絕”技術,就是通過攔堵沿途的清峪河、蝕峪河等河流,讓河水流入鄭國渠,使得河流下游的土地得到改善。鄭國渠巧妙地連通涇河、洛水,取之於水,用之於地,又歸之於水,就在今天看來,這樣的設計也可謂巧奪天工。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史書記載,秦國前後大約花了10年時間,在公元前226年,這項浩大的工程才算竣工,後世為了紀念鄭國,就稱之為鄭國渠。鄭國渠修成以後,灌溉土地四萬頃,可以供養四百萬士兵。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四、後世評論

韓國此計,在《孫子兵法》裡叫“役諸侯以業”,找點事給他幹,耗費他的人力財力,讓他沒有餘力開展軍事行動。比如日本戰國,德川家康要役豐臣家族以業,就讓澱夫人和豐臣秀賴母子修廟宇,目的是耗盡他的錢財,讓他沒錢招募軍隊。

疲秦之計,造就萬世之功的鄭國渠

臺灣學者柏楊評論說:

戰國時期,蘇秦打算叫齊王國沒落,用的是使他們把國力浪費在墮落性的消費行為上,諸如蓋皇宮寶殿,開闢御花園、動物園等。而韓王國乾的勾當,卻是使敵國投資到建設性工程上,實在不可思議。猶如一隻老虎逼門,不想辦法擦槍磨刀,反而每天引它去五里路外去吃一隻小羊,希望它跑得疲倦,沒有力氣再吃,卻沒有想到它會一天比一天更為雄壯。一個國家擁有這樣智商的統治階層,如果不亡,簡直沒有天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