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20多位專家學者爲什麼反對于丹?

曾看到過一個知名論壇上有一篇帖子,標題為:"我們為什麼要將反對於丹之流進行到底",發起者為中山大學研究古詩詞和古文獻的博士,後面有北大清華十位博士的簽名。

有人這樣評價她:于丹說論語,一個字:媚!所媚者,俗也!這是其思想性決定的,倒並非說她有思想,恰恰是沒有真正的思想!學術上的見仁見智,毋需多說。關鍵是一味的媚俗,一心的主觀臆想,一如大家不識字般的曲解……是一種青詞(古典就有的歌功頌德的一種文體)與富家女式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病呻吟相結合的產物!

北京師範大學20多位專家學者為什麼反對於丹?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同這位以解讀《莊子》《論語》而暴得大名的的文化超女過意不去呢?于丹的解讀真的有硬傷嗎?對於她對《莊子》和《論語》的解讀,我關注得不夠多,但通過在電視節目中,看過她幾場走穴式的演講,卻確實有讓人大跌眼鏡的時候,我就曾在觀看中央電視臺節目時,親眼看到和聽到于丹演講出現了兩個錯誤。

大約是2015年,我在觀看央視四套《文明之旅》節目,正好是于丹講《得失有道》,當她講到中年人應該怎麼看得失時,她說:"現在很多單位都拉幫結隊,都會問你是誰線上的人,從長遠看,哪條線都不跟的人是最安全的人。"然後,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她講了蘇東坡的例子,她說:"蘇東坡當年活著的時候被人認為最傻的人,因為新黨嘛,銳意改革,王安石他們慶曆新法革新,人家蘇東坡不跟,他說這個太暴虐百姓了,所以呢,他基本是偏向於舊黨司馬光這一派的。但司馬光為相以後呢,蘇東坡又跟他說,人家新黨的那個起碼青苗法呀、農田水利法呀,它是有進步意義的,結果被舊黨罵死了,認為他是新黨的人……"

于丹演講,確實妙語連珠,文采飛揚,只是,說得太利索太流暢,而知識積累跟不上,就難免露出泡沫下的錯誤來,比如,這段演講中,她就出現了兩處非常嚴重的錯誤:一是說王安石領導了"慶曆新政";二是說蘇東坡說青苗法有進步意義。

北京師範大學20多位專家學者為什麼反對於丹?

第一點是常識性的低級錯誤,一般學過中國古代史的初中生都知道,王安石領導的是"熙寧變法",熙寧是宋神宗的年號,正是宋神宗的銳意進取,才任用王安石為宰相,開展變法,因變法在熙寧年間,故又稱"熙寧變法";而她的所謂"慶曆新法革新",其實民"慶曆新政",是范仲淹在宋仁宗的要求下,於宋仁宗慶曆年間開展的變法。于丹這種張冠李戴太不應該,錯得確實夠低級的。

第二點是關於史實的問題,她說:"蘇東坡又跟他說,人家新黨的那個起碼青苗法呀、農田水利法呀,它是有進步意義的……"根據我從元人脫脫所著的《宋史》,以及宋人所著的一些野史筆記中,從來沒有哪個史料講過"蘇東坡說青苗法有進步意義",事實與此卻恰恰相反,蘇東坡反對王安石,正是因為青苗法。

當"熙寧變法"在全國鋪開後,蘇東坡當時在基層任職,耳聞目睹新法的執行情況,特別是"青苗法",本來目的是鼓勵生產,抑制土地兼併,但在執行時,卻成了"強迫貸款",損害了百姓利益。為此,蘇東坡便向宋神宗上書,表達不同意見,結果釀成了後來的"烏臺詩案",蘇東坡坐牢103天。

北京師範大學20多位專家學者為什麼反對於丹?

不過,有一點于丹青講得對,那就是蘇東坡在變法鬥爭中不站隊,所以,他既不見容於變法一派,也不見諒於反對一派,故一輩子受打擊,屢遭貶謫。不過,無論境遇怎樣,蘇東坡始終豁達,樂觀,這也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歡蘇東坡的一個重要原因。

明星效應是把雙刃劍,多元化的社會下,不會要求所有人都去安貧樂道,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明星們在忙碌趕場之餘能夠停下腳步,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該拒絕就拒絕,該說不就說不,不要榨乾了自己,還"噁心"了別人。但是,作為女人,能以正理授人,不錯!相比娛樂明星已經強萬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