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構主導自然指數上升之星榜單|Nature Index 2018

今天出版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數2018上升之星”顯示,在全球100家指數表現上升最快的機構中,

有51家來自中國,其中28家自2015年以來的增幅超過50%。美國儘管有許多機構起步基數較高,但也有20家位居上升之星100強之列,排名第二。德國和英國分別只有4家和2家機構入圍。

中國機構主導自然指數上升之星榜單|Nature Index 2018

增刊“自然指數2018上升之星”

本期增刊展示了過去三年以來高質量科研產出增長最顯著的國家和機構,其所用的衡量工具是追蹤全球8,000多家機構科研產出情況的自然指數。自然指數表現上升最快的全球100家機構排名依據的是這些機構2015年至2017年期間在82種高質量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增長情況。(有關評價指標的完整定義,請參閱“關於自然指數”部分。)

中國機構的主導地位更顯著地體現在全球十強之中。因為除了排名第七的印度理工學院之外,其他位居前十的機構都來自中國: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一),清華大學(第二),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南方科技大學(第四),武漢大學(第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六),南京大學(第八),華南理工大學(第九),東南大學(第十)。

增刊還揭示了指數增長最多的六個國家,即中國、奧地利、挪威、捷克共和國、巴西和伊朗。在過去三年,伊朗表現突出,高質量研究產出的增幅超過30%,中國則相應增長了近23%,目前中國的科研產出已接近作為全球領先者美國的一半。

在中國,北京仍然是自然科學研究的中心,但江蘇、廣東和山東所擁有的上升機構佔比更高。

此外,增刊特別關注1988年之後建校的年輕大學,概述了他們所取得的科研進步。增刊這一部分所介紹的大學包括中國的南方科技大學,其指數表現有超過四倍的增長,居於年輕大學上升之星的首位,除了化學強項之外,該校在物理學方面也發展迅速。

自然指數2018上升之星增刊還介紹了自然科學領域頗有前途的11位科研人員。選擇這些科學家進行著重介紹,所依據的是他們最近在自然指數追蹤的82種期刊上的論文發表情況,以及他們在初創公司“學者聯盟(League of Scholars)”的Whole-of-Web指數排名,該指數評估了研究者個人的科研質量與影響力、產業聯繫及共同作者網絡。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學家葛炳輝是這11位科研人員之一。葛博士及所在機構的研究團隊使用傳統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研製出一種獲取小於1納米尺度結構信息的方法,並開始探索其產業應用。

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說:“雖然中國繼續在自然指數中佔據主導地位,但世界其它地區的上升之星也不可小覷,特別是表現出眾的30家年輕機構,它們來自伊朗、西班牙、英國、瑞士、日本、盧森堡、韓國、奧地利、挪威、美國、新加坡、芬蘭、印度、法國,以及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