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深圳大学助理教授郭海男:学霸“男”神的学术通关秘籍

供稿:孙堑、画火御寒

专访丨深圳大学助理教授郭海男:学霸“男”神的学术通关秘籍

编者按:听说你要找一个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美女学霸?

嘉宾介绍

郭海男 博士,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助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博士。深圳高层次海外人才,国家创新平台创业评审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运筹优化在医疗服务运作管理背景下的应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在国际OR/OM领域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美国运筹与管理科学协会(INFORMS)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并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为多个SCI检索期刊的审稿人。

深圳大学郭老师主页 :

http://ma.szu.edu.cn/index9887.html?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47&id=143

Q1:当时你是为什么选择读博,并选择现在这个专业的?

A:我想我的答案和很多人一样,有幸在研究生期间遇到了好导师,激发了我对学术的兴趣,并觉得我的研究方向是有意义的,便想继续深入。

对于目前这个专业,其实是一个机缘巧合。我本科学的是自动化,虽然在当时这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但是四年接触下来,我觉得这个专业可能不是很适合女生,特别是在就业方面。虽然一路我的成绩都不错,但我却提不起太大兴趣继续在自动化这个领域。为了丰富我的学习经历,我在本科期间也参加过一些比赛,其中数学建模大赛对我的影响最大,也奠定了我研究生攻读运筹优化相关方向的基础。

Q2:在您的求学经历中,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A:难忘的经历其实很多,有开心的有难过的,但我特别感恩所经历的一切。读博士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会结交到一群非常优秀的朋友。他们的睿智、处事态度带给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我发现了自己更多的潜能,我发现自己远比自己想象的坚韧。第三个收获就是如果在境外读书,可以接触了解到当地的人文,对自身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我最难忘的是我博士最后一年,压力比较大,有试过一段时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虽然这不是一个正确的示范,但我相信每一位求学的学子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不容易。所有的苦难在经历的当下都是痛苦的,但一旦挺过去了,回头再看,会是巨大的财富。

Q3:能否谈一下您在读博期间有没有对你产生深刻影响的导师、同学或者朋友?

A:对我影响最深的其实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唐加福教授。他不仅仅是我学术上的启蒙老师,更是我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楷模。唐老师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大家,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如何谦虚待人、严于律己。我也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成为唐老师那样优秀的学者,并能如他般不忘初心。

专访丨深圳大学助理教授郭海男:学霸“男”神的学术通关秘籍

Q4:我们了解到您兴趣爱好很多,琴棋书画、运动、摄影,想问下您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来研究学术的同时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A:其实很多人都对“博士”这个群体有一个刻板印象。觉得博士是不苟言笑的,比较呆板无趣的。“女博士”更是常常被戏称为第三类人。读博后,我发现我身边绝大部分的博士同学其实都是非常热情开朗并热爱生活的。我们可能比较不同的是对自我认知的追求会相对更高一些。

对于业余爱好的部分,我很感激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让我学了很多乐器。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理解,觉得很辛苦,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还要练很久的琴。但今天,我无比的感激我的父母。其实读博和工作一样,它不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全部。特别博士又一条比较辛苦的路,我们更需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去帮助排遣和放松。不论是音乐还是体育运动,我建议大家一定要保持一项兴趣,每周放松两到三次,你会发现它不仅不会浪费时间,更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

Q5:一般学生在学校都怎么称呼你?你觉得当老师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遇到学生旷课不写作业怎么办?

A:学生对我称呼最多的是“男神”。因为我名字中带一个“男”字,所以很多孩子都叫我“男神”。在学校,我目前教授统计学原理和全英班的管理信息系统。班级的学生比较多,课程本身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如果只是机械性的传递知识,可能效果并不会太好。因为我刚毕业,和这些孩子的年龄差距不会太大,所以我比较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课上课下我都会适当的给他们一些启示。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我希望这些孩子可以更明确自己的目标,真正“enjoy”美好的大学时光。

我最大的成就感目前来说就是得到孩子们的认可,看到他们学有所获,或者能帮助到一些迷茫的孩子更清晰自己的方向,都会让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我的统计学原理的课程是早上8点,第一节,以我上大学的经历来说,这个是逃课率最高的时间段。但我比较意外的是,我的课出勤率还挺高的。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男生,他开始的时候总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我知道一般坐在角落里的都不是特别喜欢听课的。但我并不强迫他,只是偶尔下课的时候会过去跟他聊聊天,随意的聊,听听他的想法和兴趣,并鼓励认可他做自己,告诉他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没有错,只要你能认识到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不后悔就够了。时间久了,我发现他课上的表现越来越积极,眼神中透露出他很努力的在跟着我上课的节奏走,让我觉得很欣慰。有一次他班上的班长跟我说:“男神你好厉害,这个同学以前几乎不去上课的,但你的早课他竟然节节都到。”我想,可能是因为,我能够站在他的角度和立场去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灌输我的思想,让他有所思考。期末考试,他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成绩公布后,他给我发来了很长的一段信息,感谢我帮助他唤醒了自己,并重新审视现在的生活。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也很大,他让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不仅仅是做科研、搞学术,我们更有育人的职责。

