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版《射鵰》背後:大陸人打造香港經典

金庸去世勾起回憶,於是去複習83版的《射鵰》,然後很想知道這個片子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在網上搜索資料,然後發現,可以說是大陸移民而不是香港本土人撐起了這部經典。

首先是金庸,寫小說的人,始作俑者。1924年生於浙江,先後在重慶和上海上大學,在上海大公報工作。家境很好,在清朝時“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但後來政局變故,家道中落。母親死於日軍侵華,當時金庸13歲。1948年24歲時來了香港。1951年父親在浙江被迫害死,當時金庸27歲。幾年後金庸開始寫武俠小說,創建《明報》。金庸的身世像極了他筆下的武俠人物,國仇家恨,絕處逢生。

第二個關鍵人物,邵逸夫,香港無線電視的老大,升級香港電視業的領軍人物。1907年生於浙江,跟金庸類似,本來是名門望族,後來家道中落,跟兄弟們一起做電影事業。918事件後,1932年把公司搬到香港,當時25歲。1980年,邵逸夫成為香港無線電視的大股東,其事業重心從電影轉向電視,80年拍了《上海灘》,83年拍了《射鵰》。

當時有個叫鄒文懷的人,本來是給邵逸夫打工,但後來自己創辦了嘉禾,成就了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等傳奇,在電影業把邵氏打的落花流水。但未必是因為邵逸夫不如鄒文懷,而是他看到電視這門生意比電影更穩定,影響力更大,也更賺錢,於是轉向。當年用電影精英去拍電視,相當於我們現在説的降維攻擊。邵逸夫從70年代開始大搞藝人培訓班,後來很多香港巨星都出自於此。培訓班的意義是不受大明星的氣,降低成本。當年邵逸夫打造的香港無線電視是一個前臺幕後都很強的系統班底,橫掃全亞洲,經典頻出,巨星雲集。

第三個關鍵人物,監製和導演王天林。1928年生於上海,抗戰結束、內戰開始的1945年到香港,當時17歲。他是第一個把電影拍攝、劇本與武打技巧引入電視工業的人,使電視業有大突破。換句話說,他是把邵逸夫的戰略構想落地的人。他監製的電視還有《書劍恩仇錄》、《京華春夢》、《萬水千山總是情》、《楚留香》、《神鵰俠侶》。他的兒子也是導演,叫王晶。有不少徒弟,一個叫杜琪峰,一個叫林嶺東。後來杜琪峰拍《黑社會》和《槍火》,王天林演黑幫大佬,相當老道。

83版《射鵰》背後:大陸人打造香港經典

實際上83版《射鵰》到這裡就算基本立住了,這三個傢伙自然會吸引或者搞定最強的人和資源。靈魂三人組都是20歲前後,在內地陷入戰亂或者動盪的時代到香港,然後在這個熔爐裡自然組合起來。下面還有更多的關鍵人物。

顧嘉輝,幾首主題曲的作曲,至今還能讓我們心動的旋律即出自此人。1933年出生於廣州書香門第,15歲1948年舉家遷到香港。後來受到邵逸夫的資助去美國學音樂,後來擔任香港無線電視的音樂總監,然後成長為香港音樂屆的泰山北斗。《上海灘》和《萬水千山總是情》的主題曲出自顧嘉輝,還有《英雄本色》主題曲《當年情》,《古今大戰秦俑情》主題曲《焚心以火》,等等。

黃霑,這是大名人,為幾首主題曲填詞。1941年生於廣州,49年隨父母到香港。被港人稱為“鬼才”。他填的詞有《上海灘》、《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倩女幽魂》、《我的中國心》,等等。

羅文,主題歌的男主唱,能把歌唱的豪氣萬丈,或者肝腸寸斷。1945年生於廣西,17歲1962年到香港。前五年做裁縫、雜工、銀行練習生,後來跟朋友組樂隊。他還為另一個紅透大陸的電視劇唱過主題曲,《霍元甲》。

