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校長還有教育情懷嗎?

前不久讀了謝冰瑩的《女兵日記》。寫到她在湖南第一女子師範讀書時,徐特立校長給她了重要影響。因為徐校長脾氣太和善,學生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外婆”。徐校長每天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他天天住在學校裡,與學生混在一起,他每天晚上驅趕學生,讓他們早點休息,甚至受到學生捉弄也不生氣。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學生,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救助貧困學生,而自己常年穿一件破舊的長衫。後來學校被散兵遊勇佔領,想敲校長的一筆錢,因為徐老穿得太破舊,這些兵根本沒把徐特立當作校長,反而把學校裡衣冠楚楚出納當做校長打一頓。在徐特立支持下,謝冰瑩報考了中央軍校女生部,成為民國曆史上第一個女兵。

當今校長還有教育情懷嗎?

民國時代的教育大家陶行知,被稱為“民國大先生”,完全是一個平民教育家,他身體力行地編寫識字課本,曾把自己全部稿費拿出來辦曉莊師範。他提倡“生活即教育”,不讓學生當書呆子。在曉莊師範,他讓木匠教學生做木工,讓學生搞社會調查,教育方式不拘一格,開展多種教育方式的創新實驗。陶行知注重對學生的言傳身教,關心學生的一行一動,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學生。

當時的大學校長,如胡適、梅貽琦等,他們身上表現非常強獨立精神、人文關懷,現在已經是中國教育史上無法超越的經典。

正因為民國的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在經濟落後、戰亂頻仍歷史背景下,英才輩出,大師燦若繁星。

當今的學校教育,升學率掛帥,知識淪落為升學工具。教育方式單一,一言以蔽之就是“灌輸,灌輸,再灌輸”,中學亦被稱為大學生生產流水線,校長的最大職責就是擰緊流水線的每一個螺絲。校長身份行政化

,與官員無異,他們習慣於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總是板著面孔訓人。他們發明了眾多的清規戒律,如“自習零抬頭率”“男女不能交往過密”,也有許多處理“違紀”學生的高招,如“回家反醒”、“勸其退學”等。

據觀察,校長的日常工作,一是研究如何加強管理;二是攀文山,泡會海;三是到處參加學習和培訓。學校建立了“德育處-級部-班主任”為體系的管理網絡,目的就是給學生上“緊箍咒”,限制學生的自由,最大化消滅孩子的休息時間。

當今的學校管理是以制度為中心,而不為以人為中心。考核學校的成績的辦法就是升學率或是考試成績,都是冷冰冰的數字,更為極端的是,本科與重點本科的升學率已經不考核的重點,升入清華北大的人數是真正的“乾貨”,這最為上級和社會各界關注。可見,這個社會對於教育價值觀的扭曲到了什麼樣的地步。

教育管理上,他們發明了“量化考核”,這個方法已經得到了大面積地推廣,千篇一律地地被中小學校實施。

這種管理把系統化、人性化的育人過程簡化,把考試成績+紀律+內務等方面的打分累計起來,用數字表現教師的工作成績。這種管理,類似標準化工廠生產標準件。

量化管理,不關注孩子們的個性差異,不關心孩子們的心理問題,也不關心近視率的增長,鮮活的生命變成了機械化動作的機器。衡水中學這樣的超級學校,就是一個標準化超級工廠,所說這個學校把學生時間利用到分秒。全國教育界對衡水中學趨之若鶩,紛紛地派人去學習,複製克隆,照貓畫虎。無疑,衡水中學起了很壞的示範作用。

現在校長,他們不認識學生,不與學生交流攀談交流,不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理變化,也不用遵守教育規律。以前的時候,我聽到一個校長開會時說“千萬不能遵守教育規律,教育規律就是個P”。的確如此,如果按教育學和上級的規定排課程表和作息時間,那麼教育將不是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