对于旷课和不交作业的同学,我很幸运的是目前我教过的150名学生都不曾带给我这样的困扰。这么说,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太真实,怎么会有一个班级都是很努力上进的。对于旷课这个问题,我在第一节课就会跟同学说好,我认为大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但同时我承认有些课程的设计是有些陈旧无用的。所以我并不要求我课上的出勤率,大家都是成年人,我希望大家跟随自己的内心。如果大家觉得听我的课是在浪费时间,他们完全有权利更好的利用这段时间去做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对我的不尊重。但同时,我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包括我的备课内容、授课方式,我都希望是足够有魅力的。我希望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良性的吸引和互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成绩、为了所谓的“规则”而束缚。

在这种不强迫的实验中,到目前为止效果还是不错的,至少我目测的出勤率还是比较高的。

专访丨深圳大学助理教授郭海男:学霸“男”神的学术通关秘籍

Q6:国外和国内的学术环境让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A: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国外的学者可能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做一项他们真的感兴趣的研究,几年甚至几十年。但国内的学者可能相对更注重于量。但我觉得这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不同,大环境带给我们的科研压力、评价指标都不尽相同。国内近几年在我这个领域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年轻学者,他们能够在保量的同时高度保质,发表了很多非常高水平的论文。他们也逐渐在完善我们国内的学术氛围和高度,我相信,一切都是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更努力,做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另一个不同是国外的行政岗位就是百分百为教授服务的,但国内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不同,老师在办理一些行政事务上存在一定难度。

Q7:什么学习习惯是让你觉得受益终身的?

A:逻辑性、有规划!可能因为我是学运筹出身,我会习惯性的对日常事物进行优化。做事情要有目标,知道你的长期目标是什么,并把它化为几个短期目标,逐个实现。此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做事情要有逻辑性,不能毫无章法。当我们习惯了逻辑性思考和有计划的做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Q8:有什么做文献综述小技巧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A:文献综述我觉得没有什么技巧,就是要多读多看。我建议大家先看这个领域里比较权威学者所撰写的文献综述,对整体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掌握。再就是我上面所提到的逻辑性,分门别类的,按照大块的去搜索和阅读文献。比如说按照研究方法分、按照应用背景分,可以分的很细。再一个建议就是经典的好文献一定要读,再就是要时刻follow新的学术动态,了解这个领域里大家的最新进展是什么。可以多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并follow好的会议论文。有些同学可能觉得会议论文不够好,但我认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中,会有比较新的idea在会议论文中体现,还是要有所关注。

Q9:做Research 选定一个感兴趣又对现有理论空白有所填补且值得挖掘的题目,对很多正在做研究的硕士博士都是很难的。你在这方面有什么个人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A:在这方面我也不敢说我很有经验,我也依然在摸索的阶段。我觉得一个是多读文献,多看最新的进展。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多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和业内的大佬多交流,听听别人在做什么。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我觉得就是寻找交叉学科。不要只在本领域内打转,很多有趣且能出好成果的研究都来源于交叉领域。

Q10:能否简单介绍下您目前的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

A:大体上是运用仿真优化、随机优化、鲁棒优化等优化方法来解决医疗服务运作管理中的瓶颈问题。更细一点地讲,目前我在尝试以数据为驱动的优化方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有一些仿真模型的机器学习替代模型等。

Q11:可否为现在刚刚步入正在运筹优化领域学习的同学提一点建议?

A:我觉得任何领域在做研究的时候答题思路和心路历程都是相似的,都要经历一个从兴奋到自我否定再到重生的过程。不论做什么我觉得都不要放弃,我只给自己的人生一次换方向的机会。因为做任何事情你都会发现它的不易,不要只想着眼前的难处,觉得换了方向就会有所改变。我觉得能学会与逆境相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对于运筹优化领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我们很难做到全才,但一定要找到你的兴趣所在,尽可能的深入。运筹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化的方法”,更是“优化的思想”,它会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MCUk8rGnWEU8gW-05rWWg

版权说明:本文由『运筹OR帷幄』编译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内容侵权,我们将随时删除。

欢迎查看原文,获取更多讯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