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改(6):我要控制我自己

by 楊學成

記得當年在上學的時候,每次途經人民大學東門都會碰到有人趨向前來鬼鬼祟祟地問:辦證嗎?地上牛皮癬廣告紙上也會印有大大的「辦證」二字:

證改(6):我要控制我自己

就拿身份證來說,對每個公民都非常重要,是我們行走社會必須隨身攜帶的東西。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身份證明是陌生人社會進行交互或與他人發生關聯的信任或信用保障。簡單講,證書能夠「賦信」,賦予信用的意思。

就比如,學生畢了業去BAT這樣的大公司求職,一亮「北京郵電大學」的學位證書,立馬就自帶信用。所以,證書所能帶來的意義,遠比證書上的字面含義更加深遠,證書能夠隨時隨地賦予持有人以某種意義的信用,這也是大家青睞各種證書的原因。

然而,過去的證書包括身份證明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發證方集體背書,持證方分散使用」。例如,北郵學位證的含金量是由北郵這個整體來背書的,而每一名北郵學子卻是分散使用的,時間一久,發證方和持證方之間的價值關聯就會越來越弱。所以,證書是一個時間橫截面的證明,而持證人是不斷變化的個體,兩者只在某個時間截面上是強關聯的。

除此之外,信息由發證方統一存儲,一旦洩露或者被黑客攻擊,就有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現在很多假證橫行,這跟發證方或存儲信息的平臺主動或被動的信息洩露有很大的關係。更何況,有一些不法機構,正在以各種手段收集個人信息並通過出賣這些隱私信息謀利。

這意味著,過去我們的身份管理和證書管理仍然存在很大的紕漏,社會徵信成本居高不下。更為重要的是,同類反覆的身份確認人為地增加了全社會的信用成本,而時間截面下的證書體系又導致持證人不斷地以過去證明未來,這本身是不合理的。

出路是,讓用戶身份以數字化的形式回到用戶身邊,肉身與數字孿生體合二為一,做到既便捷徵信,又高效賦信。今年1月份,美國伊利諾伊州發佈區塊鏈技術報告,指出以後州內居民將擁有唯一的去中心化身份標識符(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DID),相當於區塊鏈版本的身份證,是比特證的一種形式。

DID將比傳統身份證存儲更多的信息,並且由用戶在個人設備上存儲、更新信息,而政府只充當各個環節的驗證者,不再存儲身份信息。這樣一來,黑客很難攻擊這一網絡來獲取大規模的身份信息,並且公民也必須謹慎對待輸入和更新的個人信息。

伊利諾伊州的公民通過DID這個唯一的身份標識符來獲取各項公共服務。例如在社會補助領域,居民提交DID,政府只需驗證通過就能觸發智能合約,自動完成補助撥款動作,而不需要繁瑣的審批程序和人工干預。

推而廣之,既然人的身份和權益證明可以採用這種方式,那麼其他財產和設備可否也如此呢?尤其是,類似於自動駕駛這樣的系統,勢必會讓每輛汽車都要具備動態的身份證明,以便完成車與人、車與車、車與環境的動態交互,自動駕駛必須建基在大量的智能合約之上才有可能應用。所以,身份和證書在數字時代有了新的更加豐富的含義。

結論:昨天的太陽,曬不幹今天的衣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