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俄国签订耻辱条约,回来炫耀保大清20年无事,结果被打脸

李鸿章在俄国签订耻辱条约,回来炫耀保大清20年无事,结果被打脸

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淮军创始人,洋务运动领袖,也是中国第一支现代化海军北洋水师的创建者。因他尽忠辅清,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远赴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受到全国人民的挞伐,首当其冲的就是站在台前的李鸿章。为了平息人民的愤怒,李鸿章被剥夺了一切官职,闲居在北京东安门外的贤良寺内。

1896年,清朝统治者慈禧太后念及李鸿章过去的功劳和忠心,决定再次启用李鸿章,让他出访欧美,了解各国政治及外交情况,同时劝说西方列强同意“照镑加税”,提高列强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欧美各国比较相信这位曾经打过交道的老中堂,更愿意与李鸿章讨论双方之间的问题。

此次出访,历时190天,73岁高龄的李鸿章经过四大洲,横渡三大洋,水陆行程9万多里,访问了俄、德、荷、比、法、英、美、加8个国家,尤其是访问了当时欧美五大强国。可以说他是清代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的人。在访问中,他考察了西方各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深切地体察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回国后如实地向光绪皇帝和慈禧陈述了在欧美的所见所闻,希望中国能赶上西方列强,在思想上也产生了对维新派的同情。

李鸿章在俄国签订耻辱条约,回来炫耀保大清20年无事,结果被打脸

在访问俄国期间,李鸿章签订了《中俄密约》,这份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利益。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日本,诱迫李鸿章同意签订这份密约。《密约》的签订使沙俄在东北拥有筑路权以及军事行动自由,为沙俄势力进一步深入和控制中国东北地区提供了各种方便,大大加强了沙俄在远东争夺霸权的地位。

李鸿章认为有了这份密约,就有了俄国的军事保证,再也不惧日本的威胁。所以在李鸿章回国后,他沾沾自喜地对黄遵宪说:“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就在这一密约签订一年多之后,德、俄相互勾结,先后在中国租借了胶州湾、旅顺、大连,建立势力范围,其他西方列强也紧随其后,把中国拖到了被瓜分的边缘。

李鸿章在俄国签订耻辱条约,回来炫耀保大清20年无事,结果被打脸

这次出访,各国对大清提出的“照镑加税”都以各种理由避过,反而让李鸿章出卖了不少大清的利益。李鸿章也毫无办法,他一直都没明白,通过不断退让签订丧权辱国条约是不可能换来和平的。只有自己够强,才能换来他国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