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印象 作者 姚福龍

南京印象

2014年的大年初二,我和妻子來到南京。街上的樹有年頭了,很多合抱粗的樹默默地告訴人們這座城市的厚重和滄桑。

總統府,是心裡痛的地方,汪精衛的南京政府在這裡盤踞了八年。汪精衛為了坐上頭把交椅不惜賣國,可悲可憎!總統辦公室,也就是一個縣長辦公室的範兒,真不知說啥好。到了夫子廟,人多,依然繁華,但已很難尋覓當年的痕跡。南京古秦淮,人擁成疙瘩了。稍坐,喝碗粥,看了秦淮日間的熱鬧,等晚間再看夜景。不知能否尋覓到朱自清、俞平伯筆下“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有一副對聯:"舟行碧波上,食在槳聲中"。聽不見嘩嘩的河水聲,也沒了咿呀的槳聲;燈市確實多彩,造型色彩各異;喧鬧的市聲,擁擠的人流,已經很難發思古之幽情,也很難還原六朝古都歷史人物或清晰或模糊的身影。

南京印象 作者 姚福龍

南京是一個滄桑感特強的城市。走進"江寧織造",第一次明確了“錦"的含義,心裡默唸錦當初可不是尋常百姓享用之物。目睹朝天宮裡陳列的明朝時一米多粗的銅質、鑄鐵城市下水管,不由感慨當時的統治者在城市建設方面可是下了硬功,絕不是搞節約應付一時,絕非豆腐渣工程;敲擊銅質水管,發出嗡嗡的回聲。登上中華門城牆,當年建造時的磚塊至今猶存,還有清晰可見的刻字,那是燒磚者的姓名等資料,一旦質量有問題就會立即問罪,也算是一種責任追究;勝棋樓裡朱元璋與徐達對欒,緊急之下徐達走出了"萬歲"的圖案,顯示了徐達的應變之能和無奈,使今人感慨中國官埸潛規則之淵遠流長。

南京印象 作者 姚福龍

登上南京長江大橋,寬闊奔湧的長江順流而下,想起"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宣告了孫吳政權的滅亡;想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想起了1949年隨著毛主席"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一聲號令,解放軍千帆齊發、橫渡長江的壯景;小米加步槍竟然打敗了飛機加大炮,洋軍艦擋不住木帆船;洶湧流淌的泰淮河,滾滾東去的長江水默默地告訴我們,民心向背是一個政權生存的基礎,民心是一種無形而又最強大永恆的力量。

南京印象 作者 姚福龍

南京之特別,還在於興衰更替。中華民族的秦皇漢武,大唐氣象發源發展都在長江以北。六朝古都,更多地留給後人的是歷史的痛苦和嘆息。陳列的南朝幾百座寺院名單密密麻麻,印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把希望寄託在求神拜佛上,耗費了多少財富?南宋偏安江南,也有了一時繁華,但不圖收復山河,風波亭上害了岳飛父子,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終被蒙古鐵騎所掠,發展成果被入侵者盡收囊中,這就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下場。民國也是如此。真是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可惜了心靈手巧的江南民眾士子,地靈人傑俱被風打風吹去。今日南京的季建業,功乎罪乎?又滑入了歷史的泥潭,後人切當戒之。

南京印象 作者 姚福龍

作者簡介:姚福龍,淳化縣人,先後畢業於咸陽師範專科學校,陝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級政工師。多年來在中央、省市級報刊發表散文、雜文、新聞特寫等百餘篇。著有散文集《恆守正念》。

審稿 王藝紅(編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