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灌陽:檳榔芋「壘起」瑤鄉農民致富路

在山清水秀的灌陽縣洞井瑤族鄉洞井村,一泓山泉潺潺流動,滋養了山腳下數百畝芋頭田。水好芋頭自然香甜,但要芋頭豐收,還得靠人勤勞。日前,筆者在芋頭田裡看到村民鄧根旭趁著好天氣,正忙著護理田裡的芋頭。

洞井村生態環境優良,遠離汙染,依山傍水,這裡的農產品都是“喝”著山泉水長大的。儘管自然條件好,但過去村民都是以種水稻為主,水稻收入不高,一般一畝水稻年利潤只有幾百塊。這麼好的水質和肥沃的水田,怎麼產不出高效益呢?難道村民願意“守著臘魚吃白飯”?

桂林灌陽:檳榔芋“壘起”瑤鄉農民致富路

抓好芋頭生產管護工作

今年年初,村民鄧根旭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勵下,通過土地流轉將洞井初中周邊300多畝土地承包了下來,進行芋頭種植。他選擇了抗病蟲害能力強、營養豐富、口感細膩、香味獨特、個頭大的本地檳榔芋來種植。現在正是芋苗生長的時節,連片的芋苗,由於抗病蟲能力強,極少用藥防治,加上管護及時到位,芋頭長勢旺盛。

在問到為什麼想到回家連片種植芋頭時,鄧根旭爽快地告訴我們原因。2008年退伍回家後,在家種過田,正因種水稻收入少,他輾轉灌陽、恭城、平樂等地推銷水果,後又在湖南江永、廣西恭城、荔浦種過芋頭,在多年的打拼中掌握了不少種植芋頭的技術。他看到在外縣種植的芋頭,產量高,效益好,一畝芋頭產量一般在六千斤左右,管理好的八千斤也不成問題,每畝可以純收入三四千左右,比種水稻強;還因為種芋頭管理省事、投資少、見效快。由於檳榔芋抗病蟲能力強、用農藥少,營養豐富、口感細膩、香味獨特、個頭大等優點,很受消費者青睞,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桂林灌陽:檳榔芋“壘起”瑤鄉農民致富路

鄧根旭在與村民交流檳榔芋的種植技術

放眼綠油油的芋頭基地,微風吹來,芋葉翻起陣陣波浪,送來一股股微微泥土和嫩芋的清香。鄧根旭踩在水田裡仔細地護理著芋苗,一番勞作下來,汗水早已溼透衣衫,他一邊護理一邊說:“看到外面種的芋頭,個大價格又好,就想到我們家鄉有大片的土地,空氣好,水質又好,很適合種植芋頭,於是,我就回來把這片300多畝田地租了下來,然後種上芋頭。由於種植芋頭面積寬,家裡人管理不過來,於是,我請了周邊鄉村的70多個貧困戶、農民來幫我種植管理,一來增加了他們的收入,二來提高了他們種植芋頭的技術。”

按今年的訂單和目前芋頭的長勢,鄧根旭略略地勾了一下手指計算,今年的芋頭每畝純收入在5000元左右。下一步,鄧根旭還將通過當地村黨支部、村委引導周邊鄉村的貧困戶通過“黨建+”“互聯網+”和品牌化包裝等方式,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高效種植產業,以規模種植芋頭、茄子、辣椒等多樣化作物“壘起”脫貧致富之路。(桂林日報 通訊員 陸仕臣 文/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