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買房男女圖鑑,與年輕的你有關

前言

中國“房歷”四十年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經過40年的砥礪奮進,中國國家實力日益強盛,國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作為詮釋“中國式幸福”的重要指標——住房,幾十年來早已成為國人衡量獲得感的一把標尺。而 ‘買房’ ,更是上升為中國持續性最強、同時極具時代特色的標籤性國民話題。

從改革開放之初提出住房商品化構想,到上世紀80年代麼正式實行住房改革,再到十九大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定位 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近2代半國人為房歡喜、為房憂,在變革中改變生活,在奮鬥中追求美好。時至今日,中國房地產行業終於逐漸從瘋狂的賣方市場向理性的買方市場稍有傾斜。這也讓我們把視線聚焦到正在奔赴安居樂業路上的新一代身上,他們還好嗎?他們會通過什麼不一樣的方式去解決人生中最大一筆投入之一的房子問題?

誰在買房?

百房(百度視頻房產頻道)大數據顯示,在已經過去的2017年中,來自70年代前後的購房者僅佔比6.1%,真正的購房主力人群是80後和90後,分別佔比34.2%與57.2%,總體佔比已超9成。可能80S、90S們並非是實際的支付者,但不可否認,在買房這件事上他們已成為實際決策者。數據中最亮眼的則是00後開始正式登上置業舞臺佔比2.53%,並會持續增長。總體來看,購房者仍以男性為主、但女性已經積極參與其中,而超8成的購房目的為單純的自住。通過進一步分析不難看出買房新生代們更注重房子能給自深以及家庭帶來的、更為直觀可見的應用價值與改善體驗。時代不同、故事賡續,精準數據與真實的反饋為我們生成了一卷生動且接地氣的“當代買房男女圖鑑”,併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指明瞭變革風向。

當代買房男女圖鑑

夢想守恆定律

當代買房男女圖鑑,與年輕的你有關

幾年前在火車上跟同坐聊天,聽到一個挺有意思的論斷“你們北京都都是幹房地產的,都是有錢人”。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還是覺著扎心了。作為一個標準的八零後北京土著,父母都是普通的單位職工收入也很普通,但還是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咬著牙給我在南四環外買了套房。他們的邏輯很簡單,怕我找不著媳婦兒。房子不大,一居室,可我知道他們盡力了。結婚之前喜歡球旅行,當然這需要有錢有閒。結婚以後馬上面臨要換個大房子,個人夢想不得不為了更重要的家庭夢想讓路。從四環搬到六環確實會有落差,從一居變成三居也會有壓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這是北京,是一個大多數北京人也要遵循夢想守恆定律的地方。

認輸不是認命

當代買房男女圖鑑,與年輕的你有關

我是從小地方來的,家裡條件挺一般的。大學學的工程預算,畢業以後來深圳找了一家對口的事業單位,在深圳三年了,現在有了男朋友,正準備結婚。但兩家條件都不是特別好

所以買房這事對我們來說還真的挺難的。深圳房價對我們來說挺貴的,憑我們現在的收入很難買到合適的房子,我媽老說我們要是在大城市混不下去就趕緊回老家讓我們在老家買房。

可是老家很小,沒什麼能幹的事,還是想留在深圳。嗯~怎麼說呢~一步一步來吧,實在不行就先買個小房子,哪怕遠點兒都行,得在這兒有個自己的家,其他的慢慢來吧。

房齡大於婚齡

當代買房男女圖鑑,與年輕的你有關

涉及到買房的事都挺現實的,現在不光實在上海,據我所知基本上在大城市年輕人結婚的首要條件就是房子,房齡大於婚齡是個很正常的事情。其實也能理解,哪個丈母孃能輕易接受自己家閨女嫁給一個不能給與實質性安全感的男人。我是個運氣不錯的人,剛畢業沒折騰幾年就有了一些小成就,當然跟真正的成功比起來還算不了什麼,但也算有了些積蓄。很慶幸當時聽人勸先買了房,也算是有了個成家的基礎。要是等想結婚的時候再買還真買不起了。要知道現在大多數創業公司一年的收入沒準都還不夠買套上海市區的房子。

無折騰不買房

當代買房男女圖鑑,與年輕的你有關

幾年前還在上學的時候就知道大城市房子不便宜。當時就想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想辦法先解決房子的問題,因為落腳和融入完全是兩個概念。年輕人反正都要奮鬥,這個目標更實際一些。2015年剛來成都的時候房價還不算那麼離譜,三環外的一個小區賣7000多一平米,首付也不是很多。如果貸款30年,平均每月換1000多。當時我在網站當編輯月薪到手5000左右,管家裡要了個首付咬咬牙也就買下了,現在想想還真做對了,房價翻了一倍還多。

後語

隨著購房人群發生根本變化,中國開發上運用已久的“高大上式”喊話方式開始變得不那麼無往不利。需求決定市場、觀念決定價值,對於房企,一線城市率先進入改善時代以來,打造更好的產品才能形成真正的競爭力。如何滿足日益多元的個性化需求,為產品賦予真正有價值的差異化體驗,一時之間成了幾乎所有開發商都要馬上就去破解的課題。

另外,由於房價等客觀原因,的確當下這一代購房者比以往更有壓力,但也迫使他們更加理性的在買房過程中定位、尋找、對比、決策。與此同時,80、90後們也是目前最深度的互聯網應用人群和大眾傳播主力。房子適不適合自己、到底好不好,他們有著自己的信息渠道和判斷方法。

由於房子這種商品的特殊性,消費者在互聯網環境下去了解一套房子的過程遠比其他類型的產品更加複雜。任何一條浮誇描述的廣告或網文都有可能誤導人們決策。好在技術革新有機會讓我們重新做出整合、剔除真偽,逐漸去形成更可信、更生動的信息服務生態去解決購房者的困擾。買房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大事,本著房子是來住的這一原則,如何在購房者的購房週期內滿足千人、千面的真實訴求、信息體驗,並引導其理性決策,成為本階段媒體和房企需要共同努力去達成的一項重要任務。讓我們拭目以待即將發生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