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拓印又称为拓石、碑帖,一般是指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

高国明是我市的业余文保员,金石传拓的发烧友,曾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还是《慈溪碑碣墓志汇编》一书的副主编,曾荣获宁波市“最美文保员”称号。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一个星期前,我与高老师相约,准备这个周六跟他到余姚梅溪村(原属慈溪)去拓印一块石碑。因下雨,只好改成去鸣鹤古镇的吕祖殿室内拓印。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当我驾车赶到吕祖殿时,高老师已忙得满头大汗。他正将报纸覆盖在石碑上,并用手轻轻地抚平。他说:“在你未赶来之前,已用清水清洗过石碑,并将宣纸靠水分牢牢地吸附在石碑上。刚才先用软棕刷轻轻地刷平宣纸,现又用报纸将宣纸上的水分吸干一些。这个过程叫‘上纸’。”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我站在一侧,默默地看着高老师全神贯注做着他那细巧的活儿,犹如在为初生的娃娃沐浴揉擦,小心之极,精细之甚。他宽大的额头和粗壮的双臂上都溢满了黄豆般大的汗珠,不由为他的投入深深致敬。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过了一会儿,高老师又用棕刷轻轻地敲打宣纸面,使文字凹入。他说:“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字迹清晰显现即可,等字全部均匀凹入即完成。这个过程叫‘敲打’。”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敲打结束后,他说:“宣纸还太潮湿,我们去外面转转吧。”

到了室外,他指着“山前庙·吕祖殿”的文保碑说:“这里右为山前庙,左为吕祖殿。吕祖,就是吕洞宾,唐末五代道士,八仙之一。我们在编写《慈溪碑碣墓志汇编》一书时,竟然遗漏了对这块碑记的拓印。”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西为山前庙,东为吕祖殿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吕祖殿,位于鸣鹤翁家岙,西邻山前庙,坐北朝南。

原祀吕洞宾,清中晚期建筑。

2011年被公布为市文保单位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古建筑物上的古石窗,由蝙蝠组成,寓意为福

在室外转了一会儿,又进入吕祖殿。他观察了一下宣纸已有七八成干,然后左右手各执一内藏有弹力丝棉的拓包,左手拓包沾墨汁,右手拓包均匀左手拓包的墨色,两拓包相互捶打,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匀。接着,用右手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宣纸。于是,刚才还看不清楚的宣纸上慢慢显示出清楚的字迹,吸引了正在打麻将看电视娱乐的老人们前来观看。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高老师介绍说:“这个过程叫‘上墨’。在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过于干燥,碑纸间容易渗入空气,字迹会易位;太潮湿,墨汁易渗入碑文之中,拓本字迹会模糊不清。捶打时,不可斜打或过分用力,也不可东打一下、西打一下,一般上三四次墨直至全碑都上色完毕即可。”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用右手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宣纸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这块碑记183X73Cm,上记载:留余堂建于道光二十二年,

即公元1842年,距今已176年,由叶汉初岑北山两人发起

看到整块石碑在宣纸的上清晰地显示出文字,年老的村民们赞叹不已。有的老人认真地阅读起石碑上的文字。他们说只知道这块石碑上有文字,但从没有人轻易而完整地读完过全文。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待宣纸稍干但未全干,高老师便从下至上,将宣纸从石碑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他说:“取下宣纸的最好时机是宣纸八至九成干,因为此时拓片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下,如果还潮湿而急于取下,容易破裂。另外,揭下来的宣纸要平放,自然晾干,若将宣纸和太阳晒或用电吹风吹,宣纸会出现凹凸不平或发硬的现象。”说着他将拓印过的宣纸平放在老人们娱乐用的桌子上,让吊扇轻轻地吹着。

又过了十多分钟,拓印过的宣纸干得差不多了,把它卷起来,准备收放到专门的塑料筒里去,一不小心从额头上滴下两滴汗落在拓片上,令他心痛不已。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拓印结束,趁吃中饭的时间还早,我与高老师又向慈姚古道走去。

慈姚古道,在双湖村翁家岙通向西南的白洋村,沿湖有一条由卵石和石板铺成的古道,名为舒目岭。古道都是大片的竹林,安静、秀美。靠近翁家岙的始端,有一座凉亭叫“双湖亭”,其墙壁内镶有两方石柱,上有对联:“使杜白湖光川驻,供慈姚旅客盘桓”。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高老师说:“这是一副雅致的楹联。在唐朝未建慈溪县之前,鸣鹤多属句章或余姚,此后多属慈溪,西边的上林湖则多属余姚。白洋湖是唐代晚期到北宋时期我国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是以上林湖为中心的唐宋瓷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古道则是当年从鸣鹤白洋湖通向桥头上林湖的交通要道,古道及老凉亭为唐宋年间所建。最近,市政协文史委和市博物馆联合已计划出《溪上楹联集萃》一书,这副楹联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来拓的。特别是现在人们对慈溪余姚简称‘余慈’,而这儿简称‘慈姚’。”

跟着文保员学拓印

回城区的途中,高老师说,对古石碑碣、墓志、楹联等文字内容的拓印,可更了解地理、历史,以及先民的生存状况和社会组织协调,看到民间的种种善举和合作态度,很有意思。

这次跟着高老师学拓印,使寡闻的我恍然明白:碑记和楹联,能反映先民建学崇祀,尊贤倡孝,以及义学义田管理等,体现了丰富的社会教化、文化教育和忠孝伦理等思想,对了解传统社会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常跟着像高国明这样的良师走,既拓宽了眼界,学到了技术,更参悟了历史,长进了见识,真好!

图文|夜风挡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