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新疆熱土上最美的風情

新疆是個好地方 今天

巴扎,新疆熱土上最美的風情


巴扎,新疆熱土上最美的風情


我在新疆生活了50多年,如果你要問我新疆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南疆的巴扎。旅遊人說,北疆看風景,南疆賞風情。我以為,巴扎是南疆風情最集中、最典型的濃縮。

巴扎,是新疆少數民族聚居區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平常的群體性集會,類似於集市。在南疆,巴扎有著比集市更為豐富的內涵。有人說,巴扎是指家外面的世界。但我認為,巴扎是當地少數民族民眾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精神和物資的集結地,是一週勞作之後人們短暫的物資生活補給和愉悅精神的重要載體。行走在南疆大地上你就會強烈地感受到最聚人氣的當屬巴扎。

每當巴扎日,村裡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會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趕往巴扎。不管你有多忙,有多要緊的事,都擋不住人們趕巴扎的腳步;不論春耕秋收,炎炎烈日,不管颳風下雨道路泥濘還是大雪漫天,都不能減少人們趕巴扎的熱情。

庫爾班·買買提老人今年92歲了,精神矍鑠,耳聰目明,雪白的鬍子。他說,每星期都會去一次巴扎,每次去都要花25元錢,往返車馬費10元,巴紮上吃午飯10元,還要給家裡人買5元錢的東西,每次來巴扎都心情特別高興,心胸豁然開朗。有了每週的巴扎,才使他精神愉快,身體健康。巴扎就像一日三餐約定俗成的成為人們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用我們常說的,有事沒事,有意無意都要去。因為每次逛巴扎都會有收穫,不論物資的還是精神的。

巴扎,新疆熱土上最美的風情


巴扎是一道不經修飾的人文風景。

在南疆農村,巴扎承載著太多的希望和寄託。當地政府為方便群眾,把巴扎日按順序排列,各鄉鎮輪流安排固定的巴扎日,每個縣每天都會有一個鄉鎮有巴扎日。趕巴扎,出售一些自家生產的農產品,購買一些生活用品,享受一天的精神會餐,成為當地群眾樂此不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到巴扎日,在各村通往巴扎的大小路上,你都會看到許許多多的人流匯入巴扎里人的海洋。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老百姓手裡有錢了,出行的條件大大改善。趕巴扎,大都開著汽車、摩托車、三輪車,偶爾還能見到一些一把鬍子的大爺大媽用他們幾十年不變的方式懷舊式的趕著毛驢車晃晃悠悠的,悠閒自在地行走在去巴扎的路上。巴紮上,可謂熱鬧非凡。那些五顏六色的攤位、花花綠綠的遮陽棚和穿行在其間的人流以及嘈雜的吆喝叫賣聲彙集成一道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景。這道風景是言語無法表達的。

千百年來,巴扎從擺地攤單純買賣交易到今天的大型棚架,規範整齊,唯一不變的是人們生生不息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各民族感情交融的延續。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當地人那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友情親情的寬厚,對待生活的從容和樂觀,可以感受到和大城市不一樣的輕鬆,不一樣的自在和滿足。


巴扎是情感交流的地方。

親朋好友平時難得一見,巴紮上相聚那種心靈感應般的心領神會自然美妙無比,特別是那些白鬍子大爺們相聚,那種惜時如金和少女們聚在一起花枝招展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朋友之間見見面說說話,聊聊生活,問問家長裡短,一個拌麵,兩串烤肉,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一種精神上的享樂自在其中。也許,你在巴紮上什麼也不買,東看看西走走,這個東西摸一摸,那個東西問個價,然後,坐在一張簡陋的小板凳趴在有很厚油汙的桌子上吃一盤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涼粉,或者三兩個烤包子,但心裡的滿足只有自己知道。仔細觀察你也可以看出巴紮上歸來時人們臉上那種難以掩飾的興奮和自得。那種心靈的約會和精神的會餐也許遠遠高於出售或得到某些東西。

巴扎,新疆熱土上最美的風情



當然,巴紮上最溫馨的畫面莫過於親情的展示。談情說愛,巴扎是最合適的地方,既交流了情感又在購物等方面增進了彼此的瞭解。你可以看到一對對情侶已不再象過去那樣羞澀,也會像城裡人一樣浪漫。在潮水般的人流中放眼望去,情感這個美好的東西在這裡被演繹的淋漓盡致,愛情、友情、親情,一個個動人的場景、一幅幅溫馨的畫面。看著永遠這麼旺盛、永遠充滿活力的巴扎,你一定會一次又一次地問自己,巴扎真有那麼大的魅力嗎?

