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尾巴老李”的老家在东平县接山镇,他的尾巴是在蓆桥下丢失的

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境内的大汇河上,横跨着一座雄伟的大桥,这座大桥名叫蓆桥,顾名思义,这座大桥定与草蓆有关。

是的,这座大桥不但与草蓆有关,更与我的本家“秃尾巴老李”有关。因为,蓆桥正是秃尾巴老李的老家,而秃尾巴老李的尾巴就是在蓆桥底下丢失的。

蓆桥原名叫李家庄。李家庄位于大汇河与金线河的交汇处,三面环水,庄里男女老少人人会水。

当时庄里住着一户姓李的夫妇,勤劳善良,乐善好施,以打渔为生。但李家老汉的渔网与众不同,网眼特大,因为李老汉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从不打三寸以下的小鱼。

东海龙王感于李老汉的好生之德,就将自己最小的儿子——小黑龙,送给他们夫妇做儿子。

小黑龙慢慢长大,善良又勇敢,经常为村民做好事!

每年雨季来临,汇河、金线河就会洪水暴涨,李家庄房屋就会被淹没、冲跨,小黑龙见状,到东海龙宫,请来一只神龟,垫在了李家庄的下面。以后每年洪水暴涨时,神龟就将李家庄托起,随洪水涨落,从此,李家庄再也没有被淹过。

“秃尾巴老李”的老家在东平县接山镇,他的尾巴是在蓆桥下丢失的

秃尾巴老李

话说宋朝真宗年间,真宗赵恒东封泰山,途经东平李家庄,正好河水暴涨,大队人马无法通过。眼看封禅日期将近,这令真宗焦虑不已。

这一日晚上,宋真宗刚刚入睡,便梦见一白发老翁前来献计:“尔修一蓆桥,便可过河。”

“何为蓆桥”?真宗问道。

老翁答曰:“用苇蓆卷成桶状,依次而排,以绳连之,上面再铺上草蓆即可”。

说完,老翁便化作一条黑龙腾云而去。

真宗醒来,第二天便吩咐左右征蓆筑桥。只约半日,一座蓆桥便落成了。

真宗乘龙辇率大队人马上桥。桥面平稳,不塌不陷,水流冲击,桥亦不摇,人皆称奇。

真宗过河后,回首蓆桥,忽然发现桥下河水殷红,正惊异间,只见一条黑龙腾空而起,黑龙无尾,断处仍有鲜血在滴……

原来,是李家小黑龙伏身蓆下,化作“蓆桥”,使真宗等官员的大队人马安全通过。

过桥时,由于车辇过重,车轮将龙的脊背碾破、龙尾碾断……

真宗于是赶紧率文武众官员跪下向空中参拜……

真宗命人重修蓆桥,并正式命名为“蓆桥”。

小黑龙没有了尾巴,托梦真宗时又是化作一白发老翁,从此就被人们称为“秃尾巴老李”

“秃尾巴老李”的老家在东平县接山镇,他的尾巴是在蓆桥下丢失的

现存于蓆桥村的老桥和龙头

后来,山东连年大旱,为谋生计,大批山东人到山海关外谋生,就是我们俗称的“闯关东”。小黑龙为保山东人平安,也随着到了关东,于是又演绎出黑龙江上“秃尾巴黑龙战白龙”的故事,也有了黑龙江上“没有山东人不开船”的说法。

“秃尾巴老李”的老家在东平县接山镇,他的尾巴是在蓆桥下丢失的

今日蓆桥新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