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你的记忆里是否有那么一条街道

让你魂牵梦绕?

家乡的街道没有华丽的外貌

没有精致的店铺

但它有着一股力量

总能让你惦记着

回去看看

↓↓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巨甸镇位于县境西部,东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上江乡隔江相望,南接金庄乡,西与鲁甸乡相连,北与塔城乡为邻,被称为金沙江畔的明珠。

↓↓

-

-

“花马国”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巨甸,纳西语称“固堆”,有些史料记载“固”是九,“堆”是地方,意为九个区域,故名。唐代称巨甸为“九赕”,元初改称为“巨津”。清初更名为“巨甸”,沿用至今。据正德《云南志》卷十丽江府日:“花马山,在巨津东南150里,名花马国者本此。”巨甸镇在元、明时期属巨津州,清代设巨甸塔城约。清末民初改为巨甸里。

-

-

“大渡口”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现巨甸镇,曾是元以前纳西族文明的中心,元时称的巨津,指的是大渡口的意思,当时它不仅是维西通内地的必经要道,也是大理和吐蕃交往的必渡之口。如今镇东的江边,虽然修建了多处江桥,但古渡上仍有渡船,秋冬季节还可乘坐渡船观赏江景。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巨甸镇属于河谷地带,风景四季各异,随着每个季节农作物的更替,呈现出来的景色更是不尽相同。仿佛每个季节,巨甸坝子就会换上一件新衣裳来供你观赏。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围绕着巨甸坝子的金沙江,也赶着热闹般变换一番。以前有个外地人没来过江边,他听说金沙江的水清澈无比,决定骑车前往。结果他来的时候刚刚赶上六月份,江水正是浑浊。一心想看清澈江水的他索性便在巨甸住下了,后来被传为“金沙江畔也留客”的佳话。

-

-

老街道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巨甸的集市多年未曾有太大变化,最多也就街道中心从北向南一路迁移了过去。记得小时候,巨甸街的中心叫四方街,那时候还不时有广场电影可以看,在那个看电视都很奢侈的年代来场电影自然是呼声很高的。听长辈们讲,当时有相亲对象的,约着去看场电影也是很时尚的一件事了。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平日里,四方街会有各个村过来打长牌的老人,他们不时看看路人,不时小声嘟囔一阵。那时能够悠闲打长牌的老人家多是六七十岁的样子,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很少能够看到这个年纪的老人悠闲自在的在街边打牌了。

每月逢5日是巨甸赶集日,这天,除周边的村民外,四周的藏族、傈僳族、白族、彝族、普米族都汇集到巨甸街上,出售他们的山货特产,采购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假如你节日时去,会看出他们与周边民族长期交往中在歌舞上受到的浓厚影响,多元的名族艺术正是这里的特色。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菜市场位于街道最南边的位置,这里是集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仅仅是靠近,叫卖声、交谈声便也不绝于耳。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原本并不宽敞的街道如若遇上赶集日便显得更加热闹了,要是背个菜篮子穿梭在其中那你就可以体验走两步退一步的步伐了。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小时候每个赶集日都过得像一个小节日,总要跟着大人去街上拥挤一番。然后去吃上一碗巨甸凉粉或者小锅米线,导致现在回巨甸也不忘去吃上一碗心心念念的凉粉、米线。巨甸小吃很难得的保留了那种小时候的味道,总能钩得人不能忘却。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金沙江畔|巨甸老街记忆

路边的小书店略显陈旧,毕竟它差不多经历了一代人的青春那么长久。它就静静的待在那里,也很少见人进出,但书架上的书籍还是摆得满满当当。书店的主人似乎经常不在店里,看着有人进店才会出现一会儿。或许这就是一个老书店本该有的模样,承载着年轮,不慌不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