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山西高速公路移动支付全覆盖 财政部指出: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举债买增长

周报|山西高速公路移动支付全覆盖 财政部指出: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举债买增长

周报|山西高速公路移动支付全覆盖 财政部指出: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举债买增长

日前,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动建设的高速公路移动支付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用户通过手机扫码方式即可完成通行费支付。目前,该系统已全面覆盖了山西省324个高速公路收费站的1466条出口车道。

据悉,用户在山西省境内联网高速公路出口收费站支付通行费时,只需将通行卡交还收费人员,在确认应交通行费金额后,打开微信、银联云闪付、招商银行手机银行、掌上生活等手机App的支付二维码页面,对准收费岗亭窗口附近的扫码设备进行支付,在与收费人员确认支付完成后,即可驶离收费站。

今年年初,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启动高速公路移动支付系统研发及试点工作。高速公路通行费移动支付,可节省现金清点和找零时间,大幅提升通行效率。下一步,该公司将深入研究完善“无感支付”等新兴技术,深化“互联网+交通”综合应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高速公路出行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除山西高速公路移动支付全覆盖外,交通行业在上周还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事件,下面让我们一起聚焦一周资讯:财政部指出: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举债买增长

云南高速差异化收费试点一年优惠11亿元江西构建航空、高铁、通勤三大交通经济圈、财政部发文规范推进PPP工作中长期财政支出事项不属于地方政府隐形债务

财政部指出: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举债买增长

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准备成熟一批发行一批。财政部表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旨在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过1.4万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673亿元。按照1.35万亿元的计划规模,将有近1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须在今年年底前加快发行。

突击发行专项债不是突击花钱,而是为了“专项”目标。据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介绍,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了5500亿元,主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优先用于在建项目平稳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但改革方向需要调整。按照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就是“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重点是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就要充分发挥投资动能的作用。由于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消费和出口引擎动力存在波动的前提下,改变前一段时间投资萎缩的颓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自是维持经济稳增长的应有之义。当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为了“新的花钱买增长”。一方面,1.35万亿元的专项债规模,是早在计划之内的,而非应景之策。另一方面,专项债发行进度不如预期,上半年各地专项债发行规模占年度计划规模不足1/3。此外,各地在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情降低、后劲不足。对于新开建项目,各地也陷入观望之势。

各地基于理解和认识不同,放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此外,投资乏力未必一定能够减少地方债的存量,反而带来发展动能的不足。上半年经济成绩单虽然过了及格线,但是各地发展速度和质量参差不齐。在消费和出口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六稳”被政策面提上日程,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笔者以为,“六稳”只能通过稳增长才能稳预期。因为年终成绩单必须高于期中成绩单,最后能够实现6.9%至7%的区间,才能提振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由此再看专项债发行提速,就会对“六稳”政策有全新理解。

专项债发行提速,具有专项聚焦的特点。上述专项项目建设需要长期投入。因此,专项债券发行加速,即使完成1.35万亿的计划,能够释放的资金也就是万亿元左右。这些资金投放在上述项目中,也是杯水车薪。

专项债发行提速,是扩大投资的明规则。地方债更多是一些隐形债务。制度框架内的投资和债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隐形债务,不仅牵涉到了各种拿不到台面上的利益主体,而且因为不透明,也很难通过正常途径去清偿化解。因此,中央在关上违规举债后门的同时,也打开了正常举债的前门,通过专项债发行提速,可以涵养地方合规发债举债的规则意识。

专项债发行提速,也可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提升基础设施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对任何国家都是进行时。美国特朗普政府要让美国再伟大的主要动能就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相对于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要提质增效。

发债不总是坏事,关键在于发债合理、举债合规。大规模投资也应客观审视,只要投资在有效项目上,这样的投资就是好的。因此,专项债发行提速,不是花钱买增长,而是稳预期。

云南高速差异化收费试点一年优惠11亿元

记者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10月1日,云南省试点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将满一年。试点以来,降低物流和公众出行成本成效显著,预计一年内优惠车辆通行费达11亿元。

据悉,云南省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75条,收费公路里程5008公里。2017年10月1日起,云南对使用ETC“云通卡”缴纳高速公路通行费的货车用户均给予20%的优惠,优惠政策期限暂定2年。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8月31日,享受此项优惠政策的货车达1928.35万辆次,优惠通行费7.65亿元。

今年7月9日24时至昆明南二环高架桥提升改造工程完工通车之日(预计2019年春节前)24时,昆明南连接线高速公路实施差异化收费,办理使用ETC“云通卡”的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可享受该路段通行费30%的优惠。截至8月31日,该路段小型客车通行量同比增长44.82万辆次。

优惠政策实施以来,ETC“云通卡”货车用户从2017年8月底的8.86万户,增至今年8月底的18.81万户。货车使用ETC“云通卡”缴纳费用通过收费站,比用现金节约一半以上时间,并可开具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发票,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获取增值税发票和税款抵扣的便利。

