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結構化」多特徵分析,助力精準人像識別應用

近幾年來,作為公安視頻偵查的重要手段,人像識別在公安實戰過程中的應用需求正在加速釋放。公安部門需要比對大量的視頻、圖像,從海量視頻監控數據中精準、快速地找到目標人物。智能人臉系統的部署將警務人力極大地解放出來,帶來了警務實戰效能與效率質的提升。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融合應用,人像識別在公安視頻偵查中的輔助作用也越來越關鍵。

“人員結構化”多特徵分析,助力精準人像識別應用

M:N模式精準人臉識別應用仍存技術難點

當前,公安視頻偵查中人臉識別的應用一般分為兩種場景:一種是靜態人臉識別比對,從監控錄像中採集人臉的截圖,然後和目標庫(如犯罪分子庫、黑名單庫、失蹤人員庫等)做靜態比對,縮小目標範圍到幾人、十幾人內,提高身份確認的效率;另一種則是直接在監控視頻中做動態比對,實時檢測、比對分析、跟蹤人臉。

在1:1、1:N靜態人臉比對場景中,因為人臉比對的數據量較小,且環境干擾因素較少,人臉識別的準確率普遍能夠達到99.5%以上甚至100%。但在複雜的M:N模式下的動態人臉布控過程中,要做到超高精度人臉識別和追蹤仍然不太容易。這裡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抓拍距離、光線環境、人臉角度等等,干擾性較大,應用到實戰場景中仍然有一些技術難題需要攻破。

智能抓拍引擎,提升動態人臉識別準確率

要提升動態人臉識別的準確率,首先要保障的是人臉圖像的抓拍率,這一點在很多技術類文章中鮮少提及,但其實是很關鍵的因素。在動態人臉抓拍場景下,大量移動目標的重疊、分離、移出區域等都是導致漏拍的關鍵因素。

“人員結構化”多特徵分析,助力精準人像識別應用

華為全新“星像”系列人員結構化智能攝像機中的T-Shot智能抓拍引擎,可以有效解決目標跟蹤遺漏、目標重複的問題,可將抓拍有效率提升到96%以上,將重複率控制在8%以下。

同時,內建的圖像評價篩選算法可自動選擇最優抓拍,剔除重複圖片,一方面減少傳輸圖片的數量,降低網絡傳輸和後端計算壓力;另一方面篩選出高質量人臉抓拍圖片,提升識別的準確率。

多特徵算法疊加,獲取更精準的識別率

在保障高質量人臉圖像抓拍的基礎之上,再從算法角度強化人臉特徵的檢測提取,以獲取更精準的識別率。

人臉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物特徵,具有結構複雜、細節變化多等特點,同時也蘊含了大量的信息,比如性別、年齡、表情等。在動態識別場景中,算法主要是基於面部進行特徵點檢測分析,單一在人的面部區域做特徵提取,仍然會受光線、環境以及非配合條件等因素,影響到最終的識別準確率。

針對這個問題,華為“星像”系列智能攝像機,一方面採用多特徵人像識別技術,可實現“人臉&人體”多特徵檢測、提取、分析以及輔助跟蹤,支持人臉、人體、頭肩等部位同時抓拍,特徵提取點更豐富多維,包含人物性別、年齡、是否帶口罩、人物服飾等10餘種屬性特徵,實現最優人臉&人體相關聯。從人臉到人體,從單一特徵到多特徵,隨著目標人物細節特徵的豐富,基於深度學習的算法,可以在訓練過程中讓深度神經網絡“自動” 從訓練的數據中學習最適合的特徵擷取方法,自主篩選更精確的信息,多樣性人像特徵的算法疊加,達到更精準的識別效果。

“人員結構化”多特徵分析,助力精準人像識別應用

人臉&人體 多特徵檢測提取

另一方面,華為“星像”系列智能攝像機,還可通過多攝像機間的協同、端雲間的協同進行聯合判斷,單機比對處理後再多機配合計算確認,從而降低人臉誤檢率。

AI場景自適應,成像更好滿足實戰應用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安防應用中,攝像機安裝的環境千差萬別,同一個安裝場景會有不同的環境變化,這也給精準人臉識別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為“星像”系列智能攝像機,內置實時圖像質量檢測與評估特性,具備自我感知和場景適應性學習能力,可通過AI算法自動識別場景環境,比如霧天、雨天、低照場景、寬動態場景等等,而後自動調整參數,使圖像在不同的場景下呈現最優狀態,更好地滿足實戰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