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品牌建設助力江津「硒米」抱團挺進國內高端市場

“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眼下,重慶江津區69萬畝水稻收割已完成大半預計產量將逼近40萬噸大關。更令人振奮的是,在日前落幕的首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上,江津硒浦農業公司等糧油企業打造的優質富硒大米公共品牌——“江津硒米”大放異彩,現場銷量超10萬噸。昔日名不見經傳的江津大米,如今已成功挺進高端市場。

水稻是該區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68萬畝左右,產量36.5萬噸左右。近年來,該區依託國家級糧油科技示範園、國家級糧油食品工業產業園和雙福國際農貿城“兩園一市場”優勢,以發展富硒特色產業為核心,通過培育富硒大米品牌,成功推動了該區大米產業由“生產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轉型升級。

“隨著高端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市場需求凸顯,該區大米產業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品牌建設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江津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是該區挖掘江津富硒資源的區域品牌價值,還是企業在競爭中爭取佔據有利位置,品牌建設均是推動傳統大米生產加工行業上檔升級的重要抓手。

“企業是市場和行業主體,培育富硒大米品牌,首先就要壯大企業品牌,培育規模化的大米生產加工龍頭企業。”該負責人說。去年以來,該區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為契機,對江津儲備糧有限公司、野田農業、硒浦農業、華樺農業、蟆城供銷社5家大米生產加工企業予以重點扶持,培育出了“壽硒源”“硒客來”“SOD富硒米”“花生香米”“石蟆硒”等富硒大米品牌。

做強品牌助推大米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還在於提升富硒大米內在的質量和影響力。近年來,該區著力強化科技支撐,通過加快發展節水節肥節藥等“節本技術”和清潔生產、農業面源汙染防治、產地汙染治理修復等技術,達到了去化肥、去農藥、去除草劑、降農殘重金屬等“三去一降”目標,多個大米品牌獲得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證書,品牌公信力進一步擴大。

與此同時,該區還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富硒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區域公共品牌。除了去年發佈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一江津彩”外,該區還通過品牌經營、資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引導區內大米生產加工重點企業合力打造“江津硒米”這一公共品牌,以此帶動全區大米加工企業整體化、全產業鏈運作,抱團叩開國內高端大米市場的大門。

江津:品牌建設助力江津“硒米”抱團挺進國內高端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