下一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还将研究制定《云南省收费公路差异化收费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优化收费服务模式,积极有序扩大收费公路差异化收费试点范围。

江西构建航空、高铁、通勤三大交通经济圈

日前,记者从江西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至2020年,江西省将继续加大综合交通建设力度,全面实施铁路建设“853”工程,全方位打造三大交通经济圈。

根据规划,今后3年,江西将基本形成省内1小时通用航空覆盖,打造国内主要城市及港、澳、台地区3小时可达的航空经济圈;基本实现南昌至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1到2小时可达,至上海、广州、深圳等周边主要城市3到4小时可达,至北京、西安、昆明6小时可达的高速铁路经济圈;搭建省内相邻设区市之间、设区市至所辖县(市、区)1至2小时可达的通勤经济圈。

铁公水一体化

构建综合交通网

近年来,构建综合交通网络是江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工作。今后3年,江西将继续推进铁路公路水路一体化发展。

目前,江西省铁路运营里程4322公里,共建成铁路27条。今后3年,江西省将继续推进在建的昌吉赣客运专线、蒙华铁路煤运通道、皖赣铁路浯溪口改线工程、赣深客运专线、安九客运专线、兴泉铁路6条铁路建设工作,力争新开工昌景黄铁路、昌九客运专线、长赣铁路、瑞梅铁路4条铁路,开展六安至景德镇铁路、鹰潭至建宁铁路、昌福客运专线等7条铁路的前期研究工作,实现“十三五”期全省铁路运营里程新增近1000公里、开工建设1000公里、谋划储备1000公里、完成投资1000亿元的“四个一千”建设目标。

公路网建设方面,江西将着力建成“四纵六横八射十七联”高速公路网,完善连接外省高速公路通道布局,打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海西经济区的高速公路省际通道。进一步推动省内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网间的有效衔接,对高速公路重点瓶颈路段和出省大通道进行扩容改造,确保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300公里。对全省269个深度贫困村公路建设给予重点支持,用5年时间建成1万公里“畅安舒美绿”高品质农村公路。据悉,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目前正联合江西省发展改革委编制《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8-2035年)》,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强化城市群对外交通联系,完善城镇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江西将着力打造九江航运中心,确保2019年赣江、2020年信江实现三级通航,构建通江达海水运体系,振兴赣鄱千年黄金水道。

明确方向和重点

加快补齐交通短板

下一步,江西将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强各地、各部门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围绕铁路、公路、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研究明确各领域加大补短板力度的方向和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启动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向民间资本推介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建设项目,进一步有效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的针对性,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优化民间投资信用环境,大力促进民间投资平稳增长。

对于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领域已谋划、但未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或专项规划的重大项目,江西将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汇报沟通,争取提早启动实施。对已储备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江西将分类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将近期和中期重大项目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协调加快项目审批等事项办理,加大征地拆迁、水电接入、市政配套等推进力度,主动为项目单位提供服务,解决项目开展遇到的“卡壳”问题,推动项目尽早开工。

财政部发文规范推进PPP工作中长期财政支出事项不属于地方政府隐形债务

中国的PPP行业在经历了大半年冷冻期之后,将迎来转机。

近日,财政部向各省财政部门发出了《关于规范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该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规范的PPP项目形成中长期财政支出事项不属于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同时提出原则上不再开展完全政府付费项目。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就PPP规范项目的标准、违规如何处罚、未来将如何支持PPP的发展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建议。

该征求意见稿对PPP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大利好,该文要求各地PPP加快推进,要求项目加快落地。更重要的是把合规PPP的边界理得比较清楚:比如什么是规范的PPP,哪些项目不能做PPP。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反映出一个政策导向,未来政策部门会比较支持PPP行业的发展。

9月11日,财政部介绍,截至2018年7月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7867个、投资额11.8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3812个、投资额6.1万亿元,已开工项目1762个、投资额2.5万亿元。

何为规范的PPP项目?

该征求意见稿最主要的内容,一是明确规定,规范的PPP项目形成中长期财政支出事项不属于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二是提出原则上不再开展完全政府付费项目。

征求意见稿提出,规范的PPP项目形成的中长期财政支出事项,以公众享受符合约定条件的公共服务为支付依据,是政府为公众享受公共服务提供的经常性补贴支出,在当年及中长期财政预算中安排列支,不属于地方政府隐形债务。

北京清控伟仕总经理刘世坚告诉记者,政府付费类项目主要是指没有使用者付费的PPP项目,其项目的费用全部是来自政府财政支出。

一位财政人士给记者解释,完全的政府付费类PPP项目是被认可的,但是担心的是地方政府在操作完全政府付费类项目的时候,会异化成BT来做。BT是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该模式被财政部门明文禁止操作。

