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河曲视窗带您走进大美河曲

中秋佳节河曲视窗带您走进大美河曲


河曲视窗网讯:(杨成林 )滔滔黄河奔腾千载,在这里独具温婉柔情;巍巍长城绵延万里,在这里更显沧桑传奇。黄河,长城,中华民族的两大象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相伴而行,用千百年来的岁月流转,积淀出质朴的胸襟和情怀,支撑起坚韧的风骨和灵魂。

这就是晋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河曲。

河曲,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因黄河在此拐弯而得名。总面积1323平方公里,辖4镇9乡314个行政村;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1.4万。

传承 传奇 历史重镇

河曲古称隩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闪耀着龙山文化的光辉。宋治平四年置县,历来为防守西部游牧民族突入中原的第一道防线,更是内外长城防线的战略要地,故有“陕东重镇、晋右严疆”之称。

这里,是一门忠烈杨家将的故里,元曲大家白朴的旧籍。

这里,是走西口大移民迈出第一步的地方,辉煌的晋商传奇、近代河套地区的农垦开发由此拉开序幕。

峰堠雄峙,长河环抱,孕育了独具魅力的河曲文化。河曲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地,草原长调和着风雅诗风在此碰撞融合,著名的二人台《走西口》从这里唱响,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走向世界。河曲民歌、二人台、河曲河灯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曲被誉为“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北方民歌之乡”。近年来,传统的河曲民歌二人台插上创新的翅膀,飞出家门,唱响长城内外、大河南北。

宜居 宜游 魅力名县

河曲位居五台山、芦芽山、云冈石窟、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等著名景区的中心,黄河流经县境76公里,长城与之并行74公里,称为“双龙相会”。

天下黄河第一岛娘娘滩、壁立千仞的晋蒙黄河大峡谷,与相邻偏关老牛湾堪称万里黄河上的千古奇观。

西口古渡,虽不复当年“水旱码头”的繁盛景象,却在与黄河日日夜夜的静默相伴中回忆着走西口的历史。

亘古荒原翠峰山,虎斑纹地貌奇景迭出,被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盛赞为美术创作的“金矿”。

更有黄河大峡谷上的佛地胜境弥佛洞;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龙口奇观;被称为“晋西北小五台”的海潮禅寺;耸立东山之巅的状元文笔塔,历史悠久、引人入胜。

自古沿承的文化光芒,成就了河曲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自信与魅力。美轮美奂的临隩公园将“五馆三院”完美融合,成为河曲文化旅游产业重要集聚区,更成为美丽河曲的新地标。

悠扬的民歌二人台,韵致的黄河水乡,雄浑的莽莽高原,越来越受到国内文艺界的青睐,河曲已成为我国民歌二人台基地,影视拍摄基地和美术创作写生基地,联合国旅游经济促进会把河曲命名为“中国最具文化风情旅游名县”。

创业 创新 新兴之城

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河曲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已探明矿产资源6类18种,其中煤炭储量120亿吨,分布面积400平方公里;铁矿储量15.6亿吨;铝土矿储量1.8亿吨;石灰岩储量601亿吨。水资源丰沛,年可利用量2.45亿吨。

自然资源的禀赋,引黄灌溉的滋养,孕育了河曲丰富的农业资源,平川的瓜果蔬菜、高山的五谷杂粮,远近闻名。以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为标志,河曲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成为周边晋陕蒙著名的“菜篮子”和小杂粮产区。

河曲处于神府、东胜、河东煤田能源金三角腹地,周边有平朔、神准、神府煤电工业经济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境内分布着神华、鲁能、晋神等国内6大煤电企业集团,核定煤炭产能244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422万千瓦。

作为晋、陕、蒙水陆通衢之地,河曲境内的准朔铁路大桥、晋蒙高速公路大桥与灵河高速、神朔铁路等“五桥五路”,构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使河曲融入晋陕蒙金三角区域经济板块,成为承接呼、包、鄂、榆、忻、朔经济发展辐射力的枢纽。

近年来,河曲围绕建设“晋陕蒙黄河金三角区经济文化中心”奋斗目标,构建“能源革命排头兵和黄河长城特色风情名县”两大支撑,以建设省级开发区为目标,推动园区创新,加快煤电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全国西电东送的电力生产县、山西承接东部产业的转移基地和晋陕蒙三省区产业连接地。

在发展新型工业经济的同时,河曲作为全国十大最有发展潜力的县城之一,以振兴河曲民歌二人台为牵引,依托“一带八点三宝”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创建临隩公园国家4A级景区,建成“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推进“五城联创”,挖掘“西口、黄河、长城”文化,弘扬绿色文化,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远山如黛,绿水如镜;水光山色,交相辉映。

大河之曲,美不胜收。

一个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政治清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三晋强县,正在长城脚下、黄河之滨卓然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