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心情浮躁時,讀讀《菜根譚》吧!

生而為人,就免不了有七情六慾。除了快樂開心等積極情緒陪伴著我們,還時常會有浮躁、煩悶、悲觀等消極情緒。當心情浮躁時,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智慧來面對呢?

在明代的一本格言奇書《菜根譚》上,我想,可以找到答案。此書可謂是古人心靈雞湯界的一股清流,其語言扼要,所闡述的人生道理雋永清秀,耐人尋味,到了現代,仍有極高的閱讀價值。今天,小編我結合自己一些生活感悟,和大家談談,在書中我最喜歡的關於“靜”和“躁”的句子。

當你心情浮躁時,讀讀《菜根譚》吧!

喧雜則昏,清寧則明

時當喧雜,則平時所記憶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寧,則夙昔所遺忘者,又恍然現前。可見靜躁稍分,昏明頓異也。

我認為其大意是:當一個人處於喧囂雜亂的環境中時,就連平時能夠記得很好的東西,都會因此而遺忘;而遇到清雅寧靜的環境時,則以前已經不記得了的事情,又恍然在記憶中浮現出來。可見啊,“躁”和“靜”稍微有一點不同,那麼,一個人到底是昏庸還是明慧就會完全不同。

當你心情浮躁時,讀讀《菜根譚》吧!

我想,如果單單從句子上剖析,給人的感覺,是把心情是浮躁還是沉靜的原因,都歸結給了外在環境。但是再仔細想想,在文中更側重要講的,是心靈的環境。

就像寧靜一樣,我覺得浮躁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情緒,就像我們的一個老朋友。如果,我們時常為自己的心靈創造一個“喧雜”的環境,那麼,就聽不到我們真正內心的聲音。但如果在此時,我們能給予自己一些警醒,告誡自己,不要成為情緒的努力,那麼那種躁動,就會逐漸平息。

當你心情浮躁時,讀讀《菜根譚》吧!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煩心事更多,順心事更少。尤其是到了炎炎夏日之時,人們的情緒很容易如同季節升溫一般,火氣沖天。這時,我們的心靈環境可以說是又悶又熱又吵,就連一些小事,都容易被我們忘記和忽視,哪裡還能記得理智冷靜的智慧呢?最可怕的,是將這種浮躁的情緒轉變成了行動,做出讓自己後悔的衝動行為,我想那時想再來彌補,就會為時晚矣。

所以,時常給自己的心靈創造一個“清寧”的環境吧,如此,會幫助我們心靈常常保持明慧。

當你心情浮躁時,讀讀《菜根譚》吧!

去留無所繫,靜躁兩無關

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繫;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我認為其大意是:孤雲從山中升起,離開山或者是去向天空,它心裡都無所牽掛;夜空中高懸的明月,就像一面明亮的鏡子,人世間的靜或者躁,都與它毫不相干。

當你心情浮躁時,讀讀《菜根譚》吧!

我想,這句話除了讚揚能像孤雲和明月一樣沉靜的人之外,更多的,是教導我們在生活中,有一個“心無旁騖”的態度。能做孤雲或者明月的人,是瀟灑的,自由的。而我們普通人,總是容易有太多的牽絆和雜念,很難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但是,我們卻可以在浮躁的時刻,抬頭望望白雲或者明月。它們在天上,遠離了人世間的紛擾,著實令人羨慕。可為什麼它們可以這般自由呢?我們人,也可以如此嗎?我想,當我們把自己的心境比作那月亮時,就會懂得,如何直面浮躁。

當你心情浮躁時,讀讀《菜根譚》吧!

可是,這卻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當“甩手掌櫃”,萬事不管,而是當生活中事情很多很亂時,要懂得一件件來。我想,每當做一件事時,就專心致志地把這件事做好,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後,再來專心地做好另一件事。如此,才能有“去留無所繫,靜躁兩無關”的灑脫。

當你心情浮躁時,讀讀《菜根譚》吧!

躁中思靜,靜中念躁

結合剛剛這兩句,我提出自己新的觀點:在浮躁的時刻,我們要能有沉下心來思考“靜”的智慧。那麼,在心情平靜時,卻也要多想想,浮躁時的自己,是何種狀態。

我想,浮躁時刻的我們,往往很難靜下心來讀書或者做事。可是,我們卻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事物,停下來思考片刻,靜靜地把自己的思路理一理,待浮躁稍好些,再重新開始自己的計劃。其實,如果真的想解決浮躁,就該懂得按下生活中的“暫停鍵”,用靜中的思考,來直面浮躁。我認為,躁中思靜,思的,就是一種冷靜的智慧。

當你心情浮躁時,讀讀《菜根譚》吧!

而在人生順風順水之時,心情也很平靜時,我想此時,卻要念起曾經的“躁”。因為正是有了當時的“躁”,才能造就如今的“靜”。而且浮躁,並不是離開我們後就再也不會回來。如果多在靜中念躁,那麼,在下一次面對浮躁的時候,相信你我會多一些信心和力量。

心情浮躁時,就讀讀《菜根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