财政部PPP专家库成员、E20 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认为,规范的PPP项目中长期财政支出不算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是合理的规定,但是需要定义什么是规范的PPP,比如满足财承、满足物有所值等流程都是基础,规范的PPP还要注意细节以及前期的可研报告等,以便来判断项目是否合理。

对于规范的PPP项目是如何定义的,该征求意见稿也有一系列的标准。

首先是项目属于公共服务领域,合作范围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有一定经营性收益,新建、改扩建项目含建设期在内的合作期限原则上在10年以上,存量项目委托运营的可以低于10年。

其次,按照规定履行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及公开竞争性采购程序,确保每一年度本级全部PPP项目从一般公共预算列支的财政支出责任不超过当年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

再次,合理分配项目风险,主要由社会资本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并承担相应风险。融资结构合理,项目资本金符合国家规定比例,项目公司股东以自由资金按时足额缴纳资本金。

最后是签约主体合规,政府方签的主体应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他授权的机关或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透明,按规定安如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及时充分披露项目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现在PPP的财政承受能力中10%的红线会卡的比较紧,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的10%已经很紧张。”薛涛告诉记者。

此外,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将来推动PPP行业发展的方向。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商业习性、开发性资源配套,项目“肥瘦搭配”、捆绑实施、完善项目绩效激励机制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充分挖掘项目潜在收益,提升项目综合收益。但是该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再开展完全政府付费项目。优先支持污染防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补短板以及医疗卫生、养老、卫生、体育、旅游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项目。优先推进市场化程度高,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

金永祥认为,征求意见稿说明了未来PPP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哪类项目能做,哪类项目不能做,都说清楚了。

该征求意见稿还要求加快项目落地,对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督促各方严格履约,保障融资到位,推动项目按期完工,尽早见效。对已签的尚未开工的项目,要督促各方加快设立项目公司,落实融资安排,办理相关手续,推动尽早开工建设。

违规操作如何处理?

该征求意见稿也列举了七类PPP项目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以及如何处理不规范操作行为。

七类不规范操作分别是,一是合同中存在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资代表向社会资本回购投资本金、承诺固定回报或保障最低收益等“明股实债”条款的,但政府为公共服务的最低需求量提供保障的除外。

二是先由社会资本垫资施工、再将项目运营责任返包给政府或政府出资代表承担,或政府支出事项与项目产出绩效完全脱钩的。

三是通过签订阴阳合同,或由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资代表为项目融资提供各种能够形势的担保、还款承诺等方式,由政府实际兜底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风险的。

四是本级政府所属的未按规定转型的融资平台公司作为社会资本参与本地PPP项目的。

五是未经采购程序或违规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选择社会资本的。

六是违反规定以债务性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虚假出资或者出资不实的。

七是未按规定以及时充分披露项目信息或披露虚假项目信息,严重影响形势公众该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权的。

该征求意见稿提出违反一到四的情形,构成政府违法违规举债的,应依法对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严肃问责。违反五到七的情形,但是不构成政府违法违规举债的,或未通过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或规避财政承受能力10%限额,自行以PPP名义实施的,应在限期内进行整改,无法整改或者在限期内整改不到位的,应清退出PPP项目库,该项目所形成的财政支出责任,一律认定为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依法予以问责和妥善处置。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建立PPP项目支出责任监测预警机制,对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7%的地区进行风险提示,对超过10%的地区暂停新项目入库。

金永祥认为,对不规范操作的处理机制在使PPP项目规范的同时会让PPP的推进效率慢下来。

薛涛判断,未来PPP项目的质量会提高,金融机构可投资项目的比例也会提高。首先是因为监管政策相比以前严格。其次在项目都规范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观望的情况会减少,对PPP投资的信心会逐步恢复。“PPP的春天可能来了,但是不代表会像以前一样推出那么多的PPP项目。”薛涛预测,未来地方政府操作PPP项目会更谨慎,对于财承空间的使用会更加珍惜,这样会导致未来PPP项目的数量减少。从社会资本方来看,PPP商机不一定会变多。

另外该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对PPP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是鼓励外资和民资参与,在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PPP基金投资时对民企参与项目优先支持。其次是加大融资支持:中央预算内资金通过注入资本金、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支持规范的PPP项目;加大保险资金、中国PPP基金参与项目股权投资力度,鼓励通过股权转让、资产交易、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项目存量资产,丰富社会资本进入和退出渠道。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推动出台PPP条例,加快修订PPP操作指引、物有所值评价指引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加紧出台PPP税收优惠政策。

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PPP从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现在做的规范PPP项目面临的困难首先是入库的问题,入库也就是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其次就是项目融资的问题,融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资本金融资,另一个就是项目融资。现在财政部规定资本金穿透管理,不允许融资,只允许以自有资金做资本金。“项目融资现在的问题是金融机构审批流程比较长。”

小投投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