倪匡,83《射鵰》的顧問,主業是寫小說,最有名的是衛斯理系列。1935年生於上海,建國後做了警察,1957年在一次風雪中運煤途上,將一座木橋拆毀了燒火取暖,因此受到隔離調查。然後偽造文件去了廣州,再“叛逃”香港,當時22歲。跟大部分去香港的內地人一樣,一開始從街頭小工做起,最後靠碼字名聲大噪。

到這裡,金庸、黃霑、倪匡,“香港四大才子”中有三個跟83版《射鵰》密切相關。四大才子剩下一位蔡瀾,是新加坡人,小有名氣後再到的香港。香港四大才子,沒一個是本地出生。這表示香港的安定環境和包容文化,能納天下華人為我所用。

陳文輝,人物形象設計,當時是無線電視的化妝總監。1936年生於廣東。1990年在《第一滴血》為史泰龍化妝,為歷屆香港小姐評選化妝。

劉丹,演洪七公。1944年生於山東。他演的另一個經典是80版《上海灘》的馮敬堯。

秦沛,演成吉思汗。1945年生於北京,1965年到臺灣,1970年到香港。

夏雨,演丘處機。1946年生於廣州,1962年在“偷渡潮”中到了香港,參加了邵氏的話劇培訓班。

上面這些都是老人,不過兩個男主年輕人,演郭靖的黃日華1961年生於廣東,演楊康的苗僑偉1958年生於浙江,都是童年到香港,都是無線電視的藝人培訓班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王天林的副手之一,執行導演徐克,當時只有32歲,後來打造了《東方不敗》、《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等等經典。他1950年生於越南,那時越南處於戰亂,童年一直在槍炮聲中度過,16歲1966年到香港,才開始過上正常日子。

後來徐克在《英雄本色3》裡再現了這段歷史,使得這部電影在意境上上升到國家和時代的層面,而不是前兩部《英雄本色》僅僅陷於江湖恩怨和兒女情長的市井層面。後者在香港即可以體味到,前者卻得在戰火肆虐中才能經歷。這可能正是在香港本土安定環境中長大的導演的缺憾,比如杜琪峰(香港出生)、王家衛(5歲從上海到香港)、吳宇森(5歲從廣州到香港)以及後來的莊文強、麥兆輝(香港出生),他們能把都市警匪和小資文藝拍得爐火純青,卻很少拍出大時代背景下的大視野。

徐克側面印證了兩點。一,香港是當時全球華人的聚寶盆,力出一孔的孔。香港的安定和自由,吸引了最不安份、最激憤、也很有實力的人。二,童年所經歷過的戰亂動盪,激發人的鬥志,把他們的才華逼了出來。生命的果實在香港成熟。

如此可見,現在那些只做香港人、不做中國人,要把“大陸狗”趕走的香港年輕人,實在少不經事。

最後不得不說到翁美玲,這個香港本地人。黃蓉是《射鵰》的靈魂,而翁美玲把這個角色演活了,把黃蓉的活潑、狡猾、俠義、專情融為一爐,這是83版《射鵰》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可在短短兩年後,27歲的翁美玲就自殺殉情了。這一切是為何?

翁美玲的生父是軍官富戶,有妻有妾,其生母並無名份,放在現在大概是小三,翁美玲算私生子。七歲時生父去世,生母未分到財產,然後改嫁,移民英國。翁美玲卻未能馬上跟著去英國,在香港跟舅父生活了幾年。而後移民英國,在那裡的八年裡,有七年在學校生活。最終翁美玲決定回香港獨立打拼。

這樣的人生經歷,是非常沒有安全感,要看人眼色,討人歡欣,練成一顆七竅玲瓏心。翁美玲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金庸筆下的經歷奇特的角色,卻是活生生發生在現實中。於是翁美玲能在幾百個候選人裡脫穎而出,把黃蓉的各種特點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不過翁美玲的挫折磨練只來自於人情冷暖,而沒有在戰亂動盪裡真正的生死考驗,還是沒能脫掉脆弱的本質。後來受不了情變在最風光的人生頂峰自殺,似乎也是早已定下,一脈相承。唏噓。

翁美玲的童年,徐克的童年,金庸們的童年,都是梅花香自苦寒來。80年代的香港,成為他們的會合、綻放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