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的產業政策:不僅是「修理者」,更是「塑造者」

政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考,尤其在產業經濟中,政策的方向和指向對於產業經濟有著重要的價值和影響。這不僅僅是中國市場經濟的獨特現象,即使是美國這類被視為自由放任經濟體制的產業政策,也對市場的穩定性和健康發展起著重大作用。今天,中鄴將以美國為研究對象,從歷史與當下、產業技術政策與產業組織政策等多個角度,剖析產業政策的深層邏輯與市場影響。

美國政府的產業政策:不僅是“修理者”,更是“塑造者”

產業政策直接推動“硅谷”繁榮

任何市場都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性,而產業政策的存在,正是基於市場的弱小或不存在、私人投資的不足、協調的失靈等問題。從18世紀獨立建國到今天,美國政府的各類產業政策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各個領域,並由美國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共同實施,對美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兩次世界大戰,在20世紀的多數時間,美國政府通過補貼、稅收減免、直接貸款和保險、風險投資、政府的建設合同和採購、研究開發的推動、標準設置、價格控制、准入許可和生產限制等產業政策來推動經濟發展。具體而言,這些產業政策包括美國聯邦政府給予的土地補貼、用來保護或者促進國內產業的關稅減免、通過設立銀行給私人企業發放貸款、政府提供的保險、政府出資建設的產業設施、政府對研發活動的支持等。這直接或間接主導了互聯網、半導體、核能、HDTV等一系列重要科技產品的研發,甚至推動了“硅谷”的創新與繁榮。

作為軍用技術轉民用技術的極好典範,硅谷一直被世人作為私人創業的樂園來稱讚,硅谷的模式也一度被描述為市場良好運作的典型模式。

然而,對硅谷百年曆史的詳盡考察卻發現,無論是技術研發資助、風險投資、產品採購還是對美國本土企業的保護,美國政府都在硅谷企業的成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產業政策起作用,硅谷的歷史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也很難想象是否會有蘋果或者英特爾今天的輝煌。

美國政府的產業政策:不僅是“修理者”,更是“塑造者”

技術、組織、微觀經濟政策,缺一不可

在21世紀的美國,其產業政策包括產業技術政策、產業組織政策和其他改善經濟環境、推動產業發展的政策。產業技術政策,重在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確保美國的全球創新領導者地位,由國防部、國立衛生研究院、能源部、國家航空航天局、國家科學基金、農業部、商務部等實施。其中研發支出就是產業政策積極介入經濟活動的最好例證。美國聯邦政府層面的研發支出每年高達1300億美元以上,各個科技、醫藥、能源等行業都得到了充足的研發資金,相信這也是美國的科研開發水平始終居於世界前列的原因。

企業除了依據政策得到研發投入之外,還可以通過信貸、風險投資等方式獲得美國政府的支持。在2010年特斯拉項目的啟動階段,特斯拉從美國能源部獲得了4.65億美元貸款支持。當下著名的蘋果、英特爾、聯邦快遞也都曾經是美國政府風險投資的受益者。

顯然,美國的產業技術政策在美國創新活動中仍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對本國企業或明或暗的研發補助、資金信貸、風險投資及其他形式的產業技術政策,都是當下美國產業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此之外,美國還有很多重在優化市場結構和改善美國企業競爭力的產業組織政策,旨在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其他產業政策。它側重於美國政府在打造經濟發展環境的不同方面的具體作用,從要素條件到戰略和競爭環境,到產業集群的存在以及需求的複雜性,這些共同構成了美國產業政策的基本組成。

美國政府的產業政策:不僅是“修理者”,更是“塑造者”

發展中國家:學習與推進是關鍵

流行的經濟學理論認為,政府僅僅能扮演市場失靈的“修理者"角色,以彌補市場自身的缺芻和盲點,而美國的歷史和現實則表明,政府的角色不僅僅體現在政府的直接投資支出,也體現在政府對企業在實現“規模經濟"與“技術創新"等企業活動上的支持和引導。

一方面,美國政府通過每年鉅額的直接支出,填補了美國企業在研發領域的投資不足,帶動了美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美國政府通過修改、制定涉及企業併購重組活動等產業組織政策,為美國企業實現“規模經濟"與“技術創新"創造條件,推動著美國的市場結構和產業組織變革。無論是產業技術政策還是產業組織政策或是其他形式的產業政策,都構成了美國產業政策在經濟活動中的積極存在。

簡而言之,政府不能僅僅充當市場的“修理者"角色,還應當發揮市場的“塑造者"角色。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如何學習、如何變得更有生產力和公共政策如何推進這種進程是產業政策研究的核心問題,也是發展中國家產業經濟突破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