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拐李与会仙桥

之五

母城渝中有一个叫会仙桥的地方,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如果说会仙楼,老重庆人都知道,当年整个渝中半岛只有两幢醒目建筑,一个是解放碑,另一个就是位于解放碑东500米左右的会仙楼。那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庆城最气派的大楼,它就是在会仙桥的旧址上修建起来的。

铁拐李与会仙桥

【 会仙楼(罗大万)】

旧时的解放碑可没有现在这么繁华,运输主要走水路,下半城离码头近自然就先发展起来了,有水就有桥,那时以桥命名的地方特别多,如一号桥、观音桥、童家桥、杨家桥、化龙桥、陈家桥、石坪桥、天星桥、土桥、上桥、新桥等等,那时还没有长江嘉陵江这样的跨江大桥。特别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名桥不见桥,如观音桥,即便是挖地三尺,也找不到桥的身影,有的桥随着城市的发展失去了功用,有的纯属是取其吉祥之意,观音桥便属于后者。溪水行舟,桥梁便跨越其中。那时的桥基本上是修来跨越山涧溪流的,为行人行路方便,所以都不大,会仙桥就是跨在一条流向洪崖洞的小溪沟上的石拱桥,它小到上桥三步,下桥三步,不管怎么说它总是一座桥,在清光绪年间的重庆府治图中可查到。

铁拐李与会仙桥

【清光绪年间的重庆府治图】

关于它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前,洪崖洞嘉陵江边有一渔郎,为人勤劳善良,以打鱼为生。渔郎打鱼的收入除了自己生活,还经常拿出来接济遇到困难的人,自然没有余钱讨媳妇。渔郎也不着急,还是打鱼过日子。一天,有一个姑娘在河边洗衣,不慎掉进深水里。正巧渔郎经过,见有人落水,一个鱼跃钻入水中,把姑娘救了上来。渔郎救人后不声不响的就回到了自己的船上。以后渔郎每次上岸,都能和这个姑娘相见,久而久之,互相就心生了好感。渔郎得知姑娘兰花与母亲相依为命,平常靠做些浆洗缝补为生,日子过得十分清苦,所以每天进城卖鱼时,都要拿一条鱼放到她洗衣服的地方。姑娘知道渔郎单身无人照顾,也时常替渔郎浆洗缝补衣服。也许是上天眷顾,这天渔郎打了满满两大篓鱼。想着卖掉鱼之后就可以取兰花过门了。哪知船靠岸就看见兰花在岸边哭泣。一问方知,兰花的母亲去世了,没钱安葬。渔郎善良,也不管自己娶亲的事了,安慰道:“兰花,你不着急,母亲的后事有我,先把后事办了,再来说其它。今天打到好些鱼,等我拿去卖掉后,就有钱去买老衣回来做白事了。”说完挑着鱼篓就往城里赶。渔郎怕鱼死了卖不起价,于是紧赶慢赶上气不接下气的到了这三步石梯的桥边,一看篓子,里面的鱼都翻白眼不动了,鱼一死,就卖不出去了,拿啥钱给兰花母亲办后事?渔郎心一急,不禁大哭起来。

铁拐李与会仙桥

【 情景相似图片(网络)】

此时,桥对岸说说笑笑的过来了一群人,看到渔郎在哭,都笑他。走在最后面的是个瘸子,只见他取下随身背的水袋,往鱼篓里洒了几滴水,然后说:“你看你的鱼都活过来了,还不快点挑去卖了?”渔郎一看,果然鱼篓里的鱼全部又都活蹦乱跳起来。渔郎总算卖了鱼,办了兰花母亲的后事,最后也有情人终成眷属了。有人说那是渔郞遇到了八仙过桥,渔郎的仁义感动了神仙,铁拐李便使出了法术,让鱼起死回生,于是这座桥就被称作了会仙桥。

铁拐李与会仙桥

【 情景相似图片(网络)】

可惜的是,民国时期为了扩建城区,会仙桥被拆掉,现在还在世的真正见过会仙桥的重庆人没多少了。不过后来在其旧址修建的名噪重庆的“皇后餐厅”,是很多人都见过的,周围还有心心咖啡馆和老四川,那地是解放碑最时髦最热闹的地方了。再后来70年代皇后餐厅被拆掉,旧址上又修了15层高的会仙楼。而现在,在同样的地方,就是300多米高的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简称WFC。

铁拐李与会仙桥

【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罗大万)】

有人说在寸土寸金的解放碑,会仙楼那块地盘如此火爆是有仙人相助,对此你怎么看?

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