巴扎是美食薈萃的地方。

記得我小時候逛巴扎,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賣小吃的地方,在那個物資短缺的年代食物的誘惑是最強的。那時候的巴扎空氣中瀰漫著混沌的塵土,地上到處都是垃圾,稍不注意就會踩上牛屎羊糞。地上鋪一塊布、一個小筐,出售的東西都擺在地上,那些東西也會落上厚厚的一層灰土。每次巴扎回來,每個人的臉上和身上都要沾上灰土,儘管如此,每個人都會帶著一種滿足和愜意樂此不疲的年復一年。

巴扎,新疆熱土上最美的風情


現在的巴扎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餐飲美食也堂而皇之佔據了巴扎主要的位置,不僅佔據著最好的地段,也佔據著巴扎一半的面積,成為最吸引人的地方。

南疆的巴扎是最原生態的民族特色美食展覽。擺攤開店的幾乎清一色的是當地少數民族,保持著相對原始的地域特色。維吾爾族食品講究清淡,只放些鹽、皮牙子(洋蔥)、孜然等調味品,保持著食物的原味。清燉羊肉就只是在沸水煮熟的大塊羊肉上撒點鹽水,放幾塊皮牙子、黃蘿蔔。雖然簡單,但保留著羊肉的鮮美,味道絕佳。烤羊肉串也只是在肉串上撒點鹽、辣椒粉、孜然,僅此而已,但你老遠就能被烤熟了的羊肉串濃烈的香味穿透腸胃,其味道之美會讓你回味久遠。抬眼望去,各種美食眼花繚亂,薩木薩(烤包子)、肉包饢、涼粉、婆蘿(抓飯)、拉麵、油炸魚、涼麵、烤全羊、油塔子,還有許多叫不出名的美食,這許許多多色澤光鮮透著香味的美食真叫你會有不知什麼更美更好的感覺。每次去巴扎,我都會買一盤油亮金黃的面肺子和像珍珠串一樣的灌米腸,這是一種絕美的搭檔,蘸點用醋和辣椒麵調製的湯料,吃到嘴裡那種肉香、面香、軟糯酸辣會讓你食慾大增。

巴扎,新疆熱土上最美的風情



前不久,我特意陪同專程從北京到新疆採風的攝影師鄒老師夫婦到巴扎。我只點了幾串烤羊肉串,一小塊面肺子、一盤涼粉、一塊烤魚,又買了幾塊西瓜、甜瓜,鄒老師老伴邊吃邊說:“好吃,過癮,撐著了。”

近年來,巴紮上的美食也吸收了漢餐的一些元素。你可能想象不到,南方人愛吃的粽子居然在這裡非常受歡迎,重口味的川味麻辣燙因其價廉物美最聚人氣,大都市夜市上最叫座的燒烤在這裡也同樣受追捧。九月初一個巴扎天的中午,南疆的秋日仍然無比炎熱,帶著好奇,我坐在了一個維吾爾族老大爺的攤位上,在一盆冒著熱氣的類似於粽子的蒸鍋裡,大爺趁熱剝下外皮露出糯米、裹著紅棗的粽子,放在盤子上把粽子壓扁,然後放上兩勺自制的酸奶子,再放兩勺蜂蜜,吃下去真的感覺非常好,糯米的清香、酸奶子和蜂蜜的酸甜涼爽,我覺得這是我吃過的最香最美的粽子。巴紮上你可以看到許多改良、許多創新的美食。過去刀郎人戈壁灘烤魚現在改造成在一個可以轉動的大鐵盤上,中間用木炭燃起大火、周圍插一圈用木棍撐開的魚,烤好的魚外表焦黃、油亮、裡面軟嫩鮮美。

