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俄國簽訂恥辱條約,回來炫耀保大清20年無事,結果被打臉

李鴻章在俄國簽訂恥辱條約,回來炫耀保大清20年無事,結果被打臉

李鴻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淮軍創始人,洋務運動領袖,也是中國第一支現代化海軍北洋水師的創建者。因他盡忠輔清,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代表清政府遠赴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清政府受到全國人民的撻伐,首當其衝的就是站在臺前的李鴻章。為了平息人民的憤怒,李鴻章被剝奪了一切官職,閒居在北京東安門外的賢良寺內。

1896年,清朝統治者慈禧太后念及李鴻章過去的功勞和忠心,決定再次啟用李鴻章,讓他出訪歐美,瞭解各國政治及外交情況,同時勸說西方列強同意“照鎊加稅”,提高列強向中國出口商品的關稅。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歐美各國比較相信這位曾經打過交道的老中堂,更願意與李鴻章討論雙方之間的問題。

此次出訪,歷時190天,73歲高齡的李鴻章經過四大洲,橫渡三大洋,水陸行程9萬多里,訪問了俄、德、荷、比、法、英、美、加8個國家,尤其是訪問了當時歐美五大強國。可以說他是清代大臣中第一個進行環球訪問的人。在訪問中,他考察了西方各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和文化,深切地體察到中國和西方的差距,回國後如實地向光緒皇帝和慈禧陳述了在歐美的所見所聞,希望中國能趕上西方列強,在思想上也產生了對維新派的同情。

李鴻章在俄國簽訂恥辱條約,回來炫耀保大清20年無事,結果被打臉

在訪問俄國期間,李鴻章簽訂了《中俄密約》,這份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利益。沙俄利用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困境,藉口"共同防禦"日本,誘迫李鴻章同意簽訂這份密約。《密約》的簽訂使沙俄在東北擁有築路權以及軍事行動自由,為沙俄勢力進一步深入和控制中國東北地區提供了各種方便,大大加強了沙俄在遠東爭奪霸權的地位。

李鴻章認為有了這份密約,就有了俄國的軍事保證,再也不懼日本的威脅。所以在李鴻章回國後,他沾沾自喜地對黃遵憲說:“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就在這一密約簽訂一年多之後,德、俄相互勾結,先後在中國租借了膠州灣、旅順、大連,建立勢力範圍,其他西方列強也緊隨其後,把中國拖到了被瓜分的邊緣。

李鴻章在俄國簽訂恥辱條約,回來炫耀保大清20年無事,結果被打臉

這次出訪,各國對大清提出的“照鎊加稅”都以各種理由避過,反而讓李鴻章出賣了不少大清的利益。李鴻章也毫無辦法,他一直都沒明白,通過不斷退讓簽訂喪權辱國條約是不可能換來和平的。只有自己夠強,才能換來他國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