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开出两张天价罚单 支付机构今年被罚1.66亿

一天开出两张天价罚单 支付机构今年被罚1.66亿

在严监管的态势下,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支付机构,均频频收到罚单,且呈现常态化和密集化的趋势。

上周,央行刚对卡友支付开出2500万大单的罚单并被停止25省市的收单业务。今日,央行再下痛手,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联动优势分别被罚没4600多万元和2600多万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6日,今年以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达到62张,累计罚没金额1.66亿元;尤其是,仅仅在6月份至今的两个月时间里的罚单数达到了38张,占比逾50%,呈现高频高额现象。

62张罚单中,“千万罚单”共有4张,除国付宝、联动优势外,智付电子因外汇管理条例、逃汇行为等被罚4200万元;卡友支付因违反非银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违反收单业务,被罚2583万元。

一天两张千万级支付机构罚单

即便是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依然撞上了监管红线,国付宝、联动优势今日分别迎来千万元级别的少见大额罚单。

8月6日下午,人行营业管理部公布两项行政处罚规定,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均被给予警告,其中,国付宝被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2217.6万元,并处罚款人民币2428.6万元,合计罚没人民币4646.2万元;联动优势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1207.9万元,并处罚款人民币1432万元,合计罚没人民币2640万元。

一天开出两张天价罚单 支付机构今年被罚1.66亿

一天开出两张天价罚单 支付机构今年被罚1.66亿

工商登记股权信息显示,北京智融信达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为国付宝的两大股东;其总部设立于北京,并在上海、广州设有分部,国内业务辐射华北、华东、华南等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国际业务客户以东南亚、中亚为核心覆盖全球各大洲,服务客户涵盖互联网金融、跨境商贸、电子商务、航空、旅游、物流等诸多领域。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国付宝于2011年1月成立,2011年12月22日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络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许可,2015年1月获基金支付业务许可,2016年5月获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许可,2016年12月增发预付费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许可;旗下有针对B2B/B2C的网络支付产品、移动支付产品、金融服务产品等多款产品线,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联合多家银行共同推出银行存管、跨境商贸领域的跨境支付、个人用户的手机钱包客户端等多款支付类产品。

联动优势电子商务公司法人股东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后者于2003年8月由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发起成立。据其官网介绍,联动优势是国内最大的专业的移动综合支付、智能金融信息、移动化本地多应用及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在诸多第三方的支付机构榜单中排名靠前5位。记者了解到,联动优势电子商务公司成立于2011年,拥有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支付业务许可有效期至2021年08月29日)许可证。

与此同时,今日,支付宝也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处罚了412万元。

为何“天价罚单”罚向国付宝和联动优势。人行营业部称,对国付宝开展了支付业务和履行反洗钱义务执法检查;对联动优势开展了支付业务和跨境外汇收支业务执法检查,经查实:

国付宝公司和联动优势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和技术手段对境内网络特约商户的交易情况进行检查,客观上为非法交易提供了网络支付服务。

国付宝公司还存在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与其进行交易、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未按规定披露相关事项、未按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未留存商户档案等违法违规行为联动优势公司还存在特约商户资质审核不严、未按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部分支付账户未达到实名制认证要求、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等违法违规行为。

人行营业部认为,国付宝公司、联动优势公司均引起大量举报投诉,社会影响恶劣;综合考虑国付宝公司和联动优势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事实、性质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具体情节,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国付宝公司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22,176,051.47元,并处罚款人民币24,286,051.47元,合计罚没人民币46,462,102.94元,对该公司相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及北京外汇管理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联动优势公司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12,079,185.64元,并处罚款人民币14,319,713.64元,合计罚没人民币26,398,899.28元。

一天开出两张天价罚单 支付机构今年被罚1.66亿

罚没数千万,吃掉过半的一年净利润?

4400余万元、2400余万元的千万元级别的大额罚单,即使是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说,也非常少见;更何况是盈利能力稍弱的第三方机构。对于他们而言,罚没千万元,意味着什么?

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上,目前有三家体量规模排名靠前的公司冲刺IPO,分别是联想控股旗下的拉卡拉、数月前冲刺港股的汇付天下以及正在A股排队的漫道金服(宝付),来看看它们公开的财务信息。

漫道金服是一家以向企业用户提供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服务,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宝付网络开展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属于第三方支付市场巨头之一。据其招股说明披露,2014-2016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4亿元、3.6亿元和4.4亿元,同期净利润为2515.85万元、8160.11万元和1.49亿元。

冲刺港股的汇付天下,2015年、2016年、2017年的营收分别是5.557亿元、10.94亿元、17.26亿元;经调整净利为-570万元、1.199亿元、1.66亿元。拉卡拉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9月的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1.96亿元、1.24亿元和2.17亿元。

行业内排名前五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年度净利润在1.4亿元~2亿元之间,因此,以此不难类推,国付宝被罚没4400万元这类情况,或许意味着公司一年净利润的一半以上。

今年5月中旬,第三方支付公司深圳智付被人行深圳中心、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合计罚没约4200万元。记者获取的一份其关联上市公司《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智付集团2014年度至2016年度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4.77%、93.46%、94.35%,净利润分别为429.35万元、342.42万元、1341.67万元,到了2017年,智付集团前三季度的资产负债率为97.79%,净利润快速增长至2212.01万元。也就是说,一张违法违规罚单的罚金总额,逼近该集团四年的净利润总额。

支付机构罚单潮?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严监管的态势下,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支付机构均频频收到罚单,且呈现常态化和密集化的趋势。记者统计了今年以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罚单,至8月6日,累计罚单数量达到62张,累计罚没1.66亿元。

一天开出两张天价罚单 支付机构今年被罚1.66亿

而仅仅在6月份至今的两个月时间里的罚单数达到了38张,占比逾50%;再加上罚单金额来看,最近两个月,更是呈现高频高额的现象。

比如,智付电子因外汇管理条例、逃汇行为等被罚4200万元;付临门、卡友支付因违反非银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违反收单业务,分别被罚892万和2583万元;而今日,国付宝、联动优势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违反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分别被罚4600多万元和2600多万元。

监管部门除了出台新规定,也在抓落实,是支付机构处罚常态化、密集化的原因。去年下半年以来,落实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严厉打击互联网金融乱象,从严查处为各类非法交易提供支付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经济金融秩序,人民银行针对支付行业密集出台了规范行业发展的新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迎来严监管。

根据《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要求,自2018年4月1日起,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此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发布的《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从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今年6 月29 日,央行发布的“114 号”文明确自2018 年7 月9 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 年1 月14 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而支付机构吃罚单的原因,除了之前的因持续加强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从严惩处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等之外,今年以来的一个新现象是,对反洗钱违规和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的严查严管。

7月26日,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130号文),文件从加强客户身份识别管理、加强洗钱或恐怖融资高风险领域的管理、加强跨境汇款业务的风险防控和管理、加强预付卡代理销售机构的风险管理、加强交易记录保存,及时报送可疑交易报告五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事实上,不仅是支付行业,金融机构的处罚也呈现常态化。今年7月,银保监会公开数据,今年以来开展的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稳步推进,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脱虚向实;2018年上半年,共处罚银行业金融机构798家、罚没14.3亿元;处罚责任人962人,其中罚款3026万元,取消175人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银行业从业及高管任职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