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糖饦饦

陕西关中腹地,黄土深厚,盛产麻、黍、稷、麦、豆这些五谷,而在计划经济时期,淳朴善良的全国农民,都无一例外的奉献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小麦、玉米、豆类等,咬紧牙关支援国家建设。常年大部分时间饿肚子的日子让老一辈的农民忍受着,孩童、老人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给国家做贡献。

记忆中糖饦饦(糖饼的关中方言)出现,也就在中秋节时有过,当年想吃一点干粮是极为奢侈的事情。尝一片玉米面的“发发馍”(发糕)或者玉米面饼子简直就是过年一般的享受。

曾经村里一个三代单传的孩童生病了,他们全家人给生病的宝贝做了玉米面饼子,小可爱拿着玉米面饼子在我们面前炫耀,我们都羡慕得只能是忍不住直流口水。

我一位成年人的堂哥看着我们一个个发眼馋的样子,他搞了一个“抱打不平”的做法,至今仍让我捧腹大笑,堂哥说他会用玉米面饼子“咬”出小马来,而且那个马儿还非常的漂亮云云。

有了堂哥精彩的演说,小伙伴的注意力就到了堂哥这边,而手捧玉米面饼子的主也围过来,递上饼子虔诚的央着堂哥道:

“叔,你帮我‘咬’一个马。”

堂哥一番“拒绝”后,还是做了“好人”,几口下去玉米面饼子就面目全非,我指着四不像的玉米面饼子,随口说了一句,这个地方应该咬一口。

堂哥就让我也帮着咬,“炫耀宝”那让我下口,而堂哥却“嗔怪”开了道:“那就算了,我不‘咬’了,你自己另请高明。”

我仅仅是建议,也压根没有想得太多,看见堂哥“生气”了,“炫耀宝”才答应也让我“咬”一口,我可劲的咬了一大口,堂哥马上“夸”起来,

“看,人家景望‘咬’得就是漂亮!”

难忘当年——糖饦饦

香喷喷的玉米面饼子我都没有来得及咀嚼就咽下去了,最后堂哥终于完成了他蹩脚的作品,一小块玉米面饼子“咬”成的“小马”让“炫耀宝”无比自豪;堂哥满意地砸吧嘴才真的让我们羡慕死了。

后来“炫耀宝”的爷爷追到堂哥家大闹一场,而我也没有幸免于难,礼拜六下午,当父亲还没有进家门就得知我“骗”吃人家玉米面饼子的罪名,向来严厉的父亲又一次打了我。

得知我被父亲揍了我的消息,婆颠着颤巍巍的小脚来到我家,仅有的一次撵到我家训斥了父亲,嗔怒的婆发话让父亲给她买一斤“黑糖”,作为对父亲打了我的惩罚。

又一个礼拜六的下午,父亲回来了,让我把买的“黑糖”给婆送到家去。婆看见我手中的“黑糖”先是一愣,然后婆让婶婶和面、起面,婆走进厨房,把麻纸包拆开,把一包黑糖倒进黑瓷盆里,舀了一大碗面跟黑糖拌在一起,让堂姐用筷子搅拌起来,听见婆在厨房里发号各种命令的消息,哥哥姐姐们都涌入厨房,大家抢着去抱柴、点火、烧锅。

看着婶婶揉好了面,婆开始给大家烙“糖饦饦”,能干的姐姐在烧锅,看着婶婶把面拌的黑糖包进面团了,我们几个年龄小的不由得把手指头吮进嘴里,贪婪的紧盯着婶婶的一举一动,嘴里的口水不知道咽下去了多少。

锅热了,圆圆的糖饦饦被贴进了锅里,婆用小铲子利索的翻动着,看着糖饦饦一点点的“膨胀”起来,满厨房开始弥漫起甜绵绵的香味,婆娴熟的一个个翻着糖饦饦,胖鼓鼓、焦黄的糖饦饦成型了,我取了一个盘子说“婆,我先给我爷端一个。”

坐在门外看《毛泽东选集》的爷,已经走进了门,看着我端的糖饦饦,爷推开说让我吃了,“你挨了打,把你婆难过的,才让你伯磨面,让你大(关中人对父亲的称谓)买黑糖,八月十五给娃们烙一锅糖饦饦!”

“爷,你不吃,我也不吃。”看着我犟病来了,爷掰开了糖饦饦,浓郁的香味一下子扑面而来,爷把下边糖多的一边给了我,他自己才咬了一口,看着递给我的糖饦饦,诱人的糖汁让我不由得伸出舌头舔了一下,甜绵绵的糖汁、酥脆的馍,至今再没有吃到当天的那种感觉了,我们欢蹦乱跳的吃着,而婆却没有吃,我让婆也咬一口我的糖饦饦,婆摸着我的头说“你整天就爱惹事,慢慢长大了不要让婆担心了哦。”

看着婆咬了一口我送到口的糖饦饦,我们一大帮孩子们都贪婪的享受着自己的糖饦饦,吃完了爷给我的半片糖饦饦,婆又给了我一个说“这是婆的,婆吃了你一口,这个也给你,吃完了给你家一人一个的也带回去。”

那个难忘的糖饦饦就是在八月十五,由向来都非常慈祥的婆发怒后,我才吃到的!记忆犹新的糖饦饦至今时常让我想起。

临到婆寿终正寝送灵时,全家人都眼泪汪汪,嚎咷恸哭的场面让邻居们抹着眼泪指点着我,“看喔碎怂没有一丁点难过气息!”好几个邻居都同一个口吻的数落着我。而我却丝毫没有在意,突然,我想到婆是躺在棺材里,要去另外一个地方,从那往后婆再也不会让婶婶给我们烙糖饦饦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一路哭到婆的墓前,哭到我时常的梦中醒来。

到现在,家人们根本没有人用黑糖烙糖饦饦,而我却要千方百计的找到卖黑糖的地方,非得让家人烙一个糖饦饦,再次搜寻当年的醇香。转瞬间近四十年过去了,我的孩子们也比我记忆中,当年分享糖饦饦的年龄大多了,而糖饦饦的记忆依旧非常的清晰。

国家政策的日臻成熟,市场经济的结果,让人们都富裕了,现在说起来糖饦饦的好吃,确实会令人怀疑你的人生,质疑你的味觉,而这个记忆确实是当年实实在在的写照。糖饦饦,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忆,一个埋藏的内心深处、抹不去的五味回忆,又一年的八月十五即将到来,在键盘上敲击童年的旧事,有过美味糖饦饦记忆的亲们,我们不妨在静静地体味一次当年最可口的糖饦饦!

郝景望 陕西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西安晚报》《咸阳日报》《新闻知识》《农友》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中宣部编辑出版的全国读书征文集《攀登书山的欢歌》《书海畅游》;“文化陕西SQ”“魅西安”“壮美昭陵”“韩家文苑”等平台,实名认证——新浪博客,头条号原创作者,东方头条,强国博客,搜狐博客,网易博客等新媒体。

https://mp.weixin.qq.com/s/0VTWL22RHZ6twutWtlEkWA文化陕西SQ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