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顆粒物 PM2.5對全身各系統疾病的影響及相關機制研究進展

1、PM2.5 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簡稱慢阻肺) 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點,這種氣流受限通常為進行性 的,與肺對毒性顆粒和氣體的過度炎症反應有關。慢阻肺已成為近年來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 AECOPD) 更是慢阻肺預防中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的流行病學研究,認為大約 30%的 AECOPD 的病因可能和大氣汙染相關。Joel 等將美國六城市大氣 PM2.5 監測數據及日死亡數資料綜合分析,發現 PM2.5 日平均濃度上升 10μg / m3時,人群因 AECOPD 日死亡數上升 1. 5%。毒理學實驗表明,PM2.5 可導致大鼠肺泡巨噬細胞( AM) 的吞噬功能受損,誘導 AM 細胞分泌炎性因子一氧化氮( NO) 、白介素-8( IL-8) 、腫瘤壞死因子-α( TNF- α) 等;PM2.5 還可抑制人肺成纖維細胞的線粒體琥珀酸脫氫酶活力,並引起胞質乳酸脫氫酶( LDH)和酸性磷酸酶( ACP)向細胞膜外滲漏。研究證實PM2.5 能夠對慢阻肺患者的紅細胞造成損害,使磷酸絡氨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活性下降,陰離子交換功能及抗氧化能力下降。PM造成AECO- PD的主要機制可能為氧化應激和抗氧化失衡。本研究也證實PM2.5 短期暴露可加重被動吸菸大鼠氣道慢性炎症和氧化應激反應。氧自由基 ( ROS) 的大量生成,加重了呼吸道慢性炎症過程是 AECOPD 發生的重要原因。PM引起的氧化應激使Atg5和Beclin1表達量增加,從而在A549細胞自噬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這也PM2.5導致肺功能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