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們的學習能力!

淺談我們的學習能力!


多年前整容熱初盛時,坊間傳說韓國的整容店,在大街上放眼望去,那規模龐大的跟在中國大街上的飯館子相當!沿街兩邊的整容店真是鱗次櫛比、應有盡有!鏡頭轉換到今日的中國商業街裡,由飯館子和教育培訓機構統領風騷。整片廣告牆上要麼是各系各派各地特色菜餚LED格外跳躍閃耀,要麼就是各種“精準輔導、名師教學、國際前沿、全腦開發”等等的LOGO相映成趣。走在商業街上,聽到的、看到的,除了“正宗的、祖傳的、老字號的”,就是“提高思維力、專注力、學習力”……。平日裡,飯館子裡熱鬧非凡,培訓機構裡也是人頭攢動啊!看著一派物質滿足與精神追求相得益彰,好不熱鬧啊!

然而,當你真駐足在其中,想選個培訓機構給孩子時,你會從哪幾方面著手考量呢?想必一般是數學差選數學班,語文差就選語文班,坐不住就選專注力班,想培養個特長就琴棋書畫班……家長不惜花了重金給讓孩子學啊學,結果又怎樣呢?殊不知,如果孩子的學習能力差,那是神仙也無計可施呀!

那究竟什麼是學習能力呢?讓我們在美國權威腦科學家約翰·梅里納的著作《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中找找線索吧!

學習能力好壞與智力高低相關。那影響智力的兩大要素如下:一個要素是記錄信息的能力,稱為“晶體智力”,它能使腦內的各種記憶系統合力創造出結構豐富的數據庫;另一個要素是讓數據庫內的信息,適應特定情境的能力,這需要進行即興發揮,既要回憶數據庫裡的信息,又要對其進行重組以適應新形勢。 這種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又被稱為“流體智力”。記憶和即興發揮的結合賦予了人類祖先兩大生存適應性行為:迅速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以及在不斷變化的殘酷環境中靈活運用這些總結出來的經驗。

人類的智慧大餐中還有許多其他原料,其中有5種重要的能力,構成了所謂的“聰明”:

1、渴望探索:好奇心更是全球偉大領袖身上共有的顯著特點。無論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人類祖先,還是如今激烈商戰中的現代人,勇於探索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生存策略。

2、自我控制:與智商相比,自控能力在預測孩子將來學習成績方面更加可靠,自控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是否能夠過濾掉各種干擾。在充滿了感官刺激的世界裡,這種能力會讓孩子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3、創造力:創造力的核心要素是發現新舊事物之間的聯繫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富有創造力的人能夠將看似不相關的事物聯繫起來並加以創新。因為創新與風險密不可分,研究發現勇於創新的企業家都具有功能性的衝動,並且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也很強。

4、語言溝通:說話是一項極為複雜的認知功能,在人類的智力中佔有重要地位。剛出生的寶寶就能辨識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發音特徵,但到1歲大時就不再具備這個特徵了。怎樣不讓這扇語言高速公路的大門關上?只有一個措施被證明是奏效的:就是一個大活人用外語和寶寶進行交流,唯有這樣,嬰兒腦內的神經元才會記錄下外語的語言、詞彙和語法。

5、理解非語言溝通信號:研究發現,在手指精細運動控制能力提高之前,孩子無法掌握複雜的詞彙,這揭示了“肢體語言是通向思維過程的窗戶”。學習肢體語言能夠提高其他認知技能。

上面的這些能力,是傳統的智商測試基本測不出來的,具有遺傳性,也更取決於後天教養的影響。在瞭解怎樣“利用腦科學原理,提高孩子智力水平”之前,必須知道一點,即:大腦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生存。 人類所具有的每一項技能都是為了避免自己被滅絕而進化出來的,學習能力也不例外,這不是大腦的主業,而是一種副產品,我們不是為了學習而生存,而是為了生存而學習。大腦最關心的是安全,然後才是學習。然後約翰·梅里納提出的大腦養分是母乳、父母提供的語言環境、開放性的活動及對孩子適切的鼓勵。

綜上所述,約翰·梅里納的理論與王臻惠老師整合的感統理論殊途同歸,即智力的保障及提升離不開充足的能量和豐富多元的感覺刺激。有了良好的智力,包括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才可以有良好的學習能力。追根溯源,大腦神經通路的建立是一切能力的基礎條件。 而後天的教養條件必然就是感覺刺激與能量供給。只有良好的感覺統合才能給予孩子身為心用的自信,心安了才會不斷地長智慧。

以下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是關於現清華大學教授魯白為兒子求學的一個片段。內容如下: 我的兒子在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還不錯,但是非常調皮搗蛋。我經常被老師叫去“訓話”,要我好好管教我的小孩。他也被一些重點中學,“天才班”錄取了,但考慮他也許更需要“管教”,就想讓他去讀一個在華盛頓地區的私立學校,叫做Landon School。這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我們去拜訪時,問他們的教育理念是什麼,這所中學教什麼。負責人回答說,無非就是三點:第一點大家都知道,是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第二點是他們非常重視道德教育,這個也可以理解;第三點是一個字,叫etiquette,指的是修養,教養,包括禮貌地合適地待人接物、羞恥感、正義感、誠懇,尊重他人。我問他們道德教育和etiquette怎麼來培養,他說我們這個學校非常非常重視體育,我們每一個學生每天都必須參加體育活動,是team sports。每一門老師除了教一門課之外,都必須是一個運動隊的教練。

家長朋友們,對於文中約翰·梅里納教授提到的“開放性活動”與魯白教授提到的“體育活動”有何判斷呢?相信理解感覺統合觀念的你,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