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下雪了,自驾游的时候,如何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性?

青藏公路下雪了,自驾游的时候,如何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性?

就在前几天青藏线下雪了,这个场景对于经常往返西藏的老司机来讲,并不怎么稀奇,堵车大概有5公里以上,还有很多驴友干脆拿出手机,在拍摄雪景,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欣喜若狂,一看就是南方的驴友,没见过这么大的雪,不过很快就通车了;

这里说明一下,青藏线有可能一年四季下雪,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每次走这边都能看到雪,青藏线和新藏线都一样,一年四季都可能下雪,新藏线更夸张,经过六坐冰大板,就意味着这里常年下雪,青藏线也是如此,海拔5000米的地方在数伏天下雪也是一种常事,也不要大惊小怪,但是进入10月以后,就要注意安全了,为什么呢?

下雪其实并不可怕,老司机都知道,下雪的时候开车,安全性还是蛮高的,下雪就怕结冰,就不好玩了;

夏天下雪很快就化掉了,理论上只要不开快车,不是在特别快的时候踩刹车,问题不大,车辆的控制能力,几乎不会丧失,过了10月以后,雪化了晚上又冻冰了,或者下雪后不融化,压瓷实了也就产生了冰的效果,10月下旬以后,11月就开始是这个结果了,也就是说10月前自驾这段路,不论是轿车,还是一般的SUV都可以从容应对,只要不是作死的模式开车,基本都是安全的;

第一:要记得带上防滑链,保护自己安全;

但是,这段时间自驾游西藏,带上防滑链是非常有必要的,防滑链分为铁链和橡胶的,橡胶的这种就和雪地轮胎是一个道理,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滑作用,铁链子一般不建议用,损伤轮胎,轮毂,跌链子就开不快了,但是需要准备好,10月出发其西藏要记得准备好防滑链,这玩意去西藏用一次就没用了,但是在雪地的作用很大,切记准备好了;

第二:掌握一定的雪地驾驶经验,有助于安全;

雪地开车,还要注意一些事项,特别是南方的驴友,不具备雪地驾驶经验,切记一慢解千愁;

任何的意外,都产生于速度太快,雪地开车更是如此,雪地开车记得慢点,不要随意踩刹车,因为踩刹车就不会按照原来的轨迹运动了,轮胎停止运动的时候,在惯性的驱使下,就变得车辆不可控了,所以雪地开车的时候,尽量要使用油门,档位,来控制车速,特别是自动挡的车,要学会使用手动挡模式,可以加油让速度变得更快,也可减油门,把速度安全的降下来,遇到拐弯要提前更多的距离就做好准备;

因为拐弯的时候,容易产生转向不足,转向不按照原来的轨迹行车,转弯是雪地行车的最大障碍和危险之一;

还有,后驱车辆进入10月中旬以后,就不要去西藏了,后驱车的不可控性更高,加速使用过后轮驱动,甩尾可能性加大,青藏线还好,在川藏线上出现甩尾,直接就掉到沟里了,奔驰宝马后驱车较多,这个时候就要慎行了;

还有就是,这条路大货车比较多,记得注意安全,另外,会有弹坑路段;

第三:做好堵车的准备,以防万一;

青藏线下雪的位置,应该就是拉萨出发,到格尔木这1000多公里的路上,全程都在4500米以上的海拔行车,高原缺氧,天气很冷,又容易下雪,这个时候堵车的概率是很大的,有时候这条路上,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也会遇到堵车的情况,因为总是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司机,采取作死的模式开车,所以要做好堵车的准备,棉衣,羽绒服,大衣,甚至棉被都要准备好,加厚衣裤等等,都要穿好;

氧气人均每人一瓶,这是标配,这段路至少走2-3天,一罐氧气足够了,但是不能剧烈运动,药品也要带上一些,这些去西藏就要准备好的;

还有,就是要准备好2天的食品,水,保温杯或者车载保温杯,巧克力,红牛都要准备;

另外,就是记得加油,遇到加油站就先加满,遇到冷的时候,可以用发动机温度,打着火取取暖,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选择好休息节点,保障睡眠;

到了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晚上睡不着很正常,但是也要早点睡,或者喝点咖啡就能睡着了,还有就是选择好休息的节点,一般在路上返回的驴友都会去纳木错住一晚,之后安多住一晚,五道梁或者沱沱河住一晚,格尔木住一晚,之后就到青海湖了,选择好节点,青藏线上的住宿条件比较差,可以自带睡袋;

一路上的景点也很有意思,纳木错,可可西里无人区,唐古拉山口,喜马拉雅山脉,沱沱河长江源头,茶卡盐湖,青海湖,黑马河等等;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最后祝愿每一位驴友,都能够去西藏玩得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