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給自己兒子取名的時候,都會帶有「永」字,但爲何十五阿哥卻沒有?

耀華河馬


十五阿哥全名愛新覺羅·永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清仁宗),繼位改名愛新覺羅·顒琰[yóng yǎn]


這裡面涉及了一個清朝皇帝很常見的命名以及中國封建社會的避諱文化,下面我來講述下這裡面的一些門道,相信看完文章的你,一定明白為什麼嘉慶皇帝做皇帝還要改名。

改名的原因:避諱


一、避諱到底是什麼

帝制時代對於君主和尊長的名字,必須避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表尊重,這種文化產生根源久遠,說幾個有趣的例子:

  • 避諱皇帝的名字:在漢光武帝劉秀時期,秀才被改成茂才,舉茂才的說法也慢慢流行了

  • 清朝乾隆年,乾隆規定家裡門簾都不能貼五福臨門的字樣,原因就是乾隆的曾祖父順治皇帝名福臨。
  • 有時候厲害的皇后的名字也要避諱:最早野雞不叫野雞,都叫雉雞,後來為了避諱著名的呂后呂雉的名諱才改的。


二、為什麼要避諱?

因為清朝皇帝的名字是比較常見的字或者是比較必須的字,像弘,尤其是永!太常見了,下面隨便舉個例子感受下:

前提:假使嘉慶皇帝沒有改名諱,還是叫永琰

某位學子在書院正在讀課本

好巧不巧讀到了《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某學子發現身邊突然沒聲音了,抬頭一看,講臺上老師和身邊同學都一臉驚恐看著自己。

某學子因妄議聖上名諱卒......

這個畫面是不是很搞笑,但如果你關注下清朝喜歡搞得文字獄估計就不會覺得這是什麼不存在的事件了。


三、怎麼避諱?

話歸正題,清朝皇帝避諱是從康熙開始的,之前沒這麼講究。康熙兒子都是“”字輩的。雍正帝全名就是愛新覺羅·胤禛


清帝姓名譜: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老百姓一看:得,確認過皇帝名字,是以後需要扣掉不用的字。

清帝用的避諱方法:敬缺末筆

如下圖所示:

玄字的最後一筆去掉,還有淳的“子”改寫成“日”


大致的情況是:康熙名字玄燁的“玄”字,避諱時缺末筆;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諱時缺末筆,同時命他的兄弟將“胤”字改作“允”字。到嘉慶永琰時,乾隆考慮君主名諱,永”字為常用字,避諱不便,命將永琰的“永”字,改為不常見的“顒”字。永琰繼位之後,就改稱為“顒琰”。所以在清朝皇帝的名字中,改自己排輩分字的,嘉慶永琰算頭一個(這裡面也有嘉慶非常服帖乾隆的緣故)


總結一下:十五阿哥原本也是永字輩的,由於要登基做皇帝了。方便兄弟(就自己一人改了)方便百姓(為了照顧黎民百姓日常生活用詞用字),於是改名顒琰,皆大歡喜!


最後有個歷史小問題:你知道還有哪些因為避諱而產生的好玩名詞嗎?


我是朝暮九歌,你們的新朋友!

喜歡文章的點下在下會不斷更新有趣的歷史內容,您的

關注、點贊、評論是對我最大支持,下個內容


朝暮九歌


十五阿哥,原名愛新覺羅.永琰!當了皇帝以後,為了區別和其他兄弟,自己改名顒琰!


分享到:


相關文章: