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水果會「說故事」還不夠

佳康

自從“褚橙”、“潘蘋果”在2014年一炮走紅之後,市場開始流行“有故事”的水果。在資本和電商的雙重推動之下,3年來這份“有故事”的水果名單不斷增添新面孔,其中有一些頗為出人意料。比如平均售價在6元/500克上下的四川奉節臍橙———這款平民水果不久前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山橙時代”,正式躋身“有故事”的水果家族一員。

通常是冬季水果大賣場主角的“山橙時代”,雖然價位與瞄準高端用戶“褚橙”無法相比,但“故事”元素卻一點也不遜色———品牌創始人彭陽出生於奉節當地、“85後”、女學霸、劍橋大學博士、返鄉創業、5000畝自有生產基地……一連串的標籤和關鍵詞足夠吸引眼球。這位劍橋博士的目標,是“通過從種植、加工、深加工、物流再到後端的銷售和營銷對全產業鏈的整合和品控,重新定義奉節臍橙的標準,為山橙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

種水果、賣水果的開始創建品牌,學著“講故事”,顯示出消費升級大潮下終端市場的變化,正在對產業鏈前端產生影響———在供應趨向飽和、渠道日漸多樣化的今天,即使是普通如一個臍橙,也迫切需要一個獲得消費者認同的“身份”或“標籤”,讓它在眾多同質化產品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購買時的首選。在此之前,“褚橙”就這樣逆襲新奇士橙的。

不過,想要在今天覆制“褚橙”3年前的成功,光有精彩的故事,恐怕已經不夠了。如果你現在有時間搜搜京東超市,會發現有大概40個品牌的各種臍橙、橘子、冰糖橙在吆喝,這還沒算上淘寶和微店上那些自有品牌商家。點開來看,你會發現它們都有不錯的口味,時髦的文創風包裝,而且,誰都能講出點“故事”來。所以,當每個都“有故事”的時候,你得有點別人“夠不著”的東西。

在生鮮水果領域,渠道正是大多數品牌“夠不著”的東西———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炙手可熱的稀缺資源。而且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比起線上渠道,線下渠道更為搶手。不僅果農擠破頭在爭,連電商也開始虎視眈眈。一個現成的例子是,幾乎就在“山橙時代”品牌發佈的同時,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永輝超市將其持有的21.17%的聯華超市股份,以8.5億元的價格悉數轉讓給了阿里旗下的易果生鮮,此舉標誌著易果生鮮進一步加碼線下生鮮業務,而就在幾年前,沒有線下門店的“重資產“包袱,還被認為是易果這類生鮮電商的最大優勢。真是風水輪流轉。

易果對O2O生鮮業務的小試牛刀始於和蘇寧的合作,他們不但為蘇寧的線上生鮮板塊“蘇鮮生”供貨,也入駐了蘇寧自6月起在南京試點的線下商店“蘇寧小店”,讓小店成為了前置倉。不過,對一心想要坐穩生鮮電商一哥位置的易果來說,蘇寧小店的規模實在不夠“塞牙縫”,而聯華旗下既有大型超市,也有社區超市和便利店,並在20多個省市建立起了連鎖網絡。當然,易果最垂涎的,是聯華在富庶的長三角地區密集的商超門店———如果把這些超市作為前置倉,就能大範圍地覆蓋到周邊客戶,降低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成本,並對正在迅速崛起的京東生鮮服務,形成巨大壓力。

“重資產”的線下渠道價值被重新發現,這樣的事情不僅發生在中國。2016年底,亞馬遜發佈了一個讓許多人吃驚的“亞馬遜Go”計劃,宣佈將進入實體零售領域,第一步是在全美開出超過2000家實體店———它們有的可以讓消費者免排隊結賬,有的提供路邊取貨點,有的則提供類似免下車餐廳(Drive-through) 的服務,讓顧客坐在車裡完成整個消費流程。“亞馬遜Go”的第一家門店選在西雅圖市中心,今年第一季度開放。門店面積大約為170平方米,主要提供可以即食的早中晚餐及半成品食材。要在那裡購物的消費者需要安裝一款App,然後門店能檢測到消費者把商品從貨架上取下或者放回,並且通過一個虛擬購物車跟蹤這些商品。顧客選好自己的商品後,直接走出去就可以了,亞馬遜之後會從顧客的亞馬遜賬號里扣款並附上發票。

根據 《華爾街日報》 的分析,亞馬遜想通過實體店進入食品零售,本身也是一個潛力巨大、且電商比較難觸及的市場。在美國,食品零售佔到整個商業零售規模的20%,而這一品類在電商上的銷售佔比僅有可憐的2%。亞馬遜此前也嘗試通過“亞馬遜Fresh”進入這個市場,並在全美17個城市推出,提供對生鮮產品的配送,但效果並不理想。現在亞馬遜“好馬也吃回頭草”,重新做實體零售,並且一出手就是2000家店的規模……還是那句話,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是一個回車鍵就能搞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