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事件,到底是鬧劇還是紕漏?

“名字被替換”“答題卡被掉包”這事竟然出現在了高考試卷上。網絡雷人劇的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事件始末

距離2018年高考結束快兩月,正當高考話題淡出公眾視野之際,一篇名為《四家長質疑考生答題卡調包,紀委介入檢察官實名舉報》的文章近來被某自媒體曝出。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事件,到底是鬧劇還是紕漏?

這篇文章的源頭,最早出自蘇先生的博客。來自河南周口的蘇先生,女兒參加了今年的高考。等成績出爐,蘇先生一家傻了眼,孩子分數之低,與估分情況大相徑庭。誰曾想,另外三名來自河南商丘、洛陽、信陽的家長,也找到蘇先生,表示自己孩子也都存在高考分數過低,與平時成績完全不符,更和孩子估分懸殊過大的情況。接著,蘇先生在7月22日發佈博客萬字長文,詳述了4人情況。

有媒體對此事進行了跟進報道,一篇名為《河南家長疑孩子高考答題卡被調包:存多處修改痕跡》的新聞也引來網友熱議。

據該報道稱,蘇先生的女兒在考試結束後,給自己估的分是627。但當成績出爐時,卻只考了335分。“老師聽到這個成績,吃驚的手機都掉了”蘇先生說。

與之相類似的,還有同期參加高考的小夢(化名),自己估分500多,查詢成績230分;盧女士的女兒估分500多,查詢成績243分;小天(化名)估分500多,查詢成績261分……

面對這樣的懸殊,家長們起了疑心,其中三人通過各自的私人關係或者正規維權途徑,看到了自己的答題卡,一時間,家長都懵了圈……

在看到答題卡的瞬間,蘇先生和孩子就驚呆了:“答題卡與在考場上填寫的出入很大。”

蘇先生稱,女兒告訴他,自己高考的作文題目是《不負時光,不負年少——致2035的你們》。然而,在河南省招辦查到的語文答題卡上,作文題目卻成了《富強中國,不負年少》。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事件,到底是鬧劇還是紕漏?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事件,到底是鬧劇還是紕漏?

為了印證女兒的說法,蘇先生讓女兒默寫了當時作文的內容,並提交給了調查機關。“一方面鑑定筆跡,一方面查作文去向。我女兒的作文在誰名下,誰就有問題。”蘇先生說。

無獨有偶,盧女士也發現,孩子答題卡上的姓名、考生號都有明顯的修改痕跡。英語答題卡上,盧女士女兒名字中的“淇”先被寫成了“琪”,之後又被修改成“淇”;理綜答題卡上,條形碼上方的數字被人用黑色水筆塗改;語文答題卡上,座位號先被寫成了“05”,之後被改成了“06”。盧女士稱,這些修改均非出自女兒之手。

更令盧女士不解的是,女兒的數學答卷上,出現了兩種粗細不同的字跡,“考試都是官方統一發的答題工具,怎麼可能在一張試卷上有兩種粗細不同的筆跡?”盧女士說,即便以上的塗改、考號寫錯都是女兒故意為之,不同筆跡這個事情怎麼解釋?

河南招生辦回應

然而,8月7日,19點57分36秒,河南招生辦對於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一事作出回應,卻表明考生的答題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等信息與條形碼完全一致,試卷答題卡上的字跡一直,確認是學生本人所寫,並表明成績準確無誤。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事件,到底是鬧劇還是紕漏?

至此,網友對河南招生辦的質疑聲音開始分化,開始把矛頭指向考生,認為是考生在撒謊。網上出現了很多對當事的同學批判的聲音。

質疑考生平時成績全部600分以上都是靠抄襲得來的。並通過各種推斷,猜測當事的學生是在知道自己考得不好,自己塗改條形碼,不想在家長面前“原型畢露”從而有一個交代。但當成績出來以後,與自己平時分數相差太大,只好以成績出錯了為由欺騙家長,只是隨口撒了一個謊以後沒法收場,只好繼續編下去。

但是很多的考生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紛紛以匿名的方式在網絡上發聲,表示蘇同學平時就具有考上985的能力。反而質疑起官方招生辦公佈的“致全省招生考試戰線同志們的一封信”的文件。

調查仍在繼續,河南招生辦作為被舉報的一方,作為被調查的對象,在這個發佈這樣一篇類似信件的文章,有多少可信度呢?如果是調查結果,那到現在為止,為什麼沒有官方的嚴正聲明,甚至沒有帶有公章的文件?這不由得讓人心生疑慮。

招生辦網站上是不是有攪混輿論風向的嫌疑?故意讓網友把質疑的矛盾對準家長和學生,以求輿論上的優勢。

截止到目前,各方的信息都讓案情變得撲朔迷離,整件事情,到底是學生的鬧劇還是官方的紕漏,還是為了博人眼球的假新聞?都沒辦法確定!

但不管怎樣,在真想到來之前,我們都不應該急於發表結論,最後真相是怎樣的,還是要等待調查結果的公佈。這真相到來之前,不要跟風去批判四位同學,更不要一味的質疑高考的公平性,否則,你一味的跟踩,只會成為一些“暗黑勢力”達到目的的輿論工具,成為網絡暴力施暴者的一員。

“高考答題卡被掉包”事件,到底是鬧劇還是紕漏?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廣東昇學快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