巴扎,新疆熱土上最美的風情



巴紮上還有許多解饞的東西。當地農民用自家牛奶製作的酸奶子表層結了厚厚的奶油,發酵好的牛奶白得像豆腐一樣,盛夏時節掰幾塊饢就著酸奶,那種略有酸味攜著奶香順勢就會滑進你的胃裡,解暑、解餓又解渴。那種冬天在河裡打出的冰塊儲藏在自家很深的地窖裡,夏天取出融化後加入調製各種口味的冰酸奶,那種涼、酸、甜、香,真叫人有種過癮、欲罷不能的感覺。炸饊子、小曲曲、玉米饢,這些美味小吃都會讓人流連忘返。巴紮上,也還有許多當地出產的諸如無花果乾、葡萄乾、杏幹、核桃、巴旦杏,這些東西特別受遊客和外出探親者的喜愛。

巴紮上最顯眼的是水果交易區。南疆是著名的瓜果之鄉,不僅盛產瓜果,還哺育了酷愛吃水果、離不開水果的子民。南疆瓜果從五月桑椹上市到年底各種水果輪番成熟。獨特的光熱資源和天山雪水的滋潤,瓜果含糖量極高且都散發出濃郁的特殊的香味。每到秋季,南疆大地到處瀰漫著瓜果的香味。巴紮上,一筐筐、一車車滿載的水果和瓜農一聲接一聲、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那真是一首跳動的優美和諧的畫面。巴紮上永遠有賣不完的瓜果,瓜果也從來沒有淡季。每到秋天,你可以感受到什麼叫瓜果鋪天蓋地,什麼叫瓜果的海洋。維吾爾族人生活中不能沒有瓜果,可以幾天不吃飯但不可一日不吃瓜果,所以,你不用擔心堆積如山的瓜果如何賣出。南疆是中國最大的果園。每個地州都有屬於自己的瓜果名片,最著名的莫過於人們耳熟能詳的庫車白杏,庫爾勒香梨,阿克蘇核桃和冰糖心蘋果,和田石榴、大棗,伽師的甜瓜、阿圖什的無花果、巴旦木和木納格葡萄,在物流發達的今天,這些知名水果在秋冬的巴扎隨處可見。

巴扎,新疆熱土上最美的風情


隨著農業種植技術和物流的日益發達,一些南方應季水果如香蕉、菠蘿、柑桔等大量出現在巴扎,很受當地農民的親睞。甚至一些國外的進口水果也會出現在巴扎。過去一些瓜果商販每年秋冬季都要儲備大量的瓜果在淡季出售,現在這些成本高、費時又費力的冬季儲備早已成為人們回憶往事中的美好印記。

巴扎是民間手工藝最後的守望者,是最民間最草根的舞臺。雖然,一些深受農民喜愛的價格低廉、耗時費力的東西已悄然離去,但在這裡你仍然能夠找到許多即將消失的物件,還能找到在過去時光留下許多美好記憶的老物件。隆冬時節,在一個鄉的巴扎,我看見一個維吾爾族老人圍著一堆火取暖,他的旁邊是幾雙氈筒,那是用羊毛桿制的一種禦寒的厚厚的長筒鞋子,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了。我小時候穿過這種鞋,笨重堅硬但非常保暖。那個時候,我們新疆無論哪個民族的家庭大都會有幾雙這樣的氈筒。我真的有種久違的親切感。巴紮上,你能買到去汙能力強、用羊油做的土肥皂,也能買到用泥土燒製的土陶花盆、盛水大缸,還有手工製作的羊毛氈、花帽。也只有在巴扎才能看到“倒剃頭”,操這種剃頭手藝的都是些上了年歲的白鬍子爺爺。偶爾還能見到一二個爺爺級的老年人掄錘打鐵延續著銅匠鐵匠的手藝。這些民間工藝最後的守護人,為了生活,也為了傳承仍在執著的掙扎在手藝即將失傳的斷崖邊上。庫爾班·尼亞孜,有一手剃頭的好手藝,一個凳子、一塊圍巾、一把刀子、一壺水,他告訴我,每剃一個頭5元錢。一天能有30人左右,有100多元的收入。他會每天準時出現在各個鄉鎮的巴扎日上,成為巴紮上的剃頭“專業戶”,他的“ 倒剃頭”手藝也成為一些攝影愛好者追逐的目標。

