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人物研讀-「重在知己,而非紅顏」!

金庸對人物的寫作藝術有著他的獨特性。不管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他都沒有很負面的去寫哪一個人,畢竟人不是生來就很壞的。究竟是好事壞留給觀眾來評價,可見他給觀眾的空間很大,卻也沒有遜色了自己的筆墨,這個度把握的極好。金庸小說中的人物,你可以發現可以在身邊找到相似人物。換而言之是把現實生活中的人物藝術地展現在虛構的故事情節中,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你不難發現絕大部分小說不是純極端虛構,就是回憶寫實或者改造。再者,金庸小說中幾乎每個人物都可以再續寫一本書出來。也許這也就是金庸小說人物的可研讀性吧。

射鵰人物研讀-“重在知己,而非紅顏”!

我們就來研讀一下射鵰英雄傳。敝人功底淺薄,那麼就從先來研讀一下這裡面敝人所認為的可憐人吧。說道可憐也許大家各有說辭,而我認為最可憐的莫過於楊康和歐陽克。

也許有很多人會覺得奇怪我怎麼會覺得這倆人可憐,他們陰險狠毒,無惡不作,死不足惜有什麼好可憐的。

難道他們真的本性很壞麼,不見得吧。我還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那麼是什麼讓他們變得如此不堪。

在討論的開始,我要排除他們倆本性很壞的可能性。

首先本性很壞的人都逃不了貪利好色怕死這幾個特點。

射鵰人物研讀-“重在知己,而非紅顏”!

他們倆他貪利麼。如果楊康真的貪財愛利,他就不會對完顏洪烈不信任他如此上心。當他發現完顏洪烈對他不信任氣得離家出走。畢竟是撫養他長大的父親,面對父親的不信任能不心酸麼。在他的情感中完顏洪烈才是他的父親,楊鐵心雖說是他的生父,從小就不在一起,沒有感情。感情不會憑空產生,而是朝夕的培養。所謂的血濃於水不過是文學上對感情的藝術加工,渲染情感的詞。在現實生活是中比較扯淡的,感情需要的是培養。金庸老先生是絕不扯淡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寫的人物那麼有考究性。楊康不傻,若要為富貴利益大可順從完顏洪烈就是了,要知道他走了可就什麼都得不到了。而完顏洪烈用得著他的地方還很多。所以貪財這點他是說不過去的。若說愛名,誰不想當天下第一呢。

射鵰人物研讀-“重在知己,而非紅顏”!

歐陽克就更談不上了,他追逐天下第一隻不過是幫他的父親,不過是想用這樣的方式得到他父親的一點愛。如果九陰真經對他真的那麼重要,他就不會在最後選擇死亡。

好色這條,根本無須多說。光看看他們倆對穆念慈的態度就知道了。但凡真正好色的人,都是自私自利,只顧自己感受,不管對方喜歡與否,搶來就是了。而他們倆對穆念慈還是蠻尊重,可見他們心中是有真愛的。心中有真愛的人,本性又怎會壞呢。

射鵰人物研讀-“重在知己,而非紅顏”!

怕死也說不過去。歐陽克的死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若怕死就不會毫不猶豫地把利劍刺向自己。而楊康呢,也不會在穆念慈懷裡嚥氣的霎那如此從容。

他們本性並不壞,然而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呢。

先說楊康吧。楊康從小在優越的環境下長大。完顏洪烈雖說不是什麼正面意義上的好人。但那麼多年來不納一嬪一妾,無親生兒女,如此愛屋及烏真是世間少見啊。楊康從小在武藝才學上得到很好的培養,可以說是文武雙全英才少年,滿懷一腔熱血等著施展自己的抱負。可是事事難全,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從小養尊處優的他遭受到人生的第一次挫敗。致使內心處於頂峰的他頓時墜入低谷。未經世事的他怎經得起事情的如此變故。他突然不知道了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定位。

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人生的挫敗,或親情的,或友情的,或愛情的,或人生際遇的。。。。。。這是人性發展的岔路口,能否覺悟就看自己的了。也是人最迷茫的時候,所以一個人的成長環境非常重要,這很能影響人的靈魂和抉擇。許多人往往是錯了一步就接著往下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楊過少年那樣有著很強的自制力,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心性。

射鵰人物研讀-“重在知己,而非紅顏”!

聰明善良的穆念慈義無反顧地愛著眾叛親離的楊康。她是個明事理的人,難道她真的被楊康的花言巧語所迷惑,還是女人在情感當中真的有那麼傻。一個男人真的一無是處,那麼沒有女人會愛他。每個女人愛一個男人都有她的理由,但從不宣至於口,儘管我們旁人看起來那男人有多麼不堪。也許這也是自古女人心海底針的緣故之一吧。若楊康真的那麼一無是處,穆念慈也不會那麼愛他。正因為穆念慈是這世上唯一懂楊康的人,也只有她才能看到楊康內心的另一面,也就是眾人都無法看到的一面。

再者,又如穆念慈對楊康師傅所說的那樣“你們何曾真心待過楊康”他們總是打著正義的旗號做這樣做那樣,他們自己對正義一詞又真正理解多少呢。他們的心真的剛正不阿麼?若果真如此就不會老懷疑他。不是楊康不想做好人,而是他們抹殺了楊康重新做人的機會。楊康年少無知,怎懂得把握自己。做長輩的非但沒有好好引導,還對人盲目下定義。從某種意義上說使他們這些所謂的正義之士把一個正值青春年少懵懂的少年推向了絕路。

說道歐陽克,他比楊康可憐多了,他才是劇中最可憐的人。縱然他能武功天下第一又能怎樣呢,縱然他能坐擁天下美女又怎樣呢,縱然她他能富甲天下又怎樣呢。他的心依然是孤獨的。

射鵰人物研讀-“重在知己,而非紅顏”!

他的父親不愛他只愛天下第一;他的母親不愛他,得不到他父親的愛,一切對於她來說都不構成意義;然而最不幸的是連他最愛的人也不愛他,也不願懂他。,我很能理解他為什麼選擇死亡,對於他來說確實是生無眷戀。若穆念慈接納他的話,最後他不會選擇死亡。至少他還有活下去的理由。

相比之下楊康幸福多了。楊康從小備受寵愛,而歐陽克則像父母離異的小孩,爹爹不疼,孃親不愛,什麼都靠自己刻苦努力。沒有人給過他一絲溫暖,沒有人給過他一絲關愛,也不怪他不知道憐憫蒼生。而他對這個世界要求的也不多,僅僅是一絲溫暖,一絲關愛。他連天下第一也不要,如此費盡心機找到九陰真經只是為了助他父親成為天下第一,並希望能因此得到他父親的愛。而上天並不憐憫他,父親的冷酷把他推向了死亡的道路。楊康死的時候還可以躺在自己心愛的紅顏知己懷裡,而他只能是眼睜睜的躺在冰冷的地板上。歐陽克也算得上是一偏偏英才少年,不知道藍顏命薄一詞用他身上是否合適。

射鵰人物研讀-“重在知己,而非紅顏”!

人都是渴望被理解的,得不到理解的人是痛苦的。也難怪理解如此萬歲。古人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千古知音難覓。不難理解自古英雄對紅顏知己的好逑。

重在知己,而非紅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