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拐李與會仙橋

之五

母城渝中有一個叫會仙橋的地方,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說會仙樓,老重慶人都知道,當年整個渝中半島只有兩幢醒目建築,一個是解放碑,另一個就是位於解放碑東500米左右的會仙樓。那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重慶城最氣派的大樓,它就是在會仙橋的舊址上修建起來的。

鐵柺李與會仙橋

【 會仙樓(羅大萬)】

舊時的解放碑可沒有現在這麼繁華,運輸主要走水路,下半城離碼頭近自然就先發展起來了,有水就有橋,那時以橋命名的地方特別多,如一號橋、觀音橋、童家橋、楊家橋、化龍橋、陳家橋、石坪橋、天星橋、土橋、上橋、新橋等等,那時還沒有長江嘉陵江這樣的跨江大橋。特別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名橋不見橋,如觀音橋,即便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到橋的身影,有的橋隨著城市的發展失去了功用,有的純屬是取其吉祥之意,觀音橋便屬於後者。溪水行舟,橋樑便跨越其中。那時的橋基本上是修來跨越山澗溪流的,為行人行路方便,所以都不大,會仙橋就是跨在一條流向洪崖洞的小溪溝上的石拱橋,它小到上橋三步,下橋三步,不管怎麼說它總是一座橋,在清光緒年間的重慶府治圖中可查到。

鐵柺李與會仙橋

【清光緒年間的重慶府治圖】

關於它的來歷民間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前,洪崖洞嘉陵江邊有一漁郎,為人勤勞善良,以打魚為生。漁郎打魚的收入除了自己生活,還經常拿出來接濟遇到困難的人,自然沒有餘錢討媳婦。漁郎也不著急,還是打魚過日子。一天,有一個姑娘在河邊洗衣,不慎掉進深水裡。正巧漁郎經過,見有人落水,一個魚躍鑽入水中,把姑娘救了上來。漁郎救人後不聲不響的就回到了自己的船上。以後漁郎每次上岸,都能和這個姑娘相見,久而久之,互相就心生了好感。漁郎得知姑娘蘭花與母親相依為命,平常靠做些漿洗縫補為生,日子過得十分清苦,所以每天進城賣魚時,都要拿一條魚放到她洗衣服的地方。姑娘知道漁郎單身無人照顧,也時常替漁郎漿洗縫補衣服。也許是上天眷顧,這天漁郎打了滿滿兩大簍魚。想著賣掉魚之後就可以取蘭花過門了。哪知船靠岸就看見蘭花在岸邊哭泣。一問方知,蘭花的母親去世了,沒錢安葬。漁郎善良,也不管自己娶親的事了,安慰道:“蘭花,你不著急,母親的後事有我,先把後事辦了,再來說其它。今天打到好些魚,等我拿去賣掉後,就有錢去買老衣回來做白事了。”說完挑著魚簍就往城裡趕。漁郎怕魚死了賣不起價,於是緊趕慢趕上氣不接下氣的到了這三步石梯的橋邊,一看簍子,裡面的魚都翻白眼不動了,魚一死,就賣不出去了,拿啥錢給蘭花母親辦後事?漁郎心一急,不禁大哭起來。

鐵柺李與會仙橋

【 情景相似圖片(網絡)】

此時,橋對岸說說笑笑的過來了一群人,看到漁郎在哭,都笑他。走在最後面的是個瘸子,只見他取下隨身背的水袋,往魚簍裡灑了幾滴水,然後說:“你看你的魚都活過來了,還不快點挑去賣了?”漁郎一看,果然魚簍裡的魚全部又都活蹦亂跳起來。漁郎總算賣了魚,辦了蘭花母親的後事,最後也有情人終成眷屬了。有人說那是漁郞遇到了八仙過橋,漁郎的仁義感動了神仙,鐵柺李便使出了法術,讓魚起死回生,於是這座橋就被稱作了會仙橋。

鐵柺李與會仙橋

【 情景相似圖片(網絡)】

可惜的是,民國時期為了擴建城區,會仙橋被拆掉,現在還在世的真正見過會仙橋的重慶人沒多少了。不過後來在其舊址修建的名噪重慶的“皇后餐廳”,是很多人都見過的,周圍還有心心咖啡館和老四川,那地是解放碑最時髦最熱鬧的地方了。再後來70年代皇后餐廳被拆掉,舊址上又修了15層高的會仙樓。而現在,在同樣的地方,就是300多米高的環球金融中心大廈,簡稱WFC。

鐵柺李與會仙橋

【重慶環球金融中心大廈,(羅大萬)】

有人說在寸土寸金的解放碑,會仙樓那塊地盤如此火爆是有仙人相助,對此你怎麼看?

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