巴扎是美的櫥窗。維吾爾族人天性愛美,維吾爾族女人天性愛打扮,巴扎為女性展示美提供了最好的舞臺。在這裡,你會在地上或是最不起眼的地方看到有人叫賣一小把一小堆的綠色植物,那是一種叫奧斯曼的生長於南疆農村土地上的野草。維族婦女把這種草塗抹在女孩的眉毛上,起到生眉美眉的功效。維族婦女按照習俗出門都會穿長裙。她們喜歡大紅大綠色彩鮮豔的色調,喜歡在服裝上鑲嵌各種金光閃閃的裝飾,非常的亮閃顯眼,款款走來每個人都是一個飄動的風景。巴紮上,賣服裝和布料的地方永遠都是美女雲集、爭妍鬥麗的地方,色彩斑斕、鮮豔時髦的服飾一點都不遜色於高檔商場,多姿多彩的布料會使你眼花繚亂。黃金是財富的象徵,也是維吾爾族人特別衷情的物品。據說結過婚的女人都會佩戴金飾以顯示家庭富有。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巴紮上幾乎每個已婚維族女性都會耳朵上墜著、脖子上掛著、手腕上戴著、手指上彆著黃金飾品,不光耀眼奪目還非常誇張。還可以看到滿口鑲了金牙的老太太。維族女性出門大都戴著頭巾,這一塊頭巾也成為愛美女性不肯放過的機會。這些頭巾都會經過精心製作,大都鑲嵌了金光閃閃的寶石或珠寶發出耀眼的光芒。維吾爾族男人有戴花帽的習俗,巴紮上你可以看到無論老人小孩都會帶著花帽。花帽因每個人年齡不同顏色圖案也不同。每頂花帽都是精工細做的手工藝術品。無論是田間勞動還是出門走親訪友,不論炎炎烈日還是寒風刺骨,花帽永遠戴在頭上。現在全國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很難在一種原生狀態下看到少數民族穿著民族服飾,除了那種所謂的“偽民俗”表演,要想欣賞原生態的民族傳統服飾南疆巴扎不失為一個必選之地,這裡的維吾爾族還保留著本民族的傳統習俗和著裝。

巴扎是農產品交流的集散地,是農民走向市場增加收入的重要載體。買賣農產品是巴扎得以形成的基本內在原因。有了農產品的交易,巴扎才會人氣日盛,才會人聲鼎沸,才會包容兼蓄。對當地人來說,巴扎意味著機會,意味著希望,因為你每逛一次都會乘心而來、滿意而歸。在巴扎,但凡農家需要的都能在這裡買到。大到成群的牛羊、農機具,小到一根鐵鍬把子、一根釘子、一隻木勺。只要有需求就能有交易。巴扎日這天,附近的農民會把自己家裡的各種農產品拿到巴紮上交易,牛羊雞、蔬菜瓜果等等。有的把自己扎的掃帚、編的柳條筐在這裡出賣。巴扎的功能極大的豐富方便了百姓的生活,賣自己種養的農產品、買自己所需的,巴扎承載著當地百姓太多的寄託,承載著機會、承載著希望。

在巴扎逛逛,你會感慨,地處遙遠的南疆巴扎似乎什麼都有,什麼都能買到,巴扎的物品如此琳琅滿目,如此小而全,如此豐富地滿足當地群眾的各種生活需求。當然,巴扎吸引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裡的東西物廉價美,當地人都消費得起。巴扎以它最接地氣,最能滿足百姓需求而深受當地人歡迎。

巴扎是瞭解信息、瞭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巴紮上,你可以看到,許多人詳細地向賣東西的人詢問價格,並不買東西;許多人圍在一起高談闊論,也有一些人砍價還價,還有一些人圍著一些時興的物品上下打量。你能感受到,這些人到巴扎是來了解信息的,大政方針的信息,生活中的信息,買賣上的信息,種養殖的信息,包括一些家長裡短,附近村裡的一些軼聞趣事,一切的一切,一切想知道的在這裡都可以知道,一切想了解的信息在這裡都能得到。這也許是巴扎最聚人氣、最吸引人的地方。也許,一些人出於本能或是多年養成的老習慣,習慣性的到巴扎消磨時光、休閒而已。更何況,巴扎轉一圈,總能滿足人的一些喜好和需求。

“心中若有風景,一片桃源在心間”。朋友,新疆歡迎你,南疆的巴扎歡迎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