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世界上很少有哪一部遊記作品能像《馬可波羅遊記》這樣既影響深遠又飽受質疑,據說當年的哥倫布就是一手《聖經》、一手《馬可波羅遊記》踏上了尋找東方的航程,一不留神發現了新大陸,所以連美國人民都是這本遊記八竿子打得到的受益者。在中國馬可波羅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方歷史人物之一。然而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這本遊記又遭受了反覆無盡地輪番質疑,幾乎享受了一種等同於“科研項目”的待遇,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又有新發現新證據出現,推翻前一種論斷。

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據說《馬可波羅遊記》是由他本人口述自己去東方遊歷了近20年的所見所聞,由一位小說魯思梯謙整理記錄而成。書中主要描述了馬可波羅沿著陸上絲綢之路,途徑西亞、中亞和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來到中國。。。17年後又經由海上絲綢之路回到了意大利的旅遊經歷。遊記一經問世就轟動了意大利,而後被譯成多國文字在歐洲廣為流傳,馬可波羅講述的那些古老東方的奇聞異事對於當年還是“鄉巴佬”的歐洲人無異於天方夜譚。

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儘管“獵奇一時爽”,過後歐洲人還是會對馬可波羅諸如“東方的房子都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漢人會用一種黑色的石頭做燃料···用紙當錢用···”之類的描述嗤之以鼻。不過後來有人解析:忽必烈的房子當然後可能真的金碧輝煌,但一般房子的上的金瓦其實就是一種東方工藝的黃色琉璃瓦,地磚也是一種某個角度可以折射光線因而閃閃發亮的瓷磚而已,估計現在那家叫“馬可波羅”的瓷磚品牌就是源於“金磚鋪地”這個梗吧。而黑色石頭就是中國人早就開始使用但歐洲人還不認識的煤。據說紙幣的概念也是由馬可波羅帶到歐洲的。

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起初的民間質疑一般只停留冷嘲熱諷層面,因為到過大地方,見過大世面的馬可波羅喜歡動則就用“百萬”來修飾他在中國所見東西的規模數量,小門小戶的歐洲人就給他起了個“百萬先生”的綽號···到了19世紀質疑升級到了學術打假階段,最初有德國專家提出馬可波羅根本沒到過中國的,認為所謂他在元朝17年的歷史完全是荒誕的捏造···從此,德英法美中的各路專家展開對馬可波羅真偽之爭的車輪大戰,你方唱罷我登場,至今未有定論。而且不一邊打假一邊也不耽誤拍出各種版本的“馬可波羅”電影、電視劇。

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爭議點主要停留在揚州做官、襄陽獻炮等大事記的印證。如果說在這種大事件上馬可波羅非把自己的旁觀角度誇大成為了參與角度,是因為從一個敘述者的角度,任何一件事情當然作為當事人講出來才更生動可信,為此誇大吹牛也算有情可原。不過在中國待了17年的他竟然未在遊記中提及過長城、茶葉、筷子,就讓在遊記中被揚了國威的中國人也有點人忍無可忍了。作為國學大師錢穆在回答關於《馬可波羅遊記》真偽的問題時選擇了很委婉的態度,說他“寧願”相信他真的到過中國,因為他對馬可波羅懷有一種“溫情的敬意”。

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中國跟意大利一起合拍過一部好幾集的電視電影《馬可波羅》,忽必烈是中國的演員英若誠演的。孫紅雷也去好萊塢參加最新一版的3D電影《馬可波羅》拍攝。好像忽必烈在蒙古的皇帝里名氣僅次於成吉思汗多少也跟《馬可波羅遊記》的傳揚有點關係。在馬可波羅 “工作過戰鬥過”的地方揚州還給他立了塑像。中國還有兩條有關馬可波羅飲食傳說,一是說意大利麵是由他傳回意大利的,二就更像是專為搞笑,說披薩餅是馬可波羅想把中國的餡餅帶回意大利,無奈回去就忘記怎麼把餡塞進餅裡了,於是就只好把餡都放在餅上面了。

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馬可波羅歷經的“一帶一路”前生,從真實到編造的持續循環

近年來好像風向又有點往《馬可波羅遊記》有真實一面颳了。認為馬可波羅毫無疑問到過中國,而且在中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對中國各地風土人情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他沒有在揚州當官、也沒有襄陽獻炮等扯淡的經歷,他可能是把別人的東西代入了自己,使得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看起來更豐富多彩。那些誇大和帶入在後人看來的確有虛假的成分,但是它所開啟的大航海時代合對歐洲人的啟蒙卻是確實真切的。因此可以說,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遊記》給歐洲